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口龙
书法 王治
□曾志信
这题目源自王治先生电邮给我的一幅墨宝,大书“恒口龙”三字,题款曰:求雨耍水龙,贺岁玩火龙。家乡恒口人对龙情有独钟,故书之。
老友王治,多才多艺,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化人。平生喜好金石、楹联,更酷爱书画,虽头上没有“书法家”的桂冠,但其作品常现于国内有影响的书画刊物上为鉴赏者所称道。看这“恒口龙”三字就颇见功力,熔柳体筋骨、颜体肌肤于一炉,遒逸劲健,静穆自然,脉络相通,气韵流畅。再细细玩味这题款,竟勾起了我对龙崇敬和喜爱的记忆。
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积淀,成了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龙是中国百姓心中的神,自然也是恒口百姓心中的神,百姓们崇龙、尊龙、敬龙、爱龙,自然便有了王治先生记忆中的“求雨耍水龙,贺岁玩火龙”。
家乡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得地利优势,有官田坝万顷良田,有千工堰灌溉之利,旱涝保收,自古便是安康的粮仓。说旱涝保收,可人算不如天算,但遇久旱不雨甚至百日大旱,旱地禾苗枯萎,水田也无水灌溉。面对旱灾,人们常行隆重的祈雨礼,以求天降甘霖,泽润苍生,禳除灾害。恒口百姓把求雨称之为“取水”,由德高望重之长者和当地政要率领一群善男信女,先在关帝庙内之龙王殿焚香礼拜祷告,步行至镇北牛山之祖师殿再行焚香礼拜祷告,然后到祖师殿东侧一龙洞“取水”。这“取水”回来的路上是万万不敢歇息的,如在哪处歇息,哪处就将所取之水分去若干,故此再乏再累也要一股劲地走回来。回来后将所取之水洒向大地,以示天降甘霖。
在这“取水”的同时还有一形式即耍水龙,恒口耍水龙已有上千年历史,是盛行的求雨祭祀活动。水龙,又名青龙,用青篾编制成龙的筋骨,把生鲜的杨柳树条叶插遍龙头、龙身、龙尾,并用绿、黄颜色在龙衣上绘成龙鳞,以示此龙即青龙,择定吉日舞水龙求雨。舞龙的队伍所到之处,街道两侧的居民就用水泼龙,老百姓都说泼水龙的水是“吉祥水”。开始是人泼龙,到了后来,就成了人泼人,大家泼水狂欢,水龙所过之处,酷热的街道也变成了清凉水流的“水街”。说也奇怪,经过如此一折腾,老天竟也下起雨来了。这便是王治先生所说的恒口人“求雨耍水龙”。
再说贺岁玩火龙。古今恒口人很懂得年文化,自从八大王杀安康,土著的恒口小镇人被屠戮,移民重建后三百年来,小镇的百姓虽五方杂处,但皆重视过年、贺岁。不说从腊月三十开始的各种礼仪习俗,单说为贺岁从正月十三日开始的龙灯会。十三日晚“出灯”,即所有龙灯都到各处寺庙去参神朝拜。十四日晚,四乡八村的一二十家龙灯会的龙灯,还有狮子、采莲船、竹马子,跑毛驴、鹬蚌相斗等等都集中到镇上表演。小镇贺岁的龙灯叫火龙,讲究用鞭炮、七火(即烟花,大概因喷射出的火花七彩缤纷,故小镇人叫七火)围着烧。但见所有玩龙灯的人,未进街之前先在恒河里用水将全身泼湿,且用鸡蛋清涂抹手脸。如玩的人不丢龙把子则算玩得好,这社火会也就有名气。一般人家接龙灯,只是放一挂鞭炮,燃几根七火,烧个喜庆完事。可也有七八户商家专好和几家龙灯玩得硬火、很有名气的社火会较劲,专请工匠自制烟花爆竹,制作一种用竹竿挑在空中可以旋转喷火的“阳伞”“八月炸”。这烧龙灯很有讲究,先于四周燃放几挂有十二个大雷子的鞭炮,浓烟将玩龙灯的人熏得睁不开眼,再点燃空中的“阳伞”“八月炸”,且请很多人帮忙从四面围着烧,这便是王治先生的“贺岁玩火龙”。
由这耍水龙、玩火龙,我又记起了儿时常见一群愣青耍孩于大街玩板凳龙。一人在前面举起板凳的两条腿,两人在后面各举一条腿。或一条板凳,或五六条板凳连起来,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声,绕来绕去的做龙的造型。这长长的板凳龙,绵绵的板凳龙,乃老百姓心中的吉祥龙。
王治先生大书“恒口龙”,既反映了炎黄子孙所具“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表现恒口小镇千百年来的民风和民俗,有浓浓的乡土文化情结。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书法 王治
