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509期:第04版 百味

母亲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孟朋林

1962年的春天,黑西村村口拐进去巷子里的第二户人家中,一个女婴出生了。这一天,家里为了庆祝女娃的诞生,老父亲特地赶集买了二两猪肉,兄弟姐妹们上桌就抢光了。

女娃长大了,那年10岁,她想穿一件新衣服,可是她不会哭也不会闹,总是顺从母亲穿姐姐的旧衣服。姐姐爱臭美,母亲抵不住她的耍赖,姐姐一件一件衣服丢,女娃娃一件一件衣服捡。

18岁时,父亲靠“箍漏锅”的营生挣的钱不够供孩子们上学,哥哥说他是男孩,有的是力气,出去干活就能养活一家子。老父亲沉默没说话,第二天哥哥就辍学找工作了。女娃和姐姐每天坚持去学堂,放学后先帮父亲喂猪拾柴火,活干完了,姐妹俩就猫在厢房里点着油灯写作业。

22岁,村东头有个媒人要给女娃保媒,那男人家中光景也不好,但好在人踏实又肯干。结婚的时候没有彩礼、没有房,阿婆给做了两床大红被子冲喜气。男人能闯荡,带着女娃离开了家乡,到城里找了份工作,女娃又新奇又害怕。男人挣了第一份工资,带着女娃来到饭店,点了一碗羊肉萝卜,蒸馍是自己带的,因为一碗饭不够两个人吃,得在吃完的汤里再泡上蒸馍,才能吃饱,这在当时就是一种满足、一种幸福。

35岁,女娃辞去了工作在家安心养胎。老大上了小学六年级,每天放学就趴在女娃的肚子上听胎动,她说妈妈我喜欢妹妹,我要给她做很多漂亮的小裙子。转过头,就把自己不穿的裙子拆了缝、缝了补,做了一个超小号的“四不像”。

62岁,这年初春男人开车,带着一家四口踏上了回乡的旅程。女娃的老母亲上了年纪,有时候稀里糊涂的,腿脚也不方便,总是坐在自己的小屋里看电视,听着《秦之声》。接到女娃要回家的电话,女娃的老母亲两个晚上没合眼,第三天一早就守在村口的大石墩边。车驶进村,老母亲拄着拐杖,眉开眼笑地迎了上去……村子因这户人家变得热闹起来,男人们抱柴烧火,女人们刷锅做菜,娃娃们在院子里跑着玩耍……

回城的那天,老父亲在地窖里鼓动了半天,给孩子们攒了半年的土特产终于有了露面机会。车行至镇上,母亲打电话说炸好的麻叶落在家里了,让女娃等一下。“这么多东西怎么吃得完啊,又占地方……”话在嘴边,电话却挂了。抬头远远地看见父亲骑着那辆蹬了半辈子的三轮车,吱吱呀呀地赶了上来,手里拎着那兜油炸麻叶。

我望着妈妈通红的眼睛,听完她讲述她平凡的前半生——也许这也是很多60年代女性的前半生。

我问妈妈,和爸爸吃一碗羊肉萝卜的时候觉得苦吗?妈妈说,那个时刻已经感受不到苦,只觉得生活热气腾腾,好日子都在后头。我问妈妈,还想回到小时候吗?妈妈说,小时候不干农活经常挨揍,现在想想都当奶奶了,还有妈揍,是一种幸福啊!妈妈还说,人活着不要有太多烦恼,家人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

生活就是这样,虽不能一切尽如人意,但还是要心存激情,心怀希望。就像《人世间》里唱的那样,“平凡的我们,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烟火……火一样爱着,人世间值得……我们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