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419期:第04版 百味

母亲的味道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刘万里

母亲在,家就在。自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住进老年公寓后,父亲为了照顾母亲也住了进去,老家的房子就空闲了下来。身在异乡的我,顿时觉得这个老家已支离破碎了,再也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饭菜了,再也见不到那种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情景了。

母亲20岁就嫁给我父亲,那时爷爷已病逝,20多岁的父亲在外地工作,上面有多病的大哥和奶奶,下面还有四个年幼的弟弟和两个妹妹,最小的才2岁,任劳任怨的母亲就照顾着这个大家庭。

母亲心灵手巧,特别是她做的布鞋,方圆几十里都有名。那时村里有姑娘出嫁,都要请母亲给她们做布鞋。但现在留在我记忆里最深的还是母亲的厨艺,母亲做的饭菜特别好吃,在我们山村十分出名,特别是霉干菜蒸肉、豆瓣酱炒肉和豆腐乳是我家的“三宝”,至今还时不时勾起我的乡愁。

小时候,我生活在山里,那时缺大米,主食一般都是红薯、土豆、苞谷和南瓜,最不缺的就是萝卜和白菜。母亲常把萝卜叶子清洗晒蔫后,切细撒盐用手揉搓,等渗出汁液后放入密封容器,放一层撒一层盐,放十天半月,取出晒干即可,吃的时候用清水泡发。当然母亲有时也用春芽做干菜,春芽做的干菜有股淡淡的香味,这也是我最喜欢吃的。

逢年过节,霉干菜蒸肉上桌热气袅袅,扑入鼻孔,含着熨帖的香气,叫人垂涎欲滴。我和妹妹迫不及待地用筷子搛肉尝起来,入口即化,浑身舒服。等母亲上桌时,肉已被我们一抢而空,只剩下霉干菜了,但母亲不生气,总是面带微笑地说:“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

除了霉干菜蒸肉外,我们的下饭菜还有豆瓣酱。

母亲每年都要在山坡上种胡豆,主要是为了做豆瓣酱。胡豆成熟后,母亲就把晒干的胡豆放在辣窝里,将其捣成两半,然后在锅中烧一锅清水,加入各种香料,等水凉后,倒入豆瓣中浸泡,这样便赋予豆瓣更多的香料气息。浸泡几个小时后沥干水分捞出,铺在蒲蓝上,撒上白酒和盐,然后盖上南瓜叶,等待豆瓣的发酵。

豆瓣发酵好后,母亲把菜园里的红辣椒放在案板上剁细,再加入老姜、青花椒和盐,跟豆瓣充分搅拌均匀,让所有食材充分融合,然后装进坛子里,在坛沿上倒上水,阻断豆瓣与空气的结合。一坛豆瓣酱就这样制作成功了,一个月之后就可品尝坛中的美味。

有了豆瓣酱,我们吃饭就胃口大开,不仅我和妹妹喜欢吃,父亲也喜欢吃。有时没有菜,我们就用豆瓣酱拌米饭、拌面条,吃得津津有味。父亲喜欢吃回锅肉,但他常年工作在外,一年难得回来几次,父亲每次回来,饭桌上就少不了豆瓣酱炒肉这道菜,我们也跟着沾光。

记得小时候在漩涡小学上学,家离学校较远,母亲每天早晨听到鸡叫声就起来给我们做早饭。记忆最深的还是母亲每天早上给我们下面条,菜就是豆瓣酱,用豆瓣酱拌面的味道至今还留在记忆里,感觉那就是世上最好吃、最美味的面条。

每年过年前,母亲也做豆腐乳,我们叫它红豆腐。那是纯手工制作,黄豆是自己种的,就连水都是井水,那时没有打浆机什么的,全靠石磨磨。制作豆腐时,几乎全家人出动,奶奶和姑姑就成了帮手,推石磨把黄豆磨成浆,然后在锅里烧水煮,豆浆刚煮好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喝几大碗。豆腐做好后,还要经过几道工序,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姜、花椒等腌制,再加红辣面装瓶,然后密封腌制,一道质地细腻、鲜美适口的豆腐乳就制作成功了。每次吃完饭后,我们就用锅巴夹豆腐乳,如今想来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作家普鲁斯特在他的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里说:“当过去的一切荡然无存,唯有气味弥亘。”离别故乡久了,如今再也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霉干菜蒸肉、豆瓣酱炒肉和豆腐乳了,再也吃不到母亲做的那种味道了,过去的一切再也回不去了,但母亲的味道一直留存心间。

现如今,虽然各地都生产这三样吃食,但我从心理上总觉得还是家乡的地道、好吃,舌尖上的乡愁永远让人魂牵梦绕。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