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735期:第02版 综合新闻

抬头望星空故人永不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5 月2 4 日,本报记者网络订购的金麦穗花束送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遥祭袁隆平院士。

记者在花束的卡片上写着“国士无双,功比神农,吾辈楷模,定当自强。”

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他耗时9 年发现的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比常规稻增产2 0 %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他创建的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5 月2 4 日上午1 0 时,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社会各界送来的花圈摆满通往悼念厅的道路两旁,数万民众排起长队前来送别袁隆平院士。

“袁爷爷,一路走好。”“袁爷爷,我一定好好吃饭。”“碗中有米,心中有您。”“粒粒皆辛苦,后辈不敢忘。”无数无法到现场送别的网友,在网络直播中留言,深情送别袁隆平院士。

“大家崇拜种业研究人员,主要还是‘饿怕了’。”全国劳动模范、我国著名旱地小麦专家梁增基说。袁隆平告别仪式当天,咸阳市长武县小麦育种基地,8 6 岁高龄的梁增基忙碌在“吃得饱”到“吃得好”新品种的育种实验田里。

“听闻袁隆平仙逝,我们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的师生无不痛心、震惊与扼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二级教授、育种专家吉万全说:“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对事业执着热爱,对专业不懈追求,毕生辛勤耕耘,敢于创造,不断突破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们。作为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的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师,我们将以袁老为榜样,延续他的‘禾下乘凉梦’,认真践行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西农精神’,开拓进取、求实创新,把热血和汗水洒在大地上,为服务旱区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我们的最大力量。”

“第一次听说袁老是上学时,那时候对“杂交水稻之父”这个称呼不太懂,就觉得很厉害。小时候,爷爷奶奶总是说,我们这一代人生在了一个好时代,有饭吃有衣穿,不用挨冻受饿,不像他们生活的年代,常常吃不饱饭,养不活孩子,遇上闹饥荒,树皮都能煮着吃。”咸阳市中华路小学教师于婷说,“袁老为了国人能吃饱饭,鞠躬尽瘁辛苦了一辈子,我们对他最大的感恩和敬意莫过于不浪费粮食。”

1 9 9 9 年1 0 月,在一场小行星命名仪式上,由河北中国科学院兴隆观测站发现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行星的编号为1 9 9 6 S D 1 。巧合的是,这颗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星星中,“S D ”正好是“水稻”的汉语拼音。如今袁隆平走了,但是“袁隆平星”会在太空永恒闪耀,夜里抬头望星,便会忆起袁老。

禾下乘凉梦,仓满无饥恐。粒粒皆辛苦,后辈不敢忘!愿袁老一路走好,天堂满是稻花香。 (实习记者 董欣)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