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60期:第04版 读书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古人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苏东坡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以为,人生虽苦,却也短暂,还是学学东坡先生吧,毕竟来一趟也不容易。

季羡林先生是我非常喜欢的学者,他学问精深,真实随性。闲来读先生的《人生何处不欢喜》,感触颇深。他在书中讲的两个老乞丐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季先生幼时,常见家乡的乞丐,但为何在几十年之后,独对他们记忆深刻呢?只因他们虽然迫于生计做了乞丐,但依然保留了人性闪光的一面,以至于在当时还是孩子的他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个双目失明的老奶奶,手持木棍沿街乞讨,由于经常到季先生家门前乞讨,每次必不空手而归,久而久之,竟也成了熟人。有一次,季先生发现她竟然种起了扁豆,不知怎样的力量支撑着她种豆、浇水,直至扁豆开花结果。有一天,这个乞丐把成熟的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里,拄上拐棍,摸摸索索地送到了季先生家门口。当他看到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的扁豆时,惊讶得说不出话。你能想象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是如何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以他当时一个小孩子有限的认知,犹觉得不同寻常。

在季先生笔下,老乞丐诠释了什么是不忘初心,即使依靠乞讨度日,但她眼盲心不盲,依然保持一颗善良的感恩之心,保持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这也是季先生从孩童时代到耄耋之年依然对此印象深刻的原因。老行幼效,不能不说这件事也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

季先生不乏赤子之心,他的文章幽默诙谐,生动有趣,读来不觉令人会心一笑。同样是在《人生何处不欢喜》中,他说古代的诗人对鸟鸣特别喜爱,以至于这样的诗句多不胜举,但他只对陶渊明的一句诗感到奇怪,“犬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他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鸡会飞到树上去鸣叫。

我认为这可能与季先生的成长环境有关,他虽生于乡间,但自幼长在城市,大概没有机会见过真正的鸡是如何鸣叫的。我少时随祖母长于乡间,那时乡下家家养鸡,小鸡长大了,人们会用粗树枝在屋檐下给鸡搭个架子,晚上鸡会飞到鸡架上去休息。好奇的我曾观察过,鸡们双脚站在树枝上闭目休息而不会掉下来。至于鸡晚上为什么要在高高的架子上睡觉,大概是为了防止自己不被黄鼠狼吃,毕竟那时黄鼠狼猖獗,时不时就听到谁家的鸡又被黄鼠狼叼走了。另外,鸡鸣高处,声音也会更加响亮。

我想,“鸡鸣桑树巅”未必就是鸡真的在桑树巅上鸣叫,而只是鸡在像桑树巅一样的高处鸣叫。季先生可能没见过,但陶渊明应该见过,毕竟田园生活怎么能少了鸡的身影?

□贾晓玲(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街道总工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