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030期:第04版 憩心亭

愿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孔明

陕西经典眉户剧《梁秋燕》里有一段台词谈不上经典,却曾经激动人心,更鼓舞人心。高春生与梁秋燕相爱,梁父梁老大坚决反对,区长以新颁《婚姻法》为依据,替一对有情人做主,准许他们登记结婚,戏中人叫“割结婚证”。登记前区长问他们是否真心愿意结婚,春生、秋燕都异口同声:“愿意!”俩字定乾坤,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意”就能让“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作为年轻人,谁脸上不热辣辣、心上不热乎乎、嘴上不美滋滋?

“愿意”就是你情我愿,具体到当事人身上就是男情女愿,落到实处就是男婚女嫁,再延伸就是夫唱妇随。此事放到今天简单得就像刷牙,容易得就像散步,方便得就像喝茶,但若放到从前——譬如1949年以前吧,则且慢,先别说有无表达“愿意”的戏台(人生如戏嘛),单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言,儿女婚嫁,而儿女哪里有发言权?一百个“愿意”也白搭,一千个“不愿意”也没辙。最典型的例子譬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方父母嫌贫爱富,双方你情我愿就得泡汤,他们的爱情也就只能以喜剧始,以悲剧终。宋人李之仪词云:“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彼此相思,“愿意”而已。除此而外,还能如何?

无论“愿”,还是“意”,都是“心”上发愿或者“心”上起意。发愿于心,叫愿心;起意于心,叫心意。原来有心,即原心,亦即初心;心上有音,即心音,亦即知音。“初心”遇见“知音”了,可不就“愿意”了?或者“知音”撞上“初心”,可不就一见钟情、一拍即合、一锤定音,当然少不得以心相许,进而又以身相许了。

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千金难买我愿意》。顾名思义,我愿意嘛。卓文君私奔相如,贫富不是问题,“愿意”前提;王宝钏下嫁薛平贵,贵贱不是问题,“愿意”是根本;翁帆嫁给杨振宁,年龄悬殊不是问题,“愿意”才是硬道理。“愿意”是万能的钥匙,没有打不开的锁。我的婚姻我做主,只要“我愿意”,与他人无干,这个“他人”,包括至爱双亲。

愿意,一些事就好办,一些难题就不是难题,就算难题也迎刃而解。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施眼里出英雄,为什么呀?我愿意!为他守身如玉,为他独守空房,为他安于清贫,都有个“愿意”兜底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若“不愿意”,可能吗?刘义庆《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故事:“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一言以蔽之,就是“我愿意”!

俗话说:“牛不饮水强按头。”又说:“强扭的瓜不甜。”说白了,就是强人所难,就是逼人就范,就是人家不愿意,非要强迫人家愿意。就两性关系而言,之所以这样,多半是因为一厢情愿,也就是剃头担子一头热。自己愿意,就以为别人也愿意。如愿以偿了,当然皆大欢喜;事与愿违呢,那就一言难尽了。

“一个巴掌拍不响。”道理跟镜子似的,一些人就是不明白(或者当事者迷吧),偏是一个巴掌使劲拍,全拍了空气,能有响声吗?或者全拍了墙壁、石头、树枝,那响声再亮,有用吗?常有痴情者向所爱者诉衷情,声情并茂,却无济于事。明摆着,人家不愿意嘛!只要不入对方法眼,再示好也是枉费心机,再表现也是竹篮打水,再献殷勤也是自取其辱。何况痴情者多半倾诉的是自慰、自摸式相思兼自作多情式付出,效果等同隔靴搔痒,结果等同缘木求鱼。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键还是“愿意”二字。一方不愿,愿打不异于找打,能不适得其反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