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130期:第04版 读书

崇尚耕读传家

——读杨小平先生《城投情》札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杨小平先生厚积薄发,即将结集出版的20余万字的最新文集《城投情》,我很高兴作为第一读者先睹为快。读完这本《城投情》,几次提笔却又几次搁笔,是因为允诺这篇代后记拿不出手。

晚晴著名政治家、理学家曾国藩先生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此言将“耕”“读”完美结合和演绎。这本30余万字的《城投情》即将付梓,愚以为先生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言传身教。愚以为,这是先生将“立性命”与“立高德”完美结合,也是他作为一个公民所能尽的一份责任。让我尤为欣赏的是作者履职两年所形成的文章,不仅能让城投人借鉴好经验、好做法,为城投事业发挥助手作用,也代表城投人对家国情怀和城投文化的传承。

散文是一门真诚的艺术,须说真话,抒真情,容不得一丝一毫虚伪。书中的《一个文具盒》令我印象深刻,文具盒虽小,承载了无尽的母爱,父母就是我们心底那一汪清泉。这篇文章直抒胸臆,不借助任何手段,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地倾吐自己思想感情,足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下井》一节文辞优美,感情真挚,这应该是先生对故乡的一段难以忘怀的回忆。或许,像先生表叔一样的煤矿人,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黑色,一生只是做着最平凡的工作。先生以少年眼中的表叔入题,写出了那个年代亲戚邻居帮衬渡难的亲情,写出了那个年代生产安全的落后,写出了饱含国情乡情的无奈人生世故,进而又以负责安全工作领导井下见闻的视觉,写出了井下生产安全的进步,写出了后来的安全担当,写出了时代变迁……

彬州大佛寺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申遗成功,意义深远,它不仅浓墨重彩地再次书写和描绘了这一奇观,更重要的是让这一文化瑰宝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申遗》这篇最让我感动的是先生在保护、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而付出巨大艰辛的努力。

一瞬间的感动或许影响一生,先生的文章颇富情意,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在字里行间闪现跃动。

《岁月留痕》这个专辑展现了一幅幅充满真情的照片,记录了先生工作和生活中感人的点点滴滴,不仅记载着他的成长历程,刻着先生的感情寄托和精神印迹,也承载着他们全家人的汗水、心血、情感与梦想。

城投,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先生揣着激情、带着信心走上新的岗位。两年来,在繁忙的工作岗位上,先生饱含城投人的激情与豪迈,每一篇报告无不传递着他对城投的挚爱,也将“传承”二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城投情》洋洋洒洒30多万字,是他在新岗位上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的成果,拳拳赤子心,涓涓城投情。通读全书,足以看出工作中的他事先调研走访,事中安排部署,事后总结归纳的工作作风和做人做事的魅力。这本《城投情》承载着先生炙热的家国情怀,使人读得激情满怀,更读得让人自我反思。

读罢先生的书稿,又浏览了之前出版的《财政文萃》《心语拾零》,掩卷沉思。我偏执地认为,“触动人心的真诚书写”应该是先生业余创作的方向,不妨再回头品读他的创作中一系列真情醇厚的散文。与其说是亲情和乡情的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的自觉、家教的传承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更是桑梓情切的真诚与情怀,才有了温暖人心的热度。

愿先生继续写下去,作为他的忠实读者,也会继续读下去。

雅多了,俗少了,精神文明就丰富了,岂不好哉!

姑妄言之,恕我饶舌。(本文有删节)

□魏锋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