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破解难题的“领军者”
记全国劳模、中铁一局城轨公司西安地铁指挥部技术负责人梁西军
关键字:领军,难题,破解,勇于
梁西军检查自动监测机器人运行情况。 牛荣健 摄
“作为技术工人,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我非常感恩遇到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好时代,也非常感恩遇到了中铁一局这个适合干事创业的好企业,让我在实践中得以锤炼和成长。”1 2 月1 日,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地铁指挥部技术负责人梁西军激动地向记者说。
参加工作以来,他扎根一线,专注地铁施工技术,从一名地铁建造领域的“门外汉”成长为技术“领军者”。
在学习中奋进
说起梁西军,他可以称得上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看着父辈们通过艰苦奋斗让国家从一穷二白变得富强起来,我也耳濡目染,逐渐养成了拼搏上进的人生追求,这种拼搏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在工作中攻坚克难。”梁西军坦言。
2 0 0 6 年开工建设的西安地铁2 号线是国内黄土地区首个地铁工程,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梁西军成为第一批接触盾构法施工的工人。他用了整整4个月时间,才把盾构施工的所有原理和流程熟记于心。湿陷性黄土和文物保护是工程面临的两大难题,梁西军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对黄土进行土体改良,是这次地铁施工的关键技术。但要改良到什么程度,如何从感官上判断,始终困扰着梁西军。“我师傅就跟我说,你抓一把土捏到手里,如果它能形成面团、不黏手,那就非常好。”
师傅的一番话让梁西军豁然开朗,他和同事们经过上百次试验、多次完善施工方案,终于确定了黄土层的盾构机施工参数。按照这一方案,先后创下盾构掘进单班1 4 环、单日2 7 环和单月4 8 5环的三项全国施工纪录,被载入《中国企业新纪录》。
在心脏上做手术
2 0 1 4 年,梁西军受命担任西安地铁4 号线1 1 标项目经理,这一项工程极其复杂,可以称得上是西安地铁修建以来最难的工程。“下穿陇海线西安火车站1 8股道、每7 分钟就有一辆列车通过,技术要求单日沉降不超过1 .5 毫米、累计沉降不超过1 5 毫米,暗挖作业稍有不慎就会坍塌、车毁人亡……”在这样的地质结构上建地铁,被业内称为“在心脏上做手术”。
梁西军带领团队直面困难,喊出了“不流血、多流汗、勇创新、敢亮剑、坚决打赢下穿国铁攻坚战”的誓言。为防止坍塌控制沉降,他们在地面铺设了2 8 台自动监测机器人,3 0 0 0 多个监测点,进行全天候监测。历经3 1 6 6 次工程实验、3 3 3次技术参数比选、6 1 5 个日夜坚守,他们战胜了身体上的极度疲劳和精神上的高度紧张,不分昼夜深钻细研,成功挑战了工程极限,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在海底钻隧道
2 0 1 5 年,以梁西军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2 0 1 7 年底,他们接到了大连地铁5 号线跨海盾构施工技术攻关任务。
这个项目的跨海隧道全长2 0 0 0 多米,需要下穿铁路、码头、航道等重要设施,因为地层脆弱,下穿区间遍布1 0 0 0多个溶洞,所以被称为“超级穿海工程”。而此时,梁西军负责施工的西安地铁4 号线正值最后双向贯通冲刺阶段,虽然此前他已经安排专人负责大连项目创新工作室工作,但也丝毫不敢放松,通过位于西安的盾构大数据平台远程监测大连项目的动向,预测在什么部位会出现什么样的故障,并及时通知现场工作人员马上排查,及时解决问题。
每当项目讨论重大施工技术方案和关键工序时,梁西军就会从西安赶到大连,与项目部工作室的成员一起商量施工对策。目前,大连地铁5 号线跨海盾构项目正在以每天6 米的掘进速度向前挺进,全力保证施工进度。
梁西军参建的地铁工程先后荣获“全球杰出工程”大奖、“全国建筑业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3 0 多项荣誉;取得国家专利9 项、省部级科研成果7项、管理创新成果3 项,编写省部级工法及工程建设标准2 项,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施工难题,填补了技术空白,创新成果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他个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省优秀建造师”“全国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赵院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梁西军检查自动监测机器人运行情况。 牛荣健 摄
