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戏
□吴宽宏
过年唱大戏,可以说是家乡父老乡亲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和精神寄托。在农历壬寅年春节时期,我的耳旁又响起了秦腔眉户那婉转动听的弦索腔调。四十多年前领着一班人排戏演戏给乡亲们过年添热闹送欢乐的情景,又一次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
记得那是1978年4月,我从部队退伍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关中东府一个不到百户人家的小村庄。当时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很赏识我这个有共产党员身份的退伍军人,经过党支部讨论,决定让我担任大队民兵连连长。当年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我毫不犹豫接受了党组织的安排,按照所在公社武装部长的指令,在本大队范围挑选了12名青年,组建起武装民兵排,并领回了12支半自动步枪,组织进行了各项基础训练,把一个武装民兵排带得风风火火。
接受这个任务时,距离1979年1月28日(农历己未年正月初一)仅剩一个多月时间。我当然不敢怠慢,赶紧在大队的三个自然村里进行广泛宣传摸底,很快就凑齐了文武场面,并与琴师、鼓师商量后,决定排练秦腔折子戏《铡美案·杀庙》《游龟山·藏舟》《红灯记·痛说革命家史》、眉户《三世仇·卖女》等。
俗话说“要生气,领一班戏”,这话真是没假!自从把这个临时的戏班子凑到一起,真是把我忙坏了。大伙儿白天都很忙,只能晚上到大队部来排练。我几乎每天都早早到达排练现场,招呼大伙儿记戏词、练动作和乐器。由于戏班子里老的老、少的少,今天这个家里有事,明天那个又姗姗来迟,农村里这个戏班子无法像正规剧团那样,每个角色都有替补,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少一个就排练不成,来得早的人不免有怨气,而我只能当个和事佬从中调和矛盾。心想只要大伙儿能把戏排练好,如期上演,谁心里有怨气都可以朝我发泄。就这样磕磕绊绊地总算把戏排练得八九不离十了,而服装道具又成了大难题。现代戏还好凑合,传统戏就不好办了。经过大伙儿集思广益,最后决定通过亲戚关系向其他村告借。
记得有一天,我和扮演《藏舟》中田玉川的小伙子一起骑着自行车,到另一个公社的村子里借回了一些戏装。但《藏舟》中胡凤莲一角的头饰却未能借到。幸亏胡凤莲扮演者的父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能人,亲自动手给女儿糊了一个以假乱真的头饰,这才应了急。
我们大队当年的年戏是在村小学的露天场子上演的。生产大队的领导当然也全力支持这个活动,调动人马搭好了戏台,围好了帆布,并安排专人早早收拾好用来照明的汽灯。我则在后台招呼协调演员们尽快化妆候场。望着舞台下面老老少少乐呵开心的笑脸,我心中顿时感到特别舒坦!
故乡的年戏,断断续续的,一唱就是几十年。如今,我离开故乡多年,而故乡的年戏,依然在我的记忆里回响。
故乡的年戏里藏着我温暖的记忆。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吴宽宏
过年唱大戏,可以说是家乡父老乡亲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和精神寄托。在农历壬寅年春节时期,我的耳旁又响起了秦腔眉户那婉转动听的弦索腔调。四十多年前领着一班人排戏演戏给乡亲们过年添热闹送欢乐的情景,又一次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
记得那是1978年4月,我从部队退伍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关中东府一个不到百户人家的小村庄。当时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很赏识我这个有共产党员身份的退伍军人,经过党支部讨论,决定让我担任大队民兵连连长。当年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我毫不犹豫接受了党组织的安排,按照所在公社武装部长的指令,在本大队范围挑选了12名青年,组建起武装民兵排,并领回了12支半自动步枪,组织进行了各项基础训练,把一个武装民兵排带得风风火火。
接受这个任务时,距离1979年1月28日(农历己未年正月初一)仅剩一个多月时间。我当然不敢怠慢,赶紧在大队的三个自然村里进行广泛宣传摸底,很快就凑齐了文武场面,并与琴师、鼓师商量后,决定排练秦腔折子戏《铡美案·杀庙》《游龟山·藏舟》《红灯记·痛说革命家史》、眉户《三世仇·卖女》等。
俗话说“要生气,领一班戏”,这话真是没假!自从把这个临时的戏班子凑到一起,真是把我忙坏了。大伙儿白天都很忙,只能晚上到大队部来排练。我几乎每天都早早到达排练现场,招呼大伙儿记戏词、练动作和乐器。由于戏班子里老的老、少的少,今天这个家里有事,明天那个又姗姗来迟,农村里这个戏班子无法像正规剧团那样,每个角色都有替补,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少一个就排练不成,来得早的人不免有怨气,而我只能当个和事佬从中调和矛盾。心想只要大伙儿能把戏排练好,如期上演,谁心里有怨气都可以朝我发泄。就这样磕磕绊绊地总算把戏排练得八九不离十了,而服装道具又成了大难题。现代戏还好凑合,传统戏就不好办了。经过大伙儿集思广益,最后决定通过亲戚关系向其他村告借。
记得有一天,我和扮演《藏舟》中田玉川的小伙子一起骑着自行车,到另一个公社的村子里借回了一些戏装。但《藏舟》中胡凤莲一角的头饰却未能借到。幸亏胡凤莲扮演者的父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能人,亲自动手给女儿糊了一个以假乱真的头饰,这才应了急。
我们大队当年的年戏是在村小学的露天场子上演的。生产大队的领导当然也全力支持这个活动,调动人马搭好了戏台,围好了帆布,并安排专人早早收拾好用来照明的汽灯。我则在后台招呼协调演员们尽快化妆候场。望着舞台下面老老少少乐呵开心的笑脸,我心中顿时感到特别舒坦!
故乡的年戏,断断续续的,一唱就是几十年。如今,我离开故乡多年,而故乡的年戏,依然在我的记忆里回响。
故乡的年戏里藏着我温暖的记忆。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