□曾志信
这题目源自王治先生电邮给我的一幅墨宝,大书“恒口龙”三字,题款曰:求雨耍水龙,贺岁玩火龙。家乡恒口人对龙情有独钟,故书之。
老友王治,多才多艺,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化人。平生喜好金石、楹联,更酷爱书画,虽头上没有“书法家”的桂冠,但其作品常现于国内有影响的书画刊物上为鉴赏者所称道。看这“恒口龙”三字就颇见功力,熔柳体筋骨、颜体肌肤于一炉,遒逸劲健,静穆自然,脉络相通,气韵流畅。再细细玩味这题款,竟勾起了我对龙崇敬和喜爱的记忆。
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积淀,成了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龙是中国百姓心中的神,自然也是恒口百姓心中的神,百姓们崇龙、尊龙、敬龙、爱龙,自然便有了王治先生记忆中的“求雨耍水龙,贺岁玩火龙”。
家乡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得地利优势,有官田坝万顷良田,有千工堰灌溉之利,旱涝保收,自古便是安康的粮仓。说旱涝保收,可人算不如天算,但遇久旱不雨甚至百日大旱,旱地禾苗枯萎,水田也无水灌溉。面对旱灾,人们常行隆重的祈雨礼,以求天降甘霖,泽润苍生,禳除灾害。恒口百姓把求雨称之为“取水”,由德高望重之长者和当地政要率领一群善男信女,先在关帝庙内之龙王殿焚香礼拜祷告,步行至镇北牛山之祖师殿再行焚香礼拜祷告,然后到祖师殿东侧一龙洞“取水”。这“取水”回来的路上是万万不敢歇息的,如在哪处歇息,哪处就将所取之水分去若干,故此再乏再累也要一股劲地走回来。回来后将所取之水洒向大地,以示天降甘霖。
在这“取水”的同时还有一形式即耍水龙,恒口耍水龙已有上千年历史,是盛行的求雨祭祀活动。水龙,又名青龙,用青篾编制成龙的筋骨,把生鲜的杨柳树条叶插遍龙头、龙身、龙尾,并用绿、黄颜色在龙衣上绘成龙鳞,以示此龙即青龙,择定吉日舞水龙求雨。舞龙的队伍所到之处,街道两侧的居民就用水泼龙,老百姓都说泼水龙的水是“吉祥水”。开始是人泼龙,到了后来,就成了人泼人,大家泼水狂欢,水龙所过之处,酷热的街道也变成了清凉水流的“水街”。说也奇怪,经过如此一折腾,老天竟也下起雨来了。这便是王治先生所说的恒口人“求雨耍水龙”。
再说贺岁玩火龙。古今恒口人很懂得年文化,自从八大王杀安康,土著的恒口小镇人被屠戮,移民重建后三百年来,小镇的百姓虽五方杂处,但皆重视过年、贺岁。不说从腊月三十开始的各种礼仪习俗,单说为贺岁从正月十三日开始的龙灯会。十三日晚“出灯”,即所有龙灯都到各处寺庙去参神朝拜。十四日晚,四乡八村的一二十家龙灯会的龙灯,还有狮子、采莲船、竹马子,跑毛驴、鹬蚌相斗等等都集中到镇上表演。小镇贺岁的龙灯叫火龙,讲究用鞭炮、七火(即烟花,大概因喷射出的火花七彩缤纷,故小镇人叫七火)围着烧。但见所有玩龙灯的人,未进街之前先在恒河里用水将全身泼湿,且用鸡蛋清涂抹手脸。如玩的人不丢龙把子则算玩得好,这社火会也就有名气。一般人家接龙灯,只是放一挂鞭炮,燃几根七火,烧个喜庆完事。可也有七八户商家专好和几家龙灯玩得硬火、很有名气的社火会较劲,专请工匠自制烟花爆竹,制作一种用竹竿挑在空中可以旋转喷火的“阳伞”“八月炸”。这烧龙灯很有讲究,先于四周燃放几挂有十二个大雷子的鞭炮,浓烟将玩龙灯的人熏得睁不开眼,再点燃空中的“阳伞”“八月炸”,且请很多人帮忙从四面围着烧,这便是王治先生的“贺岁玩火龙”。
由这耍水龙、玩火龙,我又记起了儿时常见一群愣青耍孩于大街玩板凳龙。一人在前面举起板凳的两条腿,两人在后面各举一条腿。或一条板凳,或五六条板凳连起来,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声,绕来绕去的做龙的造型。这长长的板凳龙,绵绵的板凳龙,乃老百姓心中的吉祥龙。
王治先生大书“恒口龙”,既反映了炎黄子孙所具“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表现恒口小镇千百年来的民风和民俗,有浓浓的乡土文化情结。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