“作为技术工人,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我非常感恩遇到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好时代,也非常感恩遇到了中铁一局这个适合干事创业的好企业,让我在实践中得以锤炼和成长。”1 2 月1 日,刚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地铁指挥部技术负责人梁西军激动地向记者说。
参加工作以来,他扎根一线,专注地铁施工技术,从一名地铁建造领域的“门外汉”成长为技术“领军者”。
在学习中奋进
说起梁西军,他可以称得上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看着父辈们通过艰苦奋斗让国家从一穷二白变得富强起来,我也耳濡目染,逐渐养成了拼搏上进的人生追求,这种拼搏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在工作中攻坚克难。”梁西军坦言。
2 0 0 6 年开工建设的西安地铁2 号线是国内黄土地区首个地铁工程,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梁西军成为第一批接触盾构法施工的工人。他用了整整4个月时间,才把盾构施工的所有原理和流程熟记于心。湿陷性黄土和文物保护是工程面临的两大难题,梁西军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对黄土进行土体改良,是这次地铁施工的关键技术。但要改良到什么程度,如何从感官上判断,始终困扰着梁西军。“我师傅就跟我说,你抓一把土捏到手里,如果它能形成面团、不黏手,那就非常好。”
师傅的一番话让梁西军豁然开朗,他和同事们经过上百次试验、多次完善施工方案,终于确定了黄土层的盾构机施工参数。按照这一方案,先后创下盾构掘进单班1 4 环、单日2 7 环和单月4 8 5环的三项全国施工纪录,被载入《中国企业新纪录》。
在心脏上做手术
2 0 1 4 年,梁西军受命担任西安地铁4 号线1 1 标项目经理,这一项工程极其复杂,可以称得上是西安地铁修建以来最难的工程。“下穿陇海线西安火车站1 8股道、每7 分钟就有一辆列车通过,技术要求单日沉降不超过1 .5 毫米、累计沉降不超过1 5 毫米,暗挖作业稍有不慎就会坍塌、车毁人亡……”在这样的地质结构上建地铁,被业内称为“在心脏上做手术”。
梁西军带领团队直面困难,喊出了“不流血、多流汗、勇创新、敢亮剑、坚决打赢下穿国铁攻坚战”的誓言。为防止坍塌控制沉降,他们在地面铺设了2 8 台自动监测机器人,3 0 0 0 多个监测点,进行全天候监测。历经3 1 6 6 次工程实验、3 3 3次技术参数比选、6 1 5 个日夜坚守,他们战胜了身体上的极度疲劳和精神上的高度紧张,不分昼夜深钻细研,成功挑战了工程极限,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在海底钻隧道
2 0 1 5 年,以梁西军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2 0 1 7 年底,他们接到了大连地铁5 号线跨海盾构施工技术攻关任务。
这个项目的跨海隧道全长2 0 0 0 多米,需要下穿铁路、码头、航道等重要设施,因为地层脆弱,下穿区间遍布1 0 0 0多个溶洞,所以被称为“超级穿海工程”。而此时,梁西军负责施工的西安地铁4 号线正值最后双向贯通冲刺阶段,虽然此前他已经安排专人负责大连项目创新工作室工作,但也丝毫不敢放松,通过位于西安的盾构大数据平台远程监测大连项目的动向,预测在什么部位会出现什么样的故障,并及时通知现场工作人员马上排查,及时解决问题。
每当项目讨论重大施工技术方案和关键工序时,梁西军就会从西安赶到大连,与项目部工作室的成员一起商量施工对策。目前,大连地铁5 号线跨海盾构项目正在以每天6 米的掘进速度向前挺进,全力保证施工进度。
梁西军参建的地铁工程先后荣获“全球杰出工程”大奖、“全国建筑业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3 0 多项荣誉;取得国家专利9 项、省部级科研成果7项、管理创新成果3 项,编写省部级工法及工程建设标准2 项,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施工难题,填补了技术空白,创新成果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他个人也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陕西省优秀建造师”“全国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赵院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