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阎安老师
□段育霖
前几日,我和几位朋友来到陕西省作家协会,拜访了省作协副主席、《延河》杂志社社长阎安老师。位于西安城建国路的陕西省作家协会,正好与西安事变纪念馆一墙之隔,使作协大院增添了不少文化历史厚重感。作协大院的一块巨石上刻着陈忠实“文学依然神圣”和贾平凹“文门”的题词,以及雷涛书记的“耕心种德”,这是文学大师们的肺腑之言,也是对文学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激励。
阎安老师的办公室不大,过道边摆了半人高的书,桌子右边是电脑,左边也是被高出脖子的几排书占据了一大半。中间只有坐一个人、放一本书的空间。没想到阎安老师只需要一张椅子、一本书的空间,就能在文学的殿堂里驰骋。看着被书包围起来的阎安老师,这时候又觉得他的创作空间很大,目之所及的各种书涉及古今中外。面对阎安老师办公室里的这一切,我突然觉得,文学创作只需要给心灵留出思考和想象空间,给双手和眼睛挤出学习和观察时间,就可以随时开始。
我们先向阎安老师介绍了府谷县作家协会西安文学部、荣河文化艺术研究会的成立情况。随后递上我的散文集《他乡故乡》,阎安老师边翻边点评,看到我在《故乡的距离》一文中写的“故乡的距离有多远,远到我们再也回不去,故乡的距离有多近,近到我们昨夜于梦中惊起”时,他说,故乡是每个人的根,不管走多远,也离不开家乡,特别是在梦中总是回到幼年的故乡。进城多少年了,城市元素很少出现在梦中。同行的刘向前拿出他的诗集《星辰大海》草稿,让阎安老师写个评语,他翻了一遍,爽快答应。王磊和阎安老师已经交往十多年,阎安老师鼓励他继续给《延河》投稿。贾晓东和阎安老师是延大校友,又都在延安工作过,因为文学谈得非常投缘。
也许是因为老乡情缘,随后阎安老师就和我们谈起他的创作经历,从延安大学毕业,到担任延安作协主席,再后来到省作协,一直扎根在文学阵地上耕耘。谈起陕北文化,阎安老师说,陕北由于历史上多民族交汇融合,草原与农耕文明的冲突和交融,因此文化的多元、丰富、宽广,是别的区域所没有的。从府谷进入晋陕大峡谷的这段黄河,是上帝的黄河。在这上面的河套,或者下面到了中原地区都成了世俗的黄,成了人的黄河了,而这段黄河太壮烈了。
说到陕北民歌,阎安老师说陕北民歌实际是晋西北,包括河北、内蒙古接壤处的老百姓的民间传唱,好比是黄风刮到陕北来的,正是通过这个民歌带汇集起来,然后互相影响流传。一直到延安革命时期,南方来的文人在深入陕北民间采风中,听着老百姓传唱的民歌有韵味,集中整理概括为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就像沙蒿一样,落到哪里长在哪里。阎安老师又谈到他过去以民歌为线索的长征道路的采访,能够体现出陕北人的包容性。中央红军到了陕北后,老百姓热情接纳,家里再穷也要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远方来的客人,这就是这个特殊地域人们淳朴性格的体现。
陕北大地是一座丰富多样的文化宝库,周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长城和黄河交汇形成的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最后阎安老师又给我们每人赠送了一本他获鲁迅文学奖的诗集《整理石头》,并签名。这是我省唯一获得鲁奖的诗歌集,也是对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徜徉文学殿堂最好的鼓励。(单位:中交二公局)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段育霖
前几日,我和几位朋友来到陕西省作家协会,拜访了省作协副主席、《延河》杂志社社长阎安老师。位于西安城建国路的陕西省作家协会,正好与西安事变纪念馆一墙之隔,使作协大院增添了不少文化历史厚重感。作协大院的一块巨石上刻着陈忠实“文学依然神圣”和贾平凹“文门”的题词,以及雷涛书记的“耕心种德”,这是文学大师们的肺腑之言,也是对文学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激励。
阎安老师的办公室不大,过道边摆了半人高的书,桌子右边是电脑,左边也是被高出脖子的几排书占据了一大半。中间只有坐一个人、放一本书的空间。没想到阎安老师只需要一张椅子、一本书的空间,就能在文学的殿堂里驰骋。看着被书包围起来的阎安老师,这时候又觉得他的创作空间很大,目之所及的各种书涉及古今中外。面对阎安老师办公室里的这一切,我突然觉得,文学创作只需要给心灵留出思考和想象空间,给双手和眼睛挤出学习和观察时间,就可以随时开始。
我们先向阎安老师介绍了府谷县作家协会西安文学部、荣河文化艺术研究会的成立情况。随后递上我的散文集《他乡故乡》,阎安老师边翻边点评,看到我在《故乡的距离》一文中写的“故乡的距离有多远,远到我们再也回不去,故乡的距离有多近,近到我们昨夜于梦中惊起”时,他说,故乡是每个人的根,不管走多远,也离不开家乡,特别是在梦中总是回到幼年的故乡。进城多少年了,城市元素很少出现在梦中。同行的刘向前拿出他的诗集《星辰大海》草稿,让阎安老师写个评语,他翻了一遍,爽快答应。王磊和阎安老师已经交往十多年,阎安老师鼓励他继续给《延河》投稿。贾晓东和阎安老师是延大校友,又都在延安工作过,因为文学谈得非常投缘。
也许是因为老乡情缘,随后阎安老师就和我们谈起他的创作经历,从延安大学毕业,到担任延安作协主席,再后来到省作协,一直扎根在文学阵地上耕耘。谈起陕北文化,阎安老师说,陕北由于历史上多民族交汇融合,草原与农耕文明的冲突和交融,因此文化的多元、丰富、宽广,是别的区域所没有的。从府谷进入晋陕大峡谷的这段黄河,是上帝的黄河。在这上面的河套,或者下面到了中原地区都成了世俗的黄,成了人的黄河了,而这段黄河太壮烈了。
说到陕北民歌,阎安老师说陕北民歌实际是晋西北,包括河北、内蒙古接壤处的老百姓的民间传唱,好比是黄风刮到陕北来的,正是通过这个民歌带汇集起来,然后互相影响流传。一直到延安革命时期,南方来的文人在深入陕北民间采风中,听着老百姓传唱的民歌有韵味,集中整理概括为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就像沙蒿一样,落到哪里长在哪里。阎安老师又谈到他过去以民歌为线索的长征道路的采访,能够体现出陕北人的包容性。中央红军到了陕北后,老百姓热情接纳,家里再穷也要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远方来的客人,这就是这个特殊地域人们淳朴性格的体现。
陕北大地是一座丰富多样的文化宝库,周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长城和黄河交汇形成的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最后阎安老师又给我们每人赠送了一本他获鲁迅文学奖的诗集《整理石头》,并签名。这是我省唯一获得鲁奖的诗歌集,也是对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徜徉文学殿堂最好的鼓励。(单位:中交二公局)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