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46期:第04版 读书

安静 干净 意境

——读康娜散文集《凡是遇见,皆有深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日,陕西女作家康娜散文集《凡是遇见,皆有深意》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康娜继《往后余生,自在从容》《做个风清朗月人》《低眉尘世,素心生花》《在简单里安顿自己》后又一部散文集。

康娜坚持散文写作有好些年了,有评论家说她的散文“文字曲径通幽,散发着灵魂的香味。”《凡是遇见,皆有深意》收录康娜散文57篇,分为六辑,即“凡留心处,日子最可人”“紧是生活,慢才是日子”“时间积累的哲学”“守住内心的低处”“万般清雅,皆为闲适”“人生百味,如何自得”。康娜在每一辑都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充满美好和深意的世界。这些文章,有她对山水、田园风光的描写,有她与小院、小屋、花草、树木的对话,有她内心世界的独白,还有苏东坡、陶渊明、季羡林、钱钟书、汪曾祺、朱光潜、黄永玉、金庸等人的经典语录和平凡琐事。康娜有云:“生活的方式有千万种,都不如过一个寻常小日子。”春之妩媚、夏之葱茏、秋之静美、冬之肃穆,她用极具深意和哲理的思想、充满灵气而干净的文字描述笔下的世界、寻常的生活,感悟生命的自在与大美灵魂的清欢与明亮,让人在浮躁、忙碌的生活里骤然安静下来,观照自身,正如她所说:“人生不长,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留点松动,留点空隙,吹吹风,透透气。”

读康娜的《凡是遇见,皆有深意》,我脑海一直萦绕着三个字——“静”“净”“境”。

一是“静”。读康娜的文章,你首先会感到“静”。小院、小屋的寂静,山村、田园的恬静,荒野、山岗的幽静,还有一个人独处的安静。她在喧嚣的闹市里工作,终日穿行在钢筋水泥之中,她渴望“静”,追求“静”,向往“静”,于是她“凿池引流,辟地栽花”,在农村建造了一个院子,同时也构筑了一方精神的“小院”。“陋室三间,半藏柴米半藏书。一方小院,一三五文耕笔稿,二四六课花读书。不闻门外尘世喧嚣,不汹涌于名利之域,在自己一番小天地里撇捺横竖,欣然忘形。”在这个安静无尘的世界里,她闲适自在、心无机事,畅聊人间烟火、静悟悲欢离合。

在这些“静”中,康娜写环境、写生活、写自己,写自己的过往和向往、写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写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读康娜的书,你还会发现,它既有女性作家的细腻、柔情、温婉,也有男子汉的阳刚、坦诚、直率、豪爽。这与她生长于蓝田农村,后因情感、生计辗转多个城市,尝遍人生酸甜苦辣的经历有关。这样,她的文章思想内蕴就更加饱满而深厚,美学价值也显现出来。特别是《春三月,天地俱生》中寓言式的描写很具特色。为写自己的三月,她调动了迎春花、牵牛花、独叶草、憨儿,农人为自己的文章“服务”。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有的是真实的存在,有的是她虚幻的想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使得文章形成独有的“康娜体”,很有新意。

二是“净”。康娜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文字干净、浓淡相宜。读其文字,有“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之妙,句子不拖沓,文字不累赘,语言清秀且富有灵气。在《一方小院,几许闲情》里她说:“云白山青,川行石立,朝为灌园,夕偃蓬庐,形同冷云,心飘世外,因而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在《于声色外,精神自驰》里她说:“人生有幸,将天地生息,供养于方寸之间,抒发情操,吐纳呼吸,怡然自得。钟情者,闲适之时,内心娉婷于尘外,精神最是优雅。”这些好词好句,净而深远,可以作为我等修心之读物,也可成为现在初高中生的散文范本。

当然,文字干净的背后,是一个人精神思想的洁癖。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经历了生活的捶打磨砺,她依然保持一颗淳朴、干净的赤子之心。和康娜熟识的人都知道,她秀外慧中,却有着明显“短板”。她喜欢安静、深居简出,却不擅交际、没有“圈子”,职场中也“混得一般”,用她的话说,就是“日子过得有点‘不思进取’”。她的文章里,处处没有康娜,又处处都是康娜。比如,“人惯常活在自己的体系里。年岁渐长,更不想再往复杂里钻,宁愿少不更事,亦绝不老谋深算。”“热闹场,扬起的净是尘土。”“不不不,宁愿寂寞,宁愿孤独,宁愿冰冻,也不想投身火海。”干净的生活圈子让她和她的文字“简单纯净,不沾闲尘”。

三是“境”。即康娜在《凡是遇见,皆有深意》中制造的无欲、无尘的意境以及深刻、睿智的思想境界。“身置闲处,心放静中,人生若如戏,只愿本色出演。”她告诫自己“守住内心的地处。”“人生总有起落,高处风大,守住内心的低处,不随波逐流,不任意西东,就守住了世界的宽阔与明媚。”“于尘世修心,遁隐于野,树木为柱,茅草为顶,围一方小院,炉火,茶烟,清风,俱佳。”她常常把自己放在田间、小院或者书斋,投入自己的世界,与庄稼、植物、动物对话,与天空、流云、雾霭交流,却写下了诸多的人生道理与哲思,让人感慨惊叹。

读康娜的文章,你会感觉这个世界好像只有她自己,只有她的小院、书斋,只有她的花草、虫鱼,这个世界除过尘、消过毒、无杂质、无病菌,更没有利欲,没有争斗,没有权谋,像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她在《小院多情,不肯放人》中这样写:“有一院可居,吃酒看花,品茗对月,晴耕雨读,安神息心,赏禽鸟虫鱼之婉转,享天地万物之灵动,才算是给生命一个确切的交代。”“如今一年到头,钱也没挣几个,职位没升多少,茅屋蓬舍,青瓦老宅,务花弄草,艺文行乐,一日三餐,四季良辰,听雪落尽,等春归来,日子慢慢往前走着,也挺好的。”我觉得,这些或许是她的生活写真,也可能是她对生活的终极向往。

还有她对生活、对感情、对写作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是她的经验与思考,同样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在《干净而温和地活》中说:“岁月本长,而忙着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在自己的小天地,吃便吃,睡便睡,行便行,卧便卧,笑便笑,春风如酒,夏雨如醉,多一份闲情逸致、逍遥舒朗、清欢自在,才不枉这漫漫红尘、此生迢迢。”对待感情,她说:“料谁也难斩断一个‘情’字。有些情缘,深深举起,浅浅维系,后来轻轻放下,一生的际遇浮沉,既然都是注定了的,注定要经风历雨,注定在旋起旋落中归于安然,来如闪电,去如云霞,不惊动任何人。”对待写作,她说:“做了半世文人,算是总结了一些道理,若生活只有岁月静好、风平浪静,便做不出波澜壮阔曲折引人入胜的文章,打量自己,最多算是痴迷文字的小爬虫而已,如今文章会越来越少,宁愿悄无声息,也不愿无病呻,脾性至此,没有办法。还是推荐大家去多看一些故书旧卷,味厚意深,读上百遍也没有一丝一毫消减。”

平心而论,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康娜的新书给人一僻静之所,不仅可以闲时一翻,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去加以探究。□周养俊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