爱琢磨的“80后”煤机人
——记2019年“三秦工匠”荣誉获得者何亚军
站在12米长、3米高的巨型数控机床前,工装整洁的80后何亚军正在聚精会神地盯着操作盘,不时调整着显示数据……
何亚军,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机加一分公司的一名数控龙门铣操作工、数控班组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先后被授予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劳动模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首届煤机大工匠、西安工匠等荣誉称号。
技术攻关,迎难而上的“攀登者”
“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刻要主动找困难,敢啃‘硬骨头’。”何亚军说。
受井下工作环境限制和国家标准的要求,采煤机的电控箱必须具有隔爆性,因此电控箱防爆面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在长期加工采煤机电控箱过程中,何亚军结合自身近 20年的工作经验,在防爆电控箱的加工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防爆电控箱Ex面平面度和光洁度精度不高等问题,使整个平面度稳定保持在0.005-0.02㎜之内,极大地保证了加工后的零件质量。
何亚军负责公司80%以上的箱体防爆铣削加工,总结制定了《Ex面铣削加工作业指导书》,得到公司技术部门和同行的认可,并在行业内推广使用。
何亚军自创的双孔定位法和电控箱防爆面精加工工艺,通过灵活应用数控仿真技术,自制工装夹具,破解了高端采煤机的诸多加工难题,用行动诠释了匠人品格。
精益求精,高端制造的“方向标”
“将每一个箱壳体都打造成艺术精品,将职业技能发挥到极致。”这是何亚军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他把工作干成事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煤机事业上。
在高端大修、高端制造过程中,为解决螺纹铣削的准确度和精度,何亚军带领学徒经过反复试验和调试,利用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的特点,设计螺纹铣削R参数通用程序,通过输入螺纹螺距、螺纹底孔直径、螺纹深度、螺纹铣刀直径、首次进给的深度和刀具补偿半径六个参数即可实现螺纹铣削程序的编程,可直接进行加工,减少了错误,缩短编程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和程序准确度。
“作为一名技术工人,就应该立足岗位,把握细节,精益求精地把每个产品加工好,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好,更希望自己能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贡献力量。”何亚军坚定地说。
多年来,何亚军成功将废旧刀具改造利用120余件,自制加工工装3套。在工作中,他平均每月创造产值50多万元,完成工时超过1000点,质量合格率达99%以上,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
管理创新,职业技能的“带头人”
何亚军作为西安重工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的首席技师,他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截至目前,何亚军创新工作室累计技术创新80余项,其中自制专用找正表架已获得专利证书,双孔定位找正法和一种多功能快速装夹的工装已申报专利。
“在生产方面,他对徒弟特别严格,他爱钻研、爱琢磨,经常会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探索最简单、高效、快捷的方法传授给大家……”说到何亚军在传帮带方面的做法时,徒弟杨锋侃侃而谈。
何亚军对徒弟们在生活上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尤其会关注班组成员的思想波动,经常对干活找不到方向的成员给予帮助。有一次,徒弟栗文岳因为母亲生病,又不敢请假,何亚军发现他的工作状态不对,仔细询问后,主动帮忙解决问题。后来栗文岳回到工作岗位后,怀着感恩的心努力工作,在技术上不断突破。
多年来,何亚军先后对30余名一线操作员工进行为期2年的带教,并对8名应届毕业研究生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数控加工理论知识和机加工工艺知识的传、带工作,现在他们都已成为公司的骨干。
在何亚军的带动和鼓励下,班组内有15名成员正在进修更高层次的学历。
□本报记者 牟影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站在12米长、3米高的巨型数控机床前,工装整洁的80后何亚军正在聚精会神地盯着操作盘,不时调整着显示数据……
何亚军,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机加一分公司的一名数控龙门铣操作工、数控班组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先后被授予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劳动模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首届煤机大工匠、西安工匠等荣誉称号。
技术攻关,迎难而上的“攀登者”
“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刻要主动找困难,敢啃‘硬骨头’。”何亚军说。
受井下工作环境限制和国家标准的要求,采煤机的电控箱必须具有隔爆性,因此电控箱防爆面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在长期加工采煤机电控箱过程中,何亚军结合自身近 20年的工作经验,在防爆电控箱的加工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防爆电控箱Ex面平面度和光洁度精度不高等问题,使整个平面度稳定保持在0.005-0.02㎜之内,极大地保证了加工后的零件质量。
何亚军负责公司80%以上的箱体防爆铣削加工,总结制定了《Ex面铣削加工作业指导书》,得到公司技术部门和同行的认可,并在行业内推广使用。
何亚军自创的双孔定位法和电控箱防爆面精加工工艺,通过灵活应用数控仿真技术,自制工装夹具,破解了高端采煤机的诸多加工难题,用行动诠释了匠人品格。
精益求精,高端制造的“方向标”
“将每一个箱壳体都打造成艺术精品,将职业技能发挥到极致。”这是何亚军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他把工作干成事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煤机事业上。
在高端大修、高端制造过程中,为解决螺纹铣削的准确度和精度,何亚军带领学徒经过反复试验和调试,利用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的特点,设计螺纹铣削R参数通用程序,通过输入螺纹螺距、螺纹底孔直径、螺纹深度、螺纹铣刀直径、首次进给的深度和刀具补偿半径六个参数即可实现螺纹铣削程序的编程,可直接进行加工,减少了错误,缩短编程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和程序准确度。
“作为一名技术工人,就应该立足岗位,把握细节,精益求精地把每个产品加工好,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好,更希望自己能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贡献力量。”何亚军坚定地说。
多年来,何亚军成功将废旧刀具改造利用120余件,自制加工工装3套。在工作中,他平均每月创造产值50多万元,完成工时超过1000点,质量合格率达99%以上,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
管理创新,职业技能的“带头人”
何亚军作为西安重工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的首席技师,他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截至目前,何亚军创新工作室累计技术创新80余项,其中自制专用找正表架已获得专利证书,双孔定位找正法和一种多功能快速装夹的工装已申报专利。
“在生产方面,他对徒弟特别严格,他爱钻研、爱琢磨,经常会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探索最简单、高效、快捷的方法传授给大家……”说到何亚军在传帮带方面的做法时,徒弟杨锋侃侃而谈。
何亚军对徒弟们在生活上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尤其会关注班组成员的思想波动,经常对干活找不到方向的成员给予帮助。有一次,徒弟栗文岳因为母亲生病,又不敢请假,何亚军发现他的工作状态不对,仔细询问后,主动帮忙解决问题。后来栗文岳回到工作岗位后,怀着感恩的心努力工作,在技术上不断突破。
多年来,何亚军先后对30余名一线操作员工进行为期2年的带教,并对8名应届毕业研究生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数控加工理论知识和机加工工艺知识的传、带工作,现在他们都已成为公司的骨干。
在何亚军的带动和鼓励下,班组内有15名成员正在进修更高层次的学历。
□本报记者 牟影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