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29期:第04版 创造

晴日暖风生麦气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晓会

下班后开车一路向东,只为捕捉夏日暖风吹来成熟麦子的气息。时值芒种节气,心心念念的麦田大多已经收割,只留下参差不齐的麦茬静静守候着土地,以示曾经的蓬勃。在快要放弃的时候,终于看到一片晚熟的麦田,心中窃喜,总算不枉此行。

远处不时传来布谷鸟婉转悠扬的鸣叫,回荡在静谧的田野间。而这欢快的叫声对于我来说,再熟悉不过。

小时候除了寒暑假外,还有一个假期——忙假。虽然小孩不一定能帮家里干什么活,但老师要回家收麦子,因此就多了一个假期。小时候不像现在有收割机,可以直接打出麦粒。那时候麦子大多要靠人力收割,我还依稀记得每到收麦的季节,村里就特别忙碌。微辣的阳光、成熟的麦香、劳作的汗水,构成了我童年整个初夏的记忆。

小时候总感觉父母无所不能,一眼看不到头的麦田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在话下,家里的庄稼也总要比别人收割得早一些。烈日下,他们一人一把镰刀,并肩作战,只听到簌簌的割麦声,一簇簇麦子在镰刀下屈服,被割断、撂倒,紧接着打结、捆绑,一顿操作行云流水。不多时,一捆捆麦子就像整齐排列的士兵,等待接受检阅。麦子割完了,就要在事先碾好的场(为打麦、晒麦,提前平整碾压出一块空地)里打麦,这道工序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每到这时候,整条街巷的人都会来帮忙,有人负责送麦子到机器里,有人负责接麦粒,有人负责把秸秆挑开搭成麦垛,因为怕危险一般不让小孩靠近。这时候我们会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干一些力所能及比如撑袋子、扫落到远处的麦子的活儿,即使这样也会忙得不亦乐乎。一台打麦机在村里轮流工作,打麦往往不分昼夜,场里也接上了电灯,机器声、嘈杂声、嬉笑打闹声,格外热闹非凡。

麦子打好了就要开始晾晒,这时候场就发挥了作用。晴好天气里,把麦粒铺撒开来,每隔一两个小时翻搅一次。儿时的我最喜欢做翻搅麦子的差事,用木耙将小麦划出多条平行线,接着又从另外一个方向垂直划开。不穿鞋翻搅小麦时可以清晰地感知大地的温度,那种接近滚烫却还能承受的热度既暖又痒,从指尖直达心窝。

五月的天气,雷阵雨说来就来。只听一声惊雷,豆大的雨滴倏然落下,农人快速将麦粒装袋或者堆起,用塑料纸遮盖。此番操作不需要指挥,自然分工,迅速完成,真可谓虎口夺食。农忙时节,为了节省时间,饭都是送到地里吃,那时候的小孩几乎都参与到送饭的差事中。本来可以在家吃饱了再去送饭,却偏偏要和大人抢着在地里吃,似乎那样才更有味道,就连送到地里的水都特别香甜。现在回想起来,忙碌之中却也是乐趣无穷。

等到麦子晒干,留够一家人一年的口粮,其余的在价钱好的时候卖掉,才算是真正的收成。而新麦磨成面粉做的面条、蒸的馍馍也特别好吃,那种淀粉咀嚼后在唇齿间的回甘带给人极大的满足感。那一刻才真正体会到粒粒皆辛苦。

不知何时收割机早已代替人工,再加上如今经济作物增多,种小麦的人越来越少,曾几何时收麦已经成为一种回忆。

站在麦田边,搓一把麦穗,吹去麦壳,咀嚼麦粒,似乎一切都还在昨天。

(单位:澄合矿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