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6957期:第04版 憩心亭

竹园·父亲和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刘娟娟西安市户县幼儿园

诗人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无可医。”古人奉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认为高风亮节为竹之本色。而我,有幸从小就生活在一片青青竹园之中。

我的家在秦岭脚下一片葱葱郁郁的竹园边,我是看着那片翠竹,听着瑟瑟竹涛声,闻着青青竹香长大的。我们家乡的竹子都是生长在石缝,溪流边,山腰上和那些沟沟壑壑、峰峰岭

岭之中。它们不择地而居,“咬定青山”,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雨雪的抽打与折磨,顽强地生长,四季常青,尤其是冬天,总能为光秃秃的青山献上一片绿。

我的父亲,是一位退伍的老兵,他为人正直谦和,乐善好施,在我们村口碑很好。

小时候,这竹园是父亲带我们劳动和休闲的地方。我们去砍竹竿,为院里种的豆子、黄瓜搭架;剪竹枝,编成各种农具来使用;扫竹叶,当柴火来烧炕。累了就坐在小竹园里休息,父亲会教我们用竹叶做口哨,吹得山响,他还会用竹子给我们做玩具,我们的欢笑声在小竹园里荡漾……父亲也会指着竹子给我们讲:“你们看这竹子不管在哪个石缝中都能生长,而且也不容易折断,因为他有硬硬的竹节。”那时候,我还小,对他的话似懂非懂,唯一能看懂的是他目光中的坚韧和期许。

上中学后,家离学校很远,而且还要趟过一条河。那时候,河上是没有桥的。有次发大水,我站在河边,看着汹汹的河水心里发怵。这时,父亲拿来一支长竹竿,从河对岸伸过来,示意我抓着它过去,我不敢,他生气了,站在河对岸大声斥责我:“这点困难算什么?你看河边的竹子都没被吹走!”我望了一眼雨中更显苍翠的竹子,鼓起勇气迈开了脚步……十二年寒窗,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咏竹诗“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一直激励我发奋图强,一路过关斩将,终得金榜题名。

在去上大学的前一天,父亲又带我来到竹园,只说了几个字:“学竹子,自强不息,虚怀若谷。”进了大学校门,我谨记父亲的教诲,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如家乡翠竹般努力生长,积极向上,终以优异成绩毕业,当上了一名自己向往已久的人民教师。

在工作后不久,父亲托人写了一幅字,交代我挂于书房醒目处:“竹之七德——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竹虽有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曰质朴;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曰卓尔;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是曰喜群;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曰担当。”这,不仅是竹的品格,更是一位老父亲的嘱咐,我唯有铭记于心,默默前行。

时光如梭,如今我已年届不惑,父亲也已两鬓斑白,我家也已经搬离竹园好多年了,每每回家,我还是会和父亲一道去竹园看看,我一路给他谈工作,说生活,看他嘴角的皱纹画成一道上扬的弧线,我内心欣然。

如今,我也会带着孩子去竹园看看,继续一个母亲、孩子和竹园的故事……

(本报有删节)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