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卖猪”老王
□张学鹏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这是董卿在《朗读者》中的箴言,而对于迫切需要改变生活面貌的贫困村乡亲们来讲,遇见“卖猪”老王,便是遇见了希望。
雨雾打头后的早春,天气渐朗,孩子们欢快地走进课堂,感悟书本上最可爱的人留下的财富。匆匆来到办公桌前,梳理今天上午会议所需的关于推进扶贫村的议题,此刻只听见走廊里传来了稳健的步履声。一个面容黢黑,双眉高翘,头发略带卷曲,额头处有凹陷皱纹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身上穿着的依然是单位5年前发的深蓝色工作服。我心里揣摩着,这肯定是吴起采油厂派驻周湾镇牧兴庄村工作队队员王文智了。虽是初次谋面,但听同事讲,老王有两把刷子,不仅扶贫工作干得好,更重要的是猪卖得一点不含糊。
谷雨时节春耕忙,边塞周湾传福音。2020年春分时节,牧兴庄村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吴起采油厂扶持牧兴庄村450吨有机肥正式发放,满满的5大卡车有机肥在村民和扶贫帮扶队员的统一分配安排下,井然有序地进行登记、装车、搬运。价值20多万元的450吨有机肥全部发放到了牧兴庄村253户村民手中。在场的村民看着春耕生产所需有机肥料有了着落,大家脸上洋溢出了喜悦的笑容。“感谢采油厂给我发放救助肥料,帮助我解决今年的肥料困难。”牧兴庄村村民包学科领到扶持发放的24袋有机肥后高兴地说。今年他要好好管理好自家的南瓜地,争取能有个好收成。此刻,只见站在运输肥料车边的老王,扭了扭自己的身体,因为连日的劳累,他的冠心病和慢性胃炎复发了,他怕别人看出异样,走到车后悄无声息地服了药。
老王扶贫的事迹很多,媒体也有相关报道,但对于老王是如何卖猪的,只有眼见为实才最有说服力。陪着老王发放完肥料后,我们就奔向了养猪致富户包学科家,刚回到家的包学科正忙着卸肥料。看见老王来了,包学科像见了亲人一样伸出了他布满老茧的双手。“老王啊!还是你能行,我去年听了你的话一次买了11头猪,快过年的时候,你又联系的采油厂买了我10头,今年我算了一下,抛去猪崽钱,挣了有2万多元。我还听村主任说,你在单位内部卖的1斤猪肉还比市场价高了0.5元,太感谢你了!”说着说着,我和王老走进了包学科新盖的猪圈。
“你看,这是我正月买的15个猪崽,现在都这么大了,你老王是真行,不但帮我买猪,还帮我卖猪。今天你不能走,我和老婆子都商量好了,今天咋都要留你在家里吃顿饭……你看,这是我去年都没舍得杀的土公鸡,专门给你留的。”包科学激动地拉着老王说。
“老婆子,赶紧烧水,把门后的刀子给我拿来……”包学科的话还未说完,老王就拒绝了。
“老包啊,你看你老两口在家又是养猪、种南瓜,又是发展庭院经济,日子一天过得也很辛苦,你们年纪也都大了。尤其是你婆姨不会讲话,鸡留着你们慢慢吃,补补身体,你看我今天还带着小张要去下一家看养猪的事,真的顾不上。”老王害怕在多待一会走不了了,匆忙就走。
刚走到硷畔,就传来了包学科的吆喝声:“老王,老公鸡还给你留着!”
之后,我和老王来到了村民梁宝成家,听着梁宝成细数自己去年的收入。“这几年,老王先后两次给我借款12200元,我先后买了24头猪崽,光卖猪就收入了8万多元,老王还指导帮助我种植南瓜10多亩,每年也能收入1.5万元。”提起老王,梁宝成连忙说:“你们采油厂派老王到我们村扶贫,是真真的选对人了。”
听着梁宝成的讲述,此刻我心里打起了疑问,村民买猪一般都是在附近的集市上,可为什么都要找老王卖猪?老王是猪贩子,还是养猪的技术员?带着这些疑惑,我在牧兴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刚那里找到了答案。
“你算问对人了,我来给你算一笔账。这两年市场好的时候猪肉能卖25元1斤,最不行也能卖上16元左右,你们采油厂企业大、人多,一次买肉也买得多,我们村民养的都是农村土猪,肉好营养高,当然首先想到你们了。再就是你们领导非常支持我们发展养殖业,在老王的协调下,我们这里谁家有猪卖不出去,都是通过老王售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通过老王这两年的努力,我们给采油厂灶上卖的猪肉不需要拉到集市上去,有时候附近采油队还会上门来找肉,卖的价格还高于市场价0.5元到1元。你说,村民不找老王找谁。”
时间久了,于是在周湾镇牧兴庄村就流传下了一句家常话:“猪壮了,找老王,上门收,有保障,价格高,喜洋洋。”“卖猪”老王的称呼就这样传遍了大街小巷。同时,这也是村民对驻村队员王文智亲切的称呼。
扶贫路上,老王总是身体力行,想尽一切办法为乡亲们办实事。几年下来,老王针对帮扶村现状,通过建村部、修道路、捐化肥、卖猪肉、种南瓜、开超市等各种扶贫措施,帮助村子及村民解决了实际困难,他也因此荣获“延安市脱贫攻坚先进扶贫干部”。在颁奖现场,只见他胸前佩戴的党徽熠熠生辉,那硕大的红花交织着山丹丹,构成了一幅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新画卷。(单位:吴起采油厂)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张学鹏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这是董卿在《朗读者》中的箴言,而对于迫切需要改变生活面貌的贫困村乡亲们来讲,遇见“卖猪”老王,便是遇见了希望。
