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敬先生陈艺
先生陈艺,陕籍咸阳人。少年从军,为“军护”(护士),自有“南丁格尔情结”;再当教员,“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后做馆员,干着“为他人作嫁衣”,与“燃烧自己”差不多的工作。这项“愚人的事业”(柳青语),“文化馆老陈”一干就“放不下”,直到光荣退休。
先生德功不傲,无失儒者博雅敦厚,又常把自己低到尘埃里。泾阳文朋多在他那里受到师者平等待遇。每有念及,大家共同的感觉是,泾阳县文学创作辅导工作自有建制意义上的起根发苗,到七八十年代能够呈现一时之盛,陈艺先生当是其中最早的拓荒者,也是幕后最主要的推手之一。许多人能有今天,先生善莫大焉。
先生既仁且义。热心肠、温良厚道,是他为文的底色,也是他人生的底色。先生创办并经手的馆刊主要是《革命文艺》《泾阳文艺》《泾水》《春蕾》和《风流人物》,尤以后两刊用力最甚,也最受瞩目。这种以“文企联谊”培养文学人才,兼为振兴县域经济“鼓与呼”的办刊格局,在当时陕西同类县馆中实属罕见。
先生是“造”文章有办法,又能解决问题的人,泾阳文朋受其耳提面命者众。有习作讨教,或给立意结构以提示,或就人物刻画细节描写以点拨,或与作者就小说结局反复交流,最终给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而乐此不疲。作者寄来稿件,往往视同己出;或发现佳作,向省级刊物推荐;或一连数稿提笔为之润色,修改篇幅有时达到十之七八,然后才交付铅印。先生师道可谓无间。《泾阳文艺》《春蕾》等刊登载了许多较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培养了不少文学新秀,日后走向全国者不乏其人。先生持道为乐,作育多士,可谓亦勤亦笃。谁家有事,大到工作婚恋盖房缺钱,小到孩子喂奶需要紧缺白糖,都在他“操办”之列,先生有道不可谓不诚。
及至暮年,先生行走多有不便,还代为同样老迈的故友到外面介绍保姆;听说晚辈有孩子未找到对象,他自己认识范围有限,便让女儿帮忙;甚至拖着颤巍的双腿,往返数十里,帮小区一位并不太相熟的邻居打听失联故人。先生乐善尚义不可谓不恒。小区或社区慕名请他做公益讲座,竟忘却自己病魔缠身而有邀无辞,先生闻道于公可谓“不知老之将至”。人在江湖飘,难的是自绝尘根,“无事也登三宝殿”。先生处世多能让别人感觉温暖,交友绝少世俗功利计算,可谓无企“无用”。文朋往探,有时会不经意间提到一些在他看来“伤感情”的陈年人事,先生总是执手一笑,相握无言,不可谓不宽不厚。
人事仓皇。几十年下来,“老陈”已年届耄耋。其他文朋也多是回望来路“打捞记忆”的年龄。大家集体会面虽则稀少,但每有个别见面,“老陈”自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2014年,为表感念之心,文友间便有了一个动议,到2015年5月,陈老八秩寿诞前后,择日为他庆生。先生生性好俭,建议改为“四十年文友聚会”,人数以10人左右为宜。事后拟出纪念册,记录与先生交谊往事。看在我有编书经历,又相对年轻,大家让我统稿,我没有缺勤理由。因了事多,兼腰疾时犯,纪念册印制拖延,我在此必须向陈先生及各位文友郑重致歉。
我现在还算不上很老,却也走到了临界退休的门槛。见多了生前这般风光,身后那般“哀荣”——浮云遮望眼,未必全是积了阴德的缘故。人心一杆秤,一切的人事修为,最后都体现在周围人是否有事没事时,念想起你从前的好来。在我心目中,陈艺先生正是这样一位能够让人时常想起并值得尊重的人。一位君子,一个纯粹的好人,一面足以让我受用终生的“文镜+人镜”。
