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647期:第01版 首版

“匠心”不改追求极致

记三秦工匠、陕汽控股高级技师薛东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薛东检查车身平整度。

戴好安全帽和护目镜,拆开需要维修的模具零件,手持打磨工具,伴随着飞溅的火花,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控股)车身厂高级技师薛东正忙着维修模具零件。这是记者1月8日在生产车间看到的场景。

作为车身厂的钳工班长、高级技师,薛东工作30余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陕西省技术能手、陕西省杰出能工巧匠、宝鸡工匠等荣誉称号,同时也是2020年三秦工匠、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匠心独具,填补行业技术空白

上世纪90年代,国内关键汽车模具大多依赖进口,比如奥地利生产的大型热压桥壳模具,国内也有厂家试图仿制,但最终都因工艺达不到标准而以失败告终。薛东与师傅一起进行攻关,把国外的模具拆开后进行测绘,制造出来后再进行对比试验,从而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长期在一线工作,使薛东对汽车零部件模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一套35吨重、12米长的汽车纵梁压弯模具制造过程中,“模具重量、长度都超出了当时公司机床的加工范围,而外协厂家单次试制报价25-30万元,且不保证一次成功。”在这种情况下,薛东大胆提出将模具分三段制造后再拼接的设想,与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认真分析测量,最终一次试制成功,为陕汽控股在此类模具开发、制造中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填补了陕西省汽车行业的技术空白。

2008年以前,车身厂长期大批量手工加工汽车零部件,后来薛东自主设计制作了连接板、支架、后围加强板、保险杠、压板、后围下横梁、D支架等7种零件的冷冲压模具,使零件由原来每天生产300件提高到2900件,经过生产验证,这7种零件成为了零缺陷、零废品的质量免检产品,解决了手工剪边和钻孔效率低、零件变形大、工艺尺寸不稳定等多项技术难题,大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勇于创新,实现工艺降本增效

在工艺降本增效上,薛东也创造了一些新的方法。2018年,在车身前围内板余料利用上,他通过去除废料刀,对修边模具进行优化,成功取得可再利用余料一张,降低了德龙平顶车型成本9元/车;在发现个别拉延制件废料区过大的问题后,他通过调整拉延筋、优化调压垫等,降低了德龙车型成本17.5元/车,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德龙车型的车身前围外板模具为一模两用,需要经常进行状态更换,以前需要2个人3小时才能完成一次状态更换,薛东对模具结构进行分析后,在模具内压料芯部分加装小盖板,使拆装更加简单方便,实施后更换一次状态的时间缩短至半小时以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因频繁拆装镶块对模具精度造成的影响。

在“品质提升”活动过程中,由于德龙车型的车门间隙过大,影响了汽车质量,薛东主动与技术人员协商攻关。通过调整车门与侧围、铰链相关尺寸,使车门间隙由原来的13毫米改为7毫米的理想状态。

传道授业,无私培养“新工匠”

薛东身为钳工高级技师,不仅自身技能水平高,而且还甘做“人梯”,全身心为员工传道授业解惑。在维修班组,不管是不是他的徒弟,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师傅,每当工作闲暇,总能见到他耐心地给徒弟进行技术讲解、手把手传授技艺的场景。

徒弟李星跟薛东有10多年了,“师傅是一个对工作非常专一、追求极致的人。”有一次,模具导向结构损坏,由于生产任务急,需要迅速解决问题,李星与工友攻关失败后开始寻求薛东的帮助。“师傅凭借多年的制模经验,根据断裂方向和深度进行打孔,对结构进行重组,使模具恢复了正常功能。”“师傅追求卓越的精神使我们很受鼓舞,今后我们也要不断提升技能,向师傅看齐。”李星说道。

2016年,陕汽控股车身厂成立了“薛东钳工创新工作室”,他在工作室开展了师带徒、技能培训、大赛前训练等,先后在模具制造和维修工作中带徒14人,其中3人通过钳工技师考评、11人通过高级工考评。薛东指导过330余名新员工及技校实习生,系统地进行专业知识讲解,使他们对专业领域有了新的认识,成长为各自岗位的骨干。

在工作室,薛东的案桌上摆放着各类模具冲压专业书籍,“我们在思考下一步如何使冲压工艺更加自动化、智能化,这对模具的要求会更高,我们将从不能适应自动化生产的模具着手排查,逐步攻关,进行创新。”谈到今后设想时,薛东憧憬着。

□本报记者  赵院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