雨雾打头后的早春,天气渐朗,孩子们欢快地走进课堂,感悟书本上最可爱的人留下的财富。匆匆来到办公桌前,梳理今天上午会议所需的关于推进扶贫村的议题,此刻只听见走廊里传来了稳健的步履声。一个面容黢黑,双眉高翘,头发略带卷曲,额头处有凹陷皱纹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身上穿着的依然是单位5年前发的深蓝色工作服。我心里揣摩着,这肯定是吴起采油厂派驻周湾镇牧兴庄村工作队队员王文智了。虽是初次谋面,但听同事讲,老王有两把刷子,不仅扶贫工作干得好,更重要的是猪卖得一点不含糊。
谷雨时节春耕忙,边塞周湾传福音。2020年春分时节,牧兴庄村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吴起采油厂扶持牧兴庄村450吨有机肥正式发放,满满的5大卡车有机肥在村民和扶贫帮扶队员的统一分配安排下,井然有序地进行登记、装车、搬运。价值20多万元的450吨有机肥全部发放到了牧兴庄村253户村民手中。在场的村民看着春耕生产所需有机肥料有了着落,大家脸上洋溢出了喜悦的笑容。“感谢采油厂给我发放救助肥料,帮助我解决今年的肥料困难。”牧兴庄村村民包学科领到扶持发放的24袋有机肥后高兴地说。今年他要好好管理好自家的南瓜地,争取能有个好收成。此刻,只见站在运输肥料车边的老王,扭了扭自己的身体,因为连日的劳累,他的冠心病和慢性胃炎复发了,他怕别人看出异样,走到车后悄无声息地服了药。
老王扶贫的事迹很多,媒体也有相关报道,但对于老王是如何卖猪的,只有眼见为实才最有说服力。陪着老王发放完肥料后,我们就奔向了养猪致富户包学科家,刚回到家的包学科正忙着卸肥料。看见老王来了,包学科像见了亲人一样伸出了他布满老茧的双手。“老王啊!还是你能行,我去年听了你的话一次买了11头猪,快过年的时候,你又联系的采油厂买了我10头,今年我算了一下,抛去猪崽钱,挣了有2万多元。我还听村主任说,你在单位内部卖的1斤猪肉还比市场价高了0.5元,太感谢你了!”说着说着,我和王老走进了包学科新盖的猪圈。
“你看,这是我正月买的15个猪崽,现在都这么大了,你老王是真行,不但帮我买猪,还帮我卖猪。今天你不能走,我和老婆子都商量好了,今天咋都要留你在家里吃顿饭……你看,这是我去年都没舍得杀的土公鸡,专门给你留的。”包科学激动地拉着老王说。
“老婆子,赶紧烧水,把门后的刀子给我拿来……”包学科的话还未说完,老王就拒绝了。
“老包啊,你看你老两口在家又是养猪、种南瓜,又是发展庭院经济,日子一天过得也很辛苦,你们年纪也都大了。尤其是你婆姨不会讲话,鸡留着你们慢慢吃,补补身体,你看我今天还带着小张要去下一家看养猪的事,真的顾不上。”老王害怕在多待一会走不了了,匆忙就走。
刚走到硷畔,就传来了包学科的吆喝声:“老王,老公鸡还给你留着!”
之后,我和老王来到了村民梁宝成家,听着梁宝成细数自己去年的收入。“这几年,老王先后两次给我借款12200元,我先后买了24头猪崽,光卖猪就收入了8万多元,老王还指导帮助我种植南瓜10多亩,每年也能收入1.5万元。”提起老王,梁宝成连忙说:“你们采油厂派老王到我们村扶贫,是真真的选对人了。”
听着梁宝成的讲述,此刻我心里打起了疑问,村民买猪一般都是在附近的集市上,可为什么都要找老王卖猪?老王是猪贩子,还是养猪的技术员?带着这些疑惑,我在牧兴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刚那里找到了答案。
“你算问对人了,我来给你算一笔账。这两年市场好的时候猪肉能卖25元1斤,最不行也能卖上16元左右,你们采油厂企业大、人多,一次买肉也买得多,我们村民养的都是农村土猪,肉好营养高,当然首先想到你们了。再就是你们领导非常支持我们发展养殖业,在老王的协调下,我们这里谁家有猪卖不出去,都是通过老王售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通过老王这两年的努力,我们给采油厂灶上卖的猪肉不需要拉到集市上去,有时候附近采油队还会上门来找肉,卖的价格还高于市场价0.5元到1元。你说,村民不找老王找谁。”
时间久了,于是在周湾镇牧兴庄村就流传下了一句家常话:“猪壮了,找老王,上门收,有保障,价格高,喜洋洋。”“卖猪”老王的称呼就这样传遍了大街小巷。同时,这也是村民对驻村队员王文智亲切的称呼。
扶贫路上,老王总是身体力行,想尽一切办法为乡亲们办实事。几年下来,老王针对帮扶村现状,通过建村部、修道路、捐化肥、卖猪肉、种南瓜、开超市等各种扶贫措施,帮助村子及村民解决了实际困难,他也因此荣获“延安市脱贫攻坚先进扶贫干部”。在颁奖现场,只见他胸前佩戴的党徽熠熠生辉,那硕大的红花交织着山丹丹,构成了一幅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新画卷。(单位:吴起采油厂)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