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917期:第04版 秦风

洒金桥的前世今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1971年冬天,我刚入职,在陕西邮电部门工作。报到那天,劳资处通知我们在青年路医院体检,医院位于莲湖路与前卫路十字西北角。那是我第一次去西安,也是我离开学校走上社会的第一天,当时我还不知道这地方叫洒金桥。

后来,我在西安市市内电话二分局当线务员。我们包区是钟楼西北角,洒金桥属于我们的工作区域。去过几次洒金桥,始终没有看到桥,眼前的洒金桥只是一条不起眼的800米长的小街。师傅告诉我,洒金桥北起莲湖路老关庙十字,向南延伸进入回坊后通向大麦市街,是一条很有历史文化的街道。

好奇心驱使,我查了关于洒金桥的资料。工作中也问过在洒金桥居住的一些老人,得知洒金桥先后用过大桥街、铁炉坊、前卫路、老关庙等名称,并且知道历史上洒金桥是有过桥的。

唐朝时,洒金桥名叫大桥街,在唐长安城的地图上能看到这条街的位置。据说,当时唐长安城皇族们需要大量物资供给,因此征用民夫打通水路,并在长安城外开挖了广运潭,以便把江南的丝绸、木材、珍珠源源不断地运抵京城。这些物资在广运潭卸货后,要穿过长安城郭城再经由广运门进入宫城。另有一说,开元年间,日本、东罗马帝国等国的使节前来朝贺,带了一些金币作为礼品。当时,唐朝国力强盛,唐玄宗下令铸造“开元通宝”金币。大量金币放在宫里也是闲着,一天唐玄宗突发奇想,在广运门附近的宫城上大宴王公贵族,随后将金币从城门上泼洒下来,散落在桥上。起初大家不敢轻易去捡,后来才明白了这是皇帝发的奖金。

到了宋朝,传说洒金桥住着李姓三兄弟,一天他们推着独轮车运木头回家,傍晚从洒金桥十字过桥时,被桥上的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大哥一脚踹过去,石头没有动,于是三兄弟合力把石头挪开,石头晃了一下,竟一路滚到了他们家门口。第二天天一亮,三兄弟想起了昨晚发生的事,就到门口去看那块石头,谁知这石头竟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仔细一瞧竟然是一大块金子。从此,三兄弟家门口的这条路便被叫做洒金桥。

另有久居这里的老人说,清朝时在洒金桥居住着许多沙姓的人。当时街上真有一座桥,叫沙家桥,后来这里就被误传为洒金桥。

洒金桥有两座相距不足200米的清真寺,即清真古寺和清真西寺。清真古寺是明朝时修建的,寺里现在还保留着建寺时留下的门楼子和老槐树。老槐树历经沧桑却依旧枝繁叶茂,翠绿的枝叶拂着门楼上黑色的瓦片,舒服地向街边伸展。走过了500年的风雨,这两位树“老人”依旧相互依偎。这些高龄老树不仅给洒金桥添了许多景致,也见证着这条古街的变化和发展。

洒金桥最具特色的是浓郁的伊斯兰饮食文化。这里居住的多是回族人,他们祖辈在这里开店经商,经营回民小吃,如腊牛羊肉、羊肉泡馍、水盆羊肉、灌汤包子、粉蒸肉、酸汤水饺、甑糕、自制酸梅汤及各种点心等等,品种繁多、内容丰富、脍炙人口,闻名海内外。常年居住在西安的人,也常在节假日来此解馋。

1985年,我调至陕西邮电报社,后又到陕西省邮电管理局工作,办公地址都在劳武巷,紧靠洒金桥。在这里工作了近10年,先是在洒金桥,后又到庙后街、广济街、大麦市街、莲湖巷、北院门。天长日久,几乎走遍了回坊的每一家店铺,吃完了回民的所有美食。

上世纪90年代初,因单位搬迁,我们离开了洒金桥。那时洒金桥路两边都是低矮的瓦房和土坯房,不少商贩的小摊就摆在路边,街上的车辆也很少。退休后,我专门去吃了洒金桥的胡辣汤,发现楼房高了,许多老宅子被拆除了。车辆和人流挤得小街难以行走,唯有那些古树和几个醒目的门楼还存在着。

也许就是这些古老的存在,不时唤醒埋藏在我心底的记忆。□周养俊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