有一句话我以为经典:你的命运,取决于你周围的人。我现在能够承担我喜欢的工作,在很大程度因了有缘遇到陈先生这种“周围的人”。我知道先生向往普罗米修斯。他没有可能照亮人类,但他的确有着“把自己活成一团火”的过往,烛照并温暖了许多周围的人。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先生陈艺,陕籍咸阳人。少年从军,为“军护”(护士),自有“南丁格尔情结”;再当教员,“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后做馆员,干着“为他人作嫁衣”,与“燃烧自己”差不多的工作。这项“愚人的事业”(柳青语),“文化馆老陈”一干就“放不下”,直到光荣退休。
先生德功不傲,无失儒者博雅敦厚,又常把自己低到尘埃里。泾阳文朋多在他那里受到师者平等待遇。每有念及,大家共同的感觉是,泾阳县文学创作辅导工作自有建制意义上的起根发苗,到七八十年代能够呈现一时之盛,陈艺先生当是其中最早的拓荒者,也是幕后最主要的推手之一。许多人能有今天,先生善莫大焉。
先生既仁且义。热心肠、温良厚道,是他为文的底色,也是他人生的底色。先生创办并经手的馆刊主要是《革命文艺》《泾阳文艺》《泾水》《春蕾》和《风流人物》,尤以后两刊用力最甚,也最受瞩目。这种以“文企联谊”培养文学人才,兼为振兴县域经济“鼓与呼”的办刊格局,在当时陕西同类县馆中实属罕见。
先生是“造”文章有办法,又能解决问题的人,泾阳文朋受其耳提面命者众。有习作讨教,或给立意结构以提示,或就人物刻画细节描写以点拨,或与作者就小说结局反复交流,最终给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而乐此不疲。作者寄来稿件,往往视同己出;或发现佳作,向省级刊物推荐;或一连数稿提笔为之润色,修改篇幅有时达到十之七八,然后才交付铅印。先生师道可谓无间。《泾阳文艺》《春蕾》等刊登载了许多较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培养了不少文学新秀,日后走向全国者不乏其人。先生持道为乐,作育多士,可谓亦勤亦笃。谁家有事,大到工作婚恋盖房缺钱,小到孩子喂奶需要紧缺白糖,都在他“操办”之列,先生有道不可谓不诚。
及至暮年,先生行走多有不便,还代为同样老迈的故友到外面介绍保姆;听说晚辈有孩子未找到对象,他自己认识范围有限,便让女儿帮忙;甚至拖着颤巍的双腿,往返数十里,帮小区一位并不太相熟的邻居打听失联故人。先生乐善尚义不可谓不恒。小区或社区慕名请他做公益讲座,竟忘却自己病魔缠身而有邀无辞,先生闻道于公可谓“不知老之将至”。人在江湖飘,难的是自绝尘根,“无事也登三宝殿”。先生处世多能让别人感觉温暖,交友绝少世俗功利计算,可谓无企“无用”。文朋往探,有时会不经意间提到一些在他看来“伤感情”的陈年人事,先生总是执手一笑,相握无言,不可谓不宽不厚。
人事仓皇。几十年下来,“老陈”已年届耄耋。其他文朋也多是回望来路“打捞记忆”的年龄。大家集体会面虽则稀少,但每有个别见面,“老陈”自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2014年,为表感念之心,文友间便有了一个动议,到2015年5月,陈老八秩寿诞前后,择日为他庆生。先生生性好俭,建议改为“四十年文友聚会”,人数以10人左右为宜。事后拟出纪念册,记录与先生交谊往事。看在我有编书经历,又相对年轻,大家让我统稿,我没有缺勤理由。因了事多,兼腰疾时犯,纪念册印制拖延,我在此必须向陈先生及各位文友郑重致歉。
我现在还算不上很老,却也走到了临界退休的门槛。见多了生前这般风光,身后那般“哀荣”——浮云遮望眼,未必全是积了阴德的缘故。人心一杆秤,一切的人事修为,最后都体现在周围人是否有事没事时,念想起你从前的好来。在我心目中,陈艺先生正是这样一位能够让人时常想起并值得尊重的人。一位君子,一个纯粹的好人,一面足以让我受用终生的“文镜+人镜”。
有一句话我以为经典:你的命运,取决于你周围的人。我现在能够承担我喜欢的工作,在很大程度因了有缘遇到陈先生这种“周围的人”。我知道先生向往普罗米修斯。他没有可能照亮人类,但他的确有着“把自己活成一团火”的过往,烛照并温暖了许多周围的人。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