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29期:第04版 创造

家乡的那片黄土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王成祥

异乡谋生,始终与故乡有着割舍不断的感情。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相熟而亲切的对话,故乡融入灵魂深处,抓一把故乡的黄土,就能感到血液中脉搏跳动的旋律。

谁都不可能逃离故土。作家,更是如此。

朋友说我是从黄土地里一路打拼出来的作家,笔下“土”的文字却很少。的确是这样,对故乡蕴藏的感情太深厚浓烈,反而无从着笔,曾几次动笔,又几次撂下。生养我们的那片黄土地渗透了无数前辈的汗水,哪是我能用简短文字表达清楚的?

小时候总想逃离这片黄土地,它贫瘠得让人感到禁锢。人们渴望走出去,走得远些、再远些,到更远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过上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经过多少次拼搏、挣扎,终于远走高飞,离开滋养生命的这片黄土地。到过军营、下过煤矿、去过大城市,看过很多风景,写了不少外面世界的文章,唯独没有故乡那片黄土地。在外人眼里,故乡似乎已经淡出了我的视野。

恰恰相反,走得越远,思乡之情越迫切。故乡的那方水土给予了我生命,让我获得了思考问题的灵感,在外求生经历过无尽的羁绊。在一年一年变老的岁月里,思念故乡的心情更为迫切。思念故乡的千年老柏树,天空飘过的云彩,乡间小路上生长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尤其是那些小名狗娃、猫娃、黑子一起长大的玩伴,质朴、勤劳的长辈,绿茵茵的庄稼地,寂静夜晚月光下的满天星辰,寒冬腊月漫天飞舞的黄土,夕阳西下时飘散的袅袅炊烟……

每次回到故乡,小时候经历过的一切就似开闸之水涌上心头,勾起无限回忆。当初为何要拼命逃离故乡?受不了父辈那整日干不完的农活,过着缺吃少穿的苦日子。离家多少年后再回到故乡,感觉脚下这块黄土地是如此亲切、踏实,仿佛自己才是这片黄土地的主人,应该用一生来坚守。

黄土地无私养育着它的子子孙孙,一生不离不弃地在黄土地上辛勤耕耘,人们把种子撒在地上,除草、施肥、杀虫、收割,把生命交给了土地。一年365天在黄土地上刨食,造就了他们极强的生命力和敢于同命运抗争的能力,我对其充满敬畏,他们才是这片黄土地的忠实守护者,让我获得无尽的能量。

人各有志,怎样活都是活着。农民辛苦一辈子围绕土地活着,与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们的耀眼生活并无区别。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勇气无人比拟,我很难用恰当词句描述农民的辛勤,不愿用华丽词汇去粉饰他们在黄土地上的辛苦,只是期待社会能尊重和关爱农民,给予他们应有的尊严。

曾经在所谓的“精英”面前,我也因为是农民出身而自卑过,时常也为有这样的行为感到羞愧。试想,没有庞大的农民阶层,哪有时代的盛世安稳。他们头顶烈日,在黄土地上挥洒汗水,用毕生精力充实着人们的饭碗。他们没有索取,只有奉献,无怨无悔地说:“老天爷就让咱和土地打交道,不种地干什么?即使粮食再不值钱,你还得种地,不种地吃什么?”他们用朴素的语言和行动肩负着国家使命,用一生去守护自己要守护的这片黄土地。

人类社会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说,种地也是一种职业,农民不需要任何人同情。他们勤劳智慧,朴实奉献,用汗水创造财富,他们日出而作,晚上睡得安稳,活得自在,他们特有的幸福就是勤劳。提耧下种子是希望,收获果实是生活保障,丰收是价值体现。

年幼时想千方百计逃离这里,如今为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感到骄傲。每次踩到这片土地就不愿离去,徘徊在那熟悉的乡间小路上,与每一位下地干活的乡党打招呼,竟是如此自然与温暖。暮色将晚,夕阳晕染下的村庄氤氲缭绕,一切将烙印在游子的心中。

(单位:《陕西煤炭》杂志社)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