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陕博修壁画
面对千年壁画,身着白大褂、头戴口罩、手捏棉签和手术刀……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修复团队的日常。每幅壁画都是历史瑰宝,他们以匠心做修复,不断探索新理念和新技术。同时,通过现场修复展示、壁画制作工艺体验等互动活动,让更多人感受文化、触摸历史。
“穿越”回大唐,你将怎样生活?打一场马球、饮一壶西域美酒、跳一曲胡旋舞……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壁画珍品馆,一幅幅唐墓壁画让人们在唐风唐俗中沉浸良久。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唐墓壁画641幅,共1200多平方米,是目前唐墓壁画馆藏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博物馆。这些壁画的修复保护,都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支壁画修复团队完成。
与时间赛跑,抢救壁画
身着白大褂、头戴口罩、手捏棉签和手术刀。博物馆的壁画修复实验室内,一群人屏息凝神,指尖缓缓移动。他们面对的不是病人,而是一张“千岁高龄”的壁画。
为了让壁画免遭侵蚀,壁画修复团队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唐墓壁画进行异地搬迁保护。在墓室中,先对壁画进行加固,再将壁画进行切割揭取,其间要经过现场记录、涂胶、敷纸、贴布、烘烤等一系列复杂程序。其中涂胶、敷纸等工作必须一气呵成,不能中断,在地下十几米深的墓穴中,有时一待就是小半天。
多学科融合,探索新路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壁画修复团队有20余人,其中一半都是90后,不乏艺术史、考古学、壁画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物理学、分析化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的人才。截至目前,这支年轻的团队已经完成了近百幅唐墓壁画的修复工作。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杨文宗指向一幅新修的壁画说:“仔细瞧,这里的线条会向下偏离几毫米,可以区分哪里是新修的,哪里是出土时的部分,新旧色彩也特意做了细微差别,做到‘远看一致、近看有别’。”杨文宗解释,“老匠人追求修复得与旧物一模一样,现在我们秉承保持原真性、可再处理、可辨识和最小干预原则。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让文物在未来得到更好的保护。这就体现着保护修复理念的巨大进步。”□原韬雄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面对千年壁画,身着白大褂、头戴口罩、手捏棉签和手术刀……这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修复团队的日常。每幅壁画都是历史瑰宝,他们以匠心做修复,不断探索新理念和新技术。同时,通过现场修复展示、壁画制作工艺体验等互动活动,让更多人感受文化、触摸历史。
“穿越”回大唐,你将怎样生活?打一场马球、饮一壶西域美酒、跳一曲胡旋舞……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壁画珍品馆,一幅幅唐墓壁画让人们在唐风唐俗中沉浸良久。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唐墓壁画641幅,共1200多平方米,是目前唐墓壁画馆藏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博物馆。这些壁画的修复保护,都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支壁画修复团队完成。
与时间赛跑,抢救壁画
身着白大褂、头戴口罩、手捏棉签和手术刀。博物馆的壁画修复实验室内,一群人屏息凝神,指尖缓缓移动。他们面对的不是病人,而是一张“千岁高龄”的壁画。
为了让壁画免遭侵蚀,壁画修复团队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唐墓壁画进行异地搬迁保护。在墓室中,先对壁画进行加固,再将壁画进行切割揭取,其间要经过现场记录、涂胶、敷纸、贴布、烘烤等一系列复杂程序。其中涂胶、敷纸等工作必须一气呵成,不能中断,在地下十几米深的墓穴中,有时一待就是小半天。
多学科融合,探索新路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壁画修复团队有20余人,其中一半都是90后,不乏艺术史、考古学、壁画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物理学、分析化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的人才。截至目前,这支年轻的团队已经完成了近百幅唐墓壁画的修复工作。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杨文宗指向一幅新修的壁画说:“仔细瞧,这里的线条会向下偏离几毫米,可以区分哪里是新修的,哪里是出土时的部分,新旧色彩也特意做了细微差别,做到‘远看一致、近看有别’。”杨文宗解释,“老匠人追求修复得与旧物一模一样,现在我们秉承保持原真性、可再处理、可辨识和最小干预原则。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让文物在未来得到更好的保护。这就体现着保护修复理念的巨大进步。”□原韬雄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