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135期:第04版 百味

一碗炒菜面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浩

平日在外奔波,和家人聚少离多。受疫情影响,周末蜗居家中,少了朋友间的觥筹交错,多了一份闲情逸致。陪女儿玩耍,与妻子刷剧,电影结束已是饥肠辘辘。不知不觉,外面下起雨来,这样的天气,吃什么饭呢?“炒菜面。”我和妻子异口同声地说。

在我们渭北旱塬,小时候听老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十年九旱”。农作物的单一,靠天吃饭的无奈,使得人们养成了多面少菜的饮食习惯。而今,城里人蔬菜多得是,南瓜、茄子、豆角、西红柿一应俱全。我模仿着母亲做饭的流程,和面、醒面,淘菜、切菜,一大盆配菜全部切好,在上面放上辣椒面和花椒粉,一切就绪。热锅烧油,迅速下菜,扑哧一声,香味弥漫整个厨房,在妻子的帮助下,大功告成。看,红油油的辣子,青色的豆角,黄色的南瓜,色香味俱全。摆上餐桌,先拍张照片,再开吃。狼吞虎咽,两碗就下肚了。

饭饱之余,将拍的照发给表兄弟,炫耀一下自己的成果,但总感觉少了点儿时的味道,他们说应该是缺少那股子柴火味。

小时候,大家暑假都爱在我家待,一个小农场,一起放牛、割草,一起喂猪、锄地。天气再炎热,还是喜欢吃炒菜面。母亲下地回来,我们开始生火,和面、醒面,淘菜、切菜,一切都有条不紊,围着大灶台,看着炒菜,看着下面条。这一切,至今还在我的脑海流转。

时间不会定格在任何瞬间,但儿时的生活场景总是记忆犹新——热气笼罩着母亲的脸,两颊的汗珠、平和的眼神,没有抱怨、没有喜悦,只有忙不完的活儿。岁月悄悄地雕琢着她的容颜,风霜无情地侵蚀着她的肌肤。那时候我还小,并不理解她整日的累与苦,也未曾见过她难过,但是我想在没人的角落,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我坚强的母亲一定也曾为了生活偷偷地抹眼泪。

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那时候的人们都在为生存而竭尽全力,我们就是千万家庭中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家,没有家道兴盛与中落的起伏,没有权门贵戚的靠山。家人没有出过县城,没有见过飞机,没有坐过火车,多数日子,能赶一次集、吃一碗糊饽(合阳黑池小吃)已是奢求。

如今生活在城市,习惯了车水马龙的闹市,偶尔回一次家,觉得家乡也变得很前卫。回家的路变成了双向多车道,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化农副产品加工、无人机打药、智能化监测农作物病虫灾害,各种蔬菜大棚林立,大爷婶婶们都在网购,科技感爆棚。小孩大多不在村子生活,都在县城读书,田间地头,几乎没有小孩嬉戏的身影,有的只是拖拉机的轰鸣。我想,也许他们是幸福的,不会有风吹雨淋的苦楚,不会有蚊虫叮咬的煎熬。然而,他们又是缺憾的,少了我们那些乡村的经历,童年再让他们回忆,会在梦中笑醒吗?

儿时的回忆永远是一方净土,农场艰难度日的经历是我一生的财富,在那里我学会了坚强、担当、乐观、尊重,学会了太多太多。我有时思考,我的女儿再也不会有这样的经历,又应该怎样培养她。母亲现在帮我带女儿,她或许会讲起从前的故事,或许不会再提过去,但可口的炒菜面是女儿的最爱,这将成为我们共同的爱好。

树上的蝉声,烟囱的缕缕青烟,我一手牵着的那四头老牛,照映着小院的恬静,或许只有在梦里才能温存许久。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