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沉睡资源”变成“增收活水”
“参加合作社,我去年一年收入八万多元,四亩果树就赚了五万多元。”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万宝村村民张小阳拿着自家种植的苹果,开心地让大家品尝。近日,记者跟随“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行进式调研采访团来到了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
万庄村是宝塔区建档立卡贫困村,村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占到总户数的2 3 %。“村里的主导产业一直为山地苹果,作为典型的拐沟村,曾经存在产业相对单一、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万庄村党支部书记谷延龙说。
2 0 1 8 年1 2 月,延安首个山仑院士工作站落户万庄村,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支持下,万庄村改良土壤结构,引进果树栽植管理新技术,全面增强产业科技含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了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河庄坪镇红庄流域山地苹果示范区面积1 .2 6 万亩,其中挂果面积8 6 0 0 亩,2 0 2 0 年果品产量1 .5 3 万吨,实现产值约7 0 0 0 万元。
河庄坪镇镇长田昕介绍,针对部分贫困户产业发展薄弱,川地种玉米效益低的情况,村里创办扶贫“开心农场”。整合了1 7 户农户的8 亩川地,分割成8 6 块菜地,每块菜地以每年1 0 0 0 元的价格向外认租,认租后再由村民进行管理。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协调解决品种优良的菜苗和农家肥、蚯蚓肥,以及开心农场的停车场、户外灶、引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认租人提供良好种植、采摘和休闲体验。目前,8 6 块地已全部对外认领,村民们利用农活闲暇时照看菜园,比之前种玉米的收益高得多,脸上因此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依托红庄水库上游的优势,3 户1 3 孔“云水瑶”窑洞民宿已经对外营业,5 座鱼池、新建成的旅游公厕、湿地公园让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的5 8 个日光温室大弓棚、采摘园、开心扶贫农场为贫困户提供了更多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
如今的万庄村,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后,万庄村还会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禀赋,大胆探索农业+旅游、一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将沉睡资源变成农民增收的活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步伐走得更加自信坚实。 本报记者 牟影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参加合作社,我去年一年收入八万多元,四亩果树就赚了五万多元。”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万宝村村民张小阳拿着自家种植的苹果,开心地让大家品尝。近日,记者跟随“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行进式调研采访团来到了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
万庄村是宝塔区建档立卡贫困村,村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占到总户数的2 3 %。“村里的主导产业一直为山地苹果,作为典型的拐沟村,曾经存在产业相对单一、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万庄村党支部书记谷延龙说。
2 0 1 8 年1 2 月,延安首个山仑院士工作站落户万庄村,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支持下,万庄村改良土壤结构,引进果树栽植管理新技术,全面增强产业科技含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了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河庄坪镇红庄流域山地苹果示范区面积1 .2 6 万亩,其中挂果面积8 6 0 0 亩,2 0 2 0 年果品产量1 .5 3 万吨,实现产值约7 0 0 0 万元。
河庄坪镇镇长田昕介绍,针对部分贫困户产业发展薄弱,川地种玉米效益低的情况,村里创办扶贫“开心农场”。整合了1 7 户农户的8 亩川地,分割成8 6 块菜地,每块菜地以每年1 0 0 0 元的价格向外认租,认租后再由村民进行管理。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协调解决品种优良的菜苗和农家肥、蚯蚓肥,以及开心农场的停车场、户外灶、引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认租人提供良好种植、采摘和休闲体验。目前,8 6 块地已全部对外认领,村民们利用农活闲暇时照看菜园,比之前种玉米的收益高得多,脸上因此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依托红庄水库上游的优势,3 户1 3 孔“云水瑶”窑洞民宿已经对外营业,5 座鱼池、新建成的旅游公厕、湿地公园让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的5 8 个日光温室大弓棚、采摘园、开心扶贫农场为贫困户提供了更多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
如今的万庄村,群众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后,万庄村还会利用依山傍水的自然禀赋,大胆探索农业+旅游、一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将沉睡资源变成农民增收的活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步伐走得更加自信坚实。 本报记者 牟影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