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116期:第04版 憩心亭

苹果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家乡的深秋,是属于苹果的。

车子开在渭北高原上,秋天明朗的阳光下,天空的蓝后退到遥远的尽头,那里是起伏不定的莽莽山岭,底色单纯明净。路就像黑色的飘带,拉扯着车子向前飞去。车窗外不停闪过的,是没边没沿的苹果林。秋天的苹果树,叶子稀疏,一颗颗苹果红艳艳地挂满枝头,像是挂满秋天的笑脸。树行之间,是收摘苹果的农人身影。有的树下,已经铺上彩条布,上边堆满采摘下来的苹果。空气里,似乎可以闻到苹果的清香。不时,路上呼啸而过的,也可能是一辆辆满载苹果的重型大卡车。

走在家乡的集市上,苹果一筐筐鲜亮堆放着。农人家的庭院里,都是一箱箱包装好的苹果。无论你走进哪户农家,主人都会端上一盘苹果让你品尝,等你走的时候,他们便会拿来一袋用保鲜袋包装好的苹果,非得让你带上。所以,秋天在渭北的任何村庄,都能品尝到苹果甘甜的味道。

童年,苹果还是稀罕的水果,偶尔谁家院里有一棵苹果树,那肯定是他们家里有人在外地工作,从外面带回来一棵苹果树苗,宝贝一样栽植在自家庭院里,从春天,那一树白花就吸引着村里的孩子。等花落了,露出指甲大的小苹果,孩子们已经咽着口水,舌尖上的味蕾展开翩翩联想,大人们当然看穿了孩子的心思。除了密密实实扎好庭院的枣刺篱笆,眼睛更是紧紧盯住每个路过的孩子的身影。

那时候,吃苹果成了孩子的梦想。夏季,村道上有卖果子的人吆喝着走过,果子是一种跟苹果形状相似的水果,它的树苗,是用来嫁接苹果的,果子个头比杏子还小,虽然滋味跟苹果相似,但总没有苹果那样丰满的汁液和香甜的味道。它们价格便宜,一斤麦子就可以换二斤,就这样父母们还是舍不得买一点。于是,孩子们只能跟在担子后边,走了一程又一程,卖果子的人停到一棵树下歇息,孩子们也蹲守在旁边不肯离去。卖果子的人就逗他们:“快回家去,叫你大给你买果子吃……”(注:“大”是陕西方言父亲的意思)有一两个孩子真的回去跟父母闹去了,更多的孩子蹲着不动,他们知道即使回去叫父母,也未必会买的。那时温饱远比满足口腹之欲重要,要从村民粮囤里舀出一斤麦子,那真如要他们的命。

有时候,孩子们经不住馋虫的引逗,就怂恿家里有苹果树的孩子,趁着家里没人,偷一两个苹果,几个孩子你一口,我一口,躲在角落里分享,虽然那苹果还未到成熟期,味道有点酸,但在孩子看来,那真是最好的吃食。为了享受这种好吃的东西,被大人打一顿屁股也是值得的。

八十年代初,家乡开始大规模引进苹果栽培技术,整车的苹果树苗被运送到村子里,人们对栽种苹果充满热情。村队里出现了包田到户后人山人海的栽树场面。人们不辞辛苦,挖下一个个深深的树坑,从山上割下一捆捆青草填埋到坑中,再施上农家肥,然后把苹果树苗栽进去。等树苗成活后,人们也是细心呵护,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果园里盖起了看护房屋。

经过几十年发展,苹果终于成了家乡最大的产业。虽然年轻人都去了城市,但是留下来的老年人还是把这项产业干得有声有色。每年的秋天,旬邑就成了一个苹果的世界,果园的地上堆满新采摘下来的苹果,旁边围着一群分拣苹果的妇女。然后这些苹果经过加工处理,有的送进冷库保存,有的很快就送到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市场销售。还有一些苹果,则进入果汁厂,变成一罐罐苹果汁。

苹果给家乡人不仅带来了甘甜的味道,更改善了乡村人的生活。连忠照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