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835期:第02版 综合新闻

代驾等灵活就业人员增多

“零工经济”悄然兴起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每天下午5时,张师傅下班后,坐在自己的车上,打开某网约车软件,他从一名企业员工变为网约车司机。“每天下班后,早回家也是闲着,不如开个网约车,还能赚点油钱。”张师傅对笔者说。

如今,越来越多像张师傅一样的上班族开始打“零工”,甚至很多人开始专职打“零工”。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代驾……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零工经济”悄然兴起。

从打“零工”到“零工经济”

上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东南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但技术和设备都很欠缺。

于是,政府和企业就从本地退休的技术工人或者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的工厂和科研机构中聘请工程师,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产品质量。这些人被称为“星期日工程师”。“他们平时都在各自岗位上工作,利用周末去乡镇企业兼职,帮助企业攻坚克难。”北京大学研究员靳戈说。

经济快速发展,打“零工”变得越来越常见。“虽然某些企业或者工厂用人需求很大,但由于信息科技不够发达,并不能做到及时匹配。”靳戈表示。

这种供需不匹配的现象,渐渐因为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而被打破,并且开始向“零工经济”发展。

“零工经济”指的是区别于传统“朝九晚五”,时间短、灵活的工作形式,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

2019年,中国“零工经济”对GDP总增量的贡献度为10.43%,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重将增至13.26%,占GDP的比重将达到6.82%。

“一个爱好也能带来不少收益”

传统打“零工”,采用的是“企业-员工”模式,企业提供职位,个人应聘岗位。说到底,个人依然是企业的一部分。“零工经济”则改变了这种模式,将之转化为“平台-个人”模式,平台提供用人需求,个人进行选择。

“平台成为‘零工经济’中劳动力提供方与需求方对接的媒介,实现供需快速匹配。”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张夏恒认为,这是大批具有供应能力、劳动时间与技能的劳动者偏好打“零工”的重要原因。

小杨是个程序员,酷爱摄影,闲暇时经常拿着相机四处拍照。拍到好看的照片,小杨就会上传至一些商业图片网站。图片每被下载一次就可以得到相应分成,他每月靠拍照也能赚几百元。不仅如此,随着技术的提高,小杨有了些名气。一些商业拍摄活动也会找他做专职摄影师,每次的报酬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这就是“零工经济”的魅力。报酬实时结算,且严格遵循多劳多得原则。“现在很多年轻人依靠打‘零工’获得的收入,可能比本职工作还要高。”靳戈说。

加强对从业者的各项保障

小王是一名插画师,属于自由职业者,采用的是订单式的合作模式。“如果这段时间有灵感,我就多接几单,感觉比较累就少接点,主要还是看心情。”小王说。

灵活的工作时间让小王身心愉悦,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社会保障。

随着“零工经济”进一步发展,不少人可能会选择放弃主要职业,开始全职打“零工”。这种现象在网约车、外卖、直播等行业越来越常见,其他自由职业未来也将拥有更多的全职零工从业者。这些从业者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以及劳动权益如何保障,亟待解决。

“如果这些‘零工经济’从业者未被纳入社保体系,将加剧人口老龄化的相关风险。”靳戈表示,只有参与社保,新业态从业者的后顾之忧才能有效缓解,社会整体的消费结构和人口结构才有望优化。

对平台、企业的监管也要落实到位,防止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对此,张夏恒建议,相关部门应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检、核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改善“零工经济”平台及企业用工环境,切实保护好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张一琪)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