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别泾渭
□罗锦高
“泾渭分明”自古以来就是自然地理清浊分流又交融的景象,也是中国历史文化思想品德标杆式的专用词,所不同的是,前者流淌在关中百里平川的大地上,后者流淌在中华民族道德水准的血脉里。
我们本想来看看泾渭分明的景观,没想到两河浑浊如同黄泥浆,茫茫无语。只可见渭河河面宽,而泾河河面小,两河携起手来共同承担洪流洪峰,平时可以看清泾渭分明的河面,就是交汇处下延数百米,仍可见泾渭分流、浊者自浊、清者自清,都是大环境造就了河流的表情。渭河流经八百里平川,不断冲击黄土地,泥沙俱下,既成就了关中平原,又弄脏了自己的衣裳,加之沿途污染,河流自然变得面目全非。
前年冬天,我去银川途径泾河的源头宁夏泾源县,其源流只是在宽宽的乱石荒草滩中流出一束清清亮亮的泉,小心翼翼地在乱石间绕来绕去,两岸树木很少,砂石地很荒凉,偶见几株或几排树,也像是病蔫蔫的样子,但少见村落人家。不管渭水泾河清也罢,浊也罢,都滋润了沿岸广袤的土地,养育了千秋万代的子民。这让我想起古代一孺子之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而眼前的泾渭清浊之水多为造福于人的。人们感恩渭河,敬为大地之母,又恐其突然变脸使性子生发洪流。
泾渭河岸,人们早已备好的护堤石块码成了长方形的石堤,随时可派上防洪的大用场。洪水尚未完全回落,但处处留下被洪流冲刷过的痕迹。河滩上的防护林地面暨沙洲岛上的农田庄稼,已成平展展的沙滩,像被熨斗烫平的一般。但株株白杨树仍然挺立着。还有一片幼松林,也被白沙水渍淹泡得枝叶枯黄,有的已枯死。两岸早被浊浪冲击,裸露的沙土岸,被啃咬得犬牙交错,坑洼不断。大片倒伏的茅草蒿秆,如同梳篦梳理过一般,紧贴地面喘息,难以站立起来,黄汤般的河水在桥下追逐玩弄一串串漩涡,大大小小泛黄的酒盅,杯口朝天,像在吞咽着被戏弄的落叶。几枚红枫叶,漂在水面流浪,可是浑浊的河面无法看清枫叶红艳,它瞬间被漩涡囫囵下去,不见了踪影。
当下沿河两岸,护堤上的绿化树成排成行,既护堤又护路,给成群的飞禽带来了惬意的栖息地,河岸不再是荒芜之地。
其实,所有河流的源头都是清亮亮活泼泼的,携着白云来,送走晚霞归。流着流着就浑浊了。人生像河流,其童年清纯明亮,天真活泼,浑身上下通体鲜活,走着走着,就被世俗熏染得自私、狭隘、功利、虚伪、浮躁,以致失去许多真实的自我。正当我沉思生命之河时,几片红叶从我身旁飘落,仿佛挥别耳聋目盲的泾河渭水,又像呼唤清流的回归。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罗锦高
“泾渭分明”自古以来就是自然地理清浊分流又交融的景象,也是中国历史文化思想品德标杆式的专用词,所不同的是,前者流淌在关中百里平川的大地上,后者流淌在中华民族道德水准的血脉里。
我们本想来看看泾渭分明的景观,没想到两河浑浊如同黄泥浆,茫茫无语。只可见渭河河面宽,而泾河河面小,两河携起手来共同承担洪流洪峰,平时可以看清泾渭分明的河面,就是交汇处下延数百米,仍可见泾渭分流、浊者自浊、清者自清,都是大环境造就了河流的表情。渭河流经八百里平川,不断冲击黄土地,泥沙俱下,既成就了关中平原,又弄脏了自己的衣裳,加之沿途污染,河流自然变得面目全非。
前年冬天,我去银川途径泾河的源头宁夏泾源县,其源流只是在宽宽的乱石荒草滩中流出一束清清亮亮的泉,小心翼翼地在乱石间绕来绕去,两岸树木很少,砂石地很荒凉,偶见几株或几排树,也像是病蔫蔫的样子,但少见村落人家。不管渭水泾河清也罢,浊也罢,都滋润了沿岸广袤的土地,养育了千秋万代的子民。这让我想起古代一孺子之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而眼前的泾渭清浊之水多为造福于人的。人们感恩渭河,敬为大地之母,又恐其突然变脸使性子生发洪流。
泾渭河岸,人们早已备好的护堤石块码成了长方形的石堤,随时可派上防洪的大用场。洪水尚未完全回落,但处处留下被洪流冲刷过的痕迹。河滩上的防护林地面暨沙洲岛上的农田庄稼,已成平展展的沙滩,像被熨斗烫平的一般。但株株白杨树仍然挺立着。还有一片幼松林,也被白沙水渍淹泡得枝叶枯黄,有的已枯死。两岸早被浊浪冲击,裸露的沙土岸,被啃咬得犬牙交错,坑洼不断。大片倒伏的茅草蒿秆,如同梳篦梳理过一般,紧贴地面喘息,难以站立起来,黄汤般的河水在桥下追逐玩弄一串串漩涡,大大小小泛黄的酒盅,杯口朝天,像在吞咽着被戏弄的落叶。几枚红枫叶,漂在水面流浪,可是浑浊的河面无法看清枫叶红艳,它瞬间被漩涡囫囵下去,不见了踪影。
当下沿河两岸,护堤上的绿化树成排成行,既护堤又护路,给成群的飞禽带来了惬意的栖息地,河岸不再是荒芜之地。
其实,所有河流的源头都是清亮亮活泼泼的,携着白云来,送走晚霞归。流着流着就浑浊了。人生像河流,其童年清纯明亮,天真活泼,浑身上下通体鲜活,走着走着,就被世俗熏染得自私、狭隘、功利、虚伪、浮躁,以致失去许多真实的自我。正当我沉思生命之河时,几片红叶从我身旁飘落,仿佛挥别耳聋目盲的泾河渭水,又像呼唤清流的回归。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