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642期:第04版 观察读书

中国家长的教育宝典

读安黎《那些家长》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新书推荐

遍览环球,没有一个国家的家长,像中国家长那样为孩子辛苦忙碌、焦虑不安甚至忧心欲碎。周国平说:“我不忍心看中国父母们的眼神,那里面饱含着关切和担忧,但缺少信任和智慧,是一种既复杂又空洞的眼神。这样的眼神仿佛恨不能长出两把铁钳,把孩子牢牢夹住。我不禁想,中国的孩子要成长为独立的人格,必须克服多大的阻力啊。”中国父母们的“眼神”,一方面是普天下父母对子女普遍的无私无畏的舔犊之情;另一方面,却是中国教育弊端丛生的现实所孳生的社会怪相正如安黎所指出的“家长与孩子陷入一种相当奇异的相处模式当中:彼此牵挂而又相互折磨,彼此深爱而又相互敌视。”我们并非要苛责中国家长,而是要反思: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与教育困局中,我们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那些家长》给我带来的惊喜和震撼实在出乎意料。我知道安黎在近三十年前,教过六七年书,一直关注教育问题,但《那些家长》所熔铸的对教育问题的热切关注、深度思考和合理建议,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他的“要教育孩子,先要教育家长;欲救救孩子,现行救救家长”的教育理念,以现代教育文明为坐标,以人的成长规律为价值尺度,洞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精髓,擅于运用具有积极心理学内涵的“良好关系”“正面情绪”“善于倾听”“优秀品格”“道德美德”,省察家庭教育的问题,重新定位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模式,调整孩子教育的方向和重心,从而有力破解了家庭教育和问题孩子的难题和困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具有警示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家庭教育启示录,是中国家长的教育宝典。

《那些家长》从亲子关系入手,在上百个样本中精心撷取了十四个家庭教育典型案例,力图“解开那些缠绕在家长与孩子彼此脖颈和心头的一圈圈绞索,让身体获得释放,让心灵得以舒展,让理性回归,让爱意复苏,以重塑父子及母子间其乐融融的家庭关系”,成功达到了这个初衷。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家庭,“成”也亲子关系,“败”也亲子关系。王昭若之所以学业优秀(高考状元)、素质突出、全面发展(《我是照亮你的灯光,是陪衬你的绿叶》),与父母对他的教育方式,以及家人的相处模式息息相关。他的父母,将爱意融入日常的生活细节,以言传身教和润物无声的方式,让他主动思考,学习始终处于主动状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兴趣,给孩子提建议,但不代替孩子,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倾听孩子的声音,宽容孩子的错误,循循善诱,心平气和地督促他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注重综合素质,关注孩子的人格养成,培育孩子健康的人性,导引孩子寻找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他的父母,春风化雨般地给他植入健全的人性意识和道德理性,“让他来设计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并让他懂得利害,懂得如何把握自己,懂得如何和别人相处,懂得如何与社会共融,懂得仁爱和宽恕的价值,懂得谦卑和内敛的重要……”因此,王昭若的优秀,“不仅是看得见的云飞天外的考试成绩,而且是看不见的作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而步入歧途的乐乐(《迷途的羔羊,和他束手无策的父母》),被母亲厚望压垮的林月丹(《妈妈,你的勒绳太紧了,我行将窒息》),报了十三个辅导班的蛋蛋(徐朝阳)(《聆听,需要正确的姿势》),被父亲教育理念绑架的卢本伟等失败的家庭教育,几乎都是以爱的名义,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用妄想代替现实,让孩子实现自己的内心渴望,挤占孩子的自由空间,控制孩子的独立人格,陷入了自以为是和自行其是的歧途,从而造成家庭悲剧和人间惨剧,实在令人揪心、伤心和痛心!

《那些家长》“是一部深爱孩子、关爱父母、关心家庭的大爱之作”(祁占勇语),也是一部为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中国家长解决困惑、指点迷津的病理诊断书。在全书的第十四章《合格的家长,是灯火,亦是路标浅谈家长应具备怎样的精神要素》中,安黎画龙点睛,为家长们条分缕析出九条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的建议,也可谓家庭教育的良言箴语。

这九条建议,涵摄于全书“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教育方式不当的家长”的核心要义之中,贯穿在全书十四个生动典型的案例之中,渗透在作者开阔的教育视野之中孩子要在道德上、智力上和审美上获得全面发展。更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作者是当代深谙叙事艺术的杰出小说家,亲力亲为的笔记调查,娓娓道来的真挚讲述,一针见血的精到剖析,感受深切的关怀体贴,使得全书具有难以抵御的代入感和感染力,可谓是给痛苦的中国父母们的一部福音书。

一口气读完《那些家长》,我如同经历了一场黑暗的身心俱疲的而终见光亮的心灵远征。已是晚上十一点半,我习惯性地拿起手机。这时,微信朋友圈在铺天盖地转发一位父亲悼念儿子的肝肠欲裂的至情文字。这位父亲是学界的大腕,也是我极为熟悉而没有交往的著名学者。他的儿子从初中开始,出现抑郁症状,他因忙于专业、事业和行政事务,给予孩子的关怀和照顾极为有限。后来孩子发展为极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在上大学后多次自杀。家长此时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全身心陪伴,送孩子去国内条件一流的医院,接受最好的治疗。结果如何呢?孩子还是没有痊愈。工作后没几年,在三十四岁的美好年华,他以决绝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看完这位老师声泪俱下的文字,我禁不住联系他的学生、我的同学,了解详情。同学的回复令我陷入了深思,他说:“老师的事我们不能说什么。他不知道孩子要什么。”这是如此令人震惊,在中国,包括高级知识分子在内,有多少家长不知道孩子要什么,在以爱的名义疏忽孩子、绑架孩子甚至伤害孩子。我们家庭教育面临的可怕现状多么令人怵目惊心!

庆幸的是,我们现在有了《那些家长》一部刻绘芸芸家长众生相的调查笔记体纪实文学,一部开具家庭教育病理的切实可行的诊断书,一部开启家庭教育新思维的现代家庭教育启示录。如果您要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家长,那就请从读《那些家长》开始吧。

□王鹏程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