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996期:第04版 秦风

陈家门33号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陈家门33号是西安市郊区原永红农械厂的职工宿舍,距今离开它已经40年了。

今年原永红厂老职工聚会,不少人几次提到了它。可惜的是,它早已经拆了,现在变成了西安市一号线地铁口。然而,我的生命中,在陈家门的岁月虽然只有短暂的五年,却令人难以忘怀。

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流逝的时间。

1976年5月的一天,天上下着毛毛细雨。我,一个刚满21岁的待业青年,被招进西安市郊区永红农械厂当工人,当天晚上我就住进了陈家门33号。3个月后,我成了永红厂钳工车间的一名学徒工,之后当了3年学徒、8年工人。后来,永红厂又多次改名为郊区电机厂、电线四分厂、西安电工型材厂等。从此命运把每一天生活、每一寸光阴同这个当初只有100多人的郊区大集体企业联系在了一起,并把每一步足迹都深深烙印在了生活里。

陈家门33号坐落在大庆商场南门50多米外一个小巷口,木头大门里面有两排平房,一排朝南向阳的是女宿舍,朝西的是男宿舍。宿舍前的空地有水池,大家在此洗衣服、晾衣服。空地中间还有半个篮球场。

1976年5月,我们15个新工进厂,老三届知青有李新荣、梅素玲、郭改珍、刘艳梅,待业青年有我、张玉荣、陈风英、徐娟、惠平利、许安乐、刘军、牛金元等。由于我和张玉荣是团员,成了这15个人的班长。厂子的4个生产车间很简陋,四处露风,青砖地面高低不平;伙食也不行,饭票里有一半是玉米面、高粱米。宿舍房子过去曾经是老厂的生产车间,因为年代久了,冬天房子里很冷,毛巾冻得硬邦邦,晚上得盖两床被子才能睡觉。春夏最难熬,老房子的墙皮里有不少臭虫,咬得人睡不着。

试工一个月后,青工们被分配到各车间。我和张玉荣分配到钳工车间;牛金元、陈风英、李新荣分配到车工;梅素玲、郭改珍分配到库房;安乐、刘军分配到铸工;平利在电机车间。农用的双铧犁由于太落后,不久就被淘汰了。我们厂很快开始改产品,生产电机和电动葫芦,厂名也改叫郊区电机厂。

宿舍的篮球场空地上堆放了不少砖头,于是全体男职工在团支部书记、车工主任李安宁的带领下,从中午开始将空地上的砖头挪到墙根下,太阳落山时,终于可以在篮球场打球了。离厂不远的郊区针织厂经常同我们比赛,但是老输给我们。但一参加郊区比赛,我们就显得力量不足了。面对如庆华厂、红旗厂几个大企业强队,我们经常以大比分告负。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我们打篮球的热情,每周下午二、三场比赛,大家玩得热火朝天,队员们经常在院子里光着膀子比赛。

要说最争气的还是永红厂象棋队。1977年10月,全郊区象棋比赛中,我力挫群雄,勇夺桂冠,并代表郊区队参加全市运动会比赛,获得第9名。又在环城俱乐部20多个代表队参加的西郊地区企业比赛中获得第5名的好成绩。当时的电线总厂与我们还约战一场,结果我们以3∶2的战绩获得胜利!有趣的是,后来我们厂1981年与电线总厂联营后,成了人家的电线四分厂。联营后,总厂象棋比赛邀请我和冯发祥、龚仁贵参加,我那次得了第3名,老冯第8名,而龚仁贵名落孙山。在以后的象棋比赛中,我知耻而后勇,深山练剑,棋力大长,成了未央区象棋棋王,横扫了电线总厂所有选手。

1977年恢复高考,我报名参加了,然而由于各方面基础太差,终于铩羽而归。但是从这时起,我开始在陈家门33号日夜苦读,我坚信自学这条道路只有坚定地走下去,才能改变命运。不久,郊区举办了两个培训班,一个是职工学习毛选五卷培训班,厂里派我去了;另一个是美术培训班,徐娟去了。在培训班的两个星期,结识了不少郊区企业的青年才俊,开阔了眼界和视野,同时又一次燃起了自学的信心和勇气,为后来我上西安市电线总厂技校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开辟自己新的人生路程增加了动力。

1980年郊区分区,我们厂被划分到未央区工交局管辖。这时永红厂搬迁了,搬到自强西路77号。青春的岁月和时光在这里留下了5年生命的轨迹。年轻的朋友,虽然这里一切都是平凡,却给人留下憧憬的明天!□肖国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