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625期:第04版 秦风

正月闹社火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关中人习惯把元宵节期间展示的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统称为“社火”。早先的社火都是以“社”为单位组织的,场面宏大,红火热闹,“社火”大约就是由此而得名的。

昔日,我的家乡西安灞渭三角洲一带的村庄,一入腊月便开始排练。由于排练场地多在祠堂或大房里挂一面大锣,以锣为号,参与者不得迟到,所以把开始排练叫“挂锣”。有的村则在排跳场所的大梁上搭一根勒麦车的大绳,地上放一堆枣刺,谁若来迟,或者学习不用心,便要挨枣刺笞打,或者跪在地上手拈一支点燃的香,等香燃完才能起来。

在灞渭三角洲,社火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常见的社火中既有尚武的马社火,即用马拉车装扮的社火,还有血社火,即杀气腾腾、动刀动枪、血肉横飞等惊险场面的社火;也有社火尚文,即寓意于戏,讲究精巧,以妙、玄、佳、绝取胜。较为常见的有平头桌子社火,即在一张方桌上扮作戏文,由两人或四人抬着走的“抬芯子”。如《断桥》,在三张桌子上各立白娘子、许仙、青儿的戏剧人物形象,这种社火人称“哑巴戏”,化妆起来惟妙惟肖,受人喜爱。比平头桌子高级一点的就算是芯子了。芯子有平台芯子、杂技芯子、转芯子和挂芯子等。比如扮演《赵匡胤千里送京娘》,要使京娘站在赵匡胤手举的蟠龙棍上,玄妙的艺术引人入胜。也有用牛车、马车(现在多用汽车,以前还流行用拖拉机)将芯子置于其上做行进表演的“车拉芯子”。这类芯子场面较大,往往一车装有数个芯子。还有一马一出戏的“马芯子”,表演时女角骑马,男角采缰或随后,分别扮演为《花亭会》《送京娘》《小放牛》等小戏,在行进中或广场上轮流演出,以新筑街道办上双寨最为典型。更有一人于地上行走,背负一芯子,上置饰演角色,二人密切配合、进行表演的“背芯子”。新合街道办的背芯子不仅历史悠久,也独具风格。令人耳目一新的还有用彩色纸张扎成戏剧人物、鸟兽虫鱼、松竹花卉,将2至3岁孩童至于其中表演的“纸扎芯子”,多流行于浐河两岸的李家堡、安邸村一带。还有一种大型社火,叫“山社火”,高达3丈,下面有50多人抬着走,以人多取胜,十分壮观。

社火表演一般在正月初九开始,闹元宵时达到高潮,甚至到二月二龙抬头才结束。社火队伍每到村组的知名人士或机关单位门口,都要先放几声响亮的铳子,既是通知表演队伍准备表演,也是告诉邻近的群众、村民出来观看,更是告诉这些知名人士的家人、机关单位的领导,尽快安排人招呼社火队伍。一般情况下,听到这几声响亮的铳子响,社火队伍不继续行进,就地表演。这当儿,知名人士的家人或机关单位的领导就会出来对社火队伍表示感谢,或送上红包,或呈上糕点食品、鲜干果品、香烟饮料。社火头儿多者不拒,少者不嫌,图个吉利,互道恭喜发财,共祝明天更好,把年节气氛中制造得欢天喜地。

中国人过去追求“三多”(多子、多福、多寿),有些村里缺儿少女的人便希望借助摆社火时的阵势感动神明,赐自己一儿半女。社火队伍有头,自然有尾,扮演社火尾子的人打扮得奇形怪状,还要经受看热闹的人推推搡搡,所以扮演社火尾子是个苦差事,人员都是由社火头儿指派,但在有的村庄,社火尾子有人争着当,甚至有时还要托人走社火头儿的“后门”哩!因为那些家中儿女缺少的人认为当了社火尾子,为村里的事出了力,人在地上耍社火,神也在天上看,说不定看高兴了,就会特别眷顾自己,满足想添儿女的要求。一些村子在摆社火时,人们总要给锣鼓车上点缀几个“棉花娃娃”,胖嘟嘟的十分可爱。社火结束时,那些有心人总会小心翼翼地把“棉花娃娃”卸下来,揣在怀里,走进巷道里那些缺少儿女的人家,把“棉花娃娃”放到小夫妻的炕上,用被子盖好,相信这样就会圆了这一家的儿女梦。如果来年真的添了孩子,那送“棉花娃娃”的人自然是有功之臣,一定会被主人请去喝一杯喜酒的。

在灞渭三角洲众多的民间社火中,新合街道班家村的《鱼戏莲》最具特色。表演队伍由八人组成,表演时七人舞鱼,一人舞莲(花灯),在锣鼓和吹奏音乐中登场献艺,其表演程序有跑圆场、鱼跌膘、鱼跳跃、鱼翻身、跳龙门等,舞莲花灯的引鱼人在动作中夹杂以民间武术套路,总体表演风格粗犷豪放,节奏强烈,令人振奋。这一民间艺术在灞渭三角洲已有180多年历史,后经民间艺术工作者不断发掘整理,创编了不少新的表演元素,增加了群鱼戏莲的大型场面,由140多人参加表演,使人耳目一新,已入编《中国民间舞蹈集成·陕西民间舞蹈志》,并被拍摄成电影在全国播映。□白来勤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