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60期:第04版 读书

秦岭夜雨读《老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我最早拿到《老生》,不是书,而是全文刊载的《当代》杂志。因为刊载《老生》,这一期《当代》在西安脱销,我在单位附近十几个报刊亭寻找无望,托陕西报刊发行局的老张和万邦书城的小张,通过他们的发行渠道从北京空降过来。在此,我对文化使者们表示感谢和敬意。

离开喧嚣的城市,来到秦岭山麓的全国农业现代科技示范小城——杨凌,学习安排得不太紧张,学余尚有余力。夜晚万籁俱寂,秋雨绵绵,打开《当代》杂志,跟着书中的老师读《山海经》,随着唱师唱阴歌。发生在秦岭山中的百年历史扑面而来,上世纪60年代前的战争、革命、土改,我虽无缘经历,但也听老人讲过一些,通过莫言等作家的作品也涉猎过一些,但这次读《老生》,跟随唱师的讲述,对这些早已尘封的历史有了全新了解。

《老生》由四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前引用一段《山海经》作为引子,不仅是引经据典,而且使全书显得混沌苍茫。或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山海经》是写了所经历过的山水,《老生》的往事也都是我所见所闻所经历的。《山海经》是一个山一条水地写,《老生》是一个村一个时代地写。《山海经》只写山水,《老生》只写人事。也就是说,《老生》中的人事都是发生在《山海经》所写山水之间,或者说,《山海经》所写的山水见证了《老生》中所写的人事。写到此,我不禁联想起由贾平凹题写书名、我的长篇报告文学《渭河大水灾》每篇开头也引用《山海经》等古经或古典中相关的一段话作为引子,使所写的渭河大水灾来龙去脉一目了然,既使全书显得混沌苍茫,也为所写内容提供了原始依据。比如首篇《水之源篇》篇首引用《山海经·海内经》曰:“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以此导引出渭河的源远流长和历代水患。贾平凹近年来嗜读《山海经》,在后记中也坦言:“《山海经》是我近几年来喜欢读的一本书,他写尽地理,一座山一座山地写,一条水一条水地写,写各方山水里的飞禽走兽树木花草,却写出了整个中国。”不言而喻,贾平凹也希望通过《老生》,写出整个中国。

《老生》中的唱师和领着学生读《山海经》的老师一样有作者的影子,或者说是作者的代言人。唱师所唱的阴歌也称孝歌,是流行商州一带甚至整个陕南的一种民歌,是在人死后唱给亡灵和活着的人听的,是对死者的盖棺论定和追思悼念,也是对活人的希望寄托和警示安慰。贾平凹过去的作品也引用过孝歌,但数量很少。《老生》中不时通过唱师之口唱阴歌,唱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和生老病死,唱出了日月明光、阴晴风雨和世态炎凉,也唱出了世事的天地苍黄、地府阎王和沧桑巨变,正如唱师所唱:“唱师唱师,我为亡人唱歌,可唱妖怪可唱神,可唱盘古和混沌,可唱生时和死地,可唱贫穷和富贵,可唱革命和改革,可唱人心和天意。”天地人心和世事变迁在唱师所唱的阴歌中曲折地表达出来,给人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怆感。

贾平凹曾说过,要做时代的记录者。多年来,他创作的作品尤其是二十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城乡尤其是农村变革的百科全书,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创作的《浮躁》记录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巨变;90代初创作的《废都》刻画了转型时期城市知识分子的变化;90年代后期创作的《土门》《高老庄》描写了城乡的变迁;新世纪初期创作的《秦腔》《高兴》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及其农民的沧桑;之后创作的《古炉》杀一回马枪,追述了在乡村引发的一系列变故;再后来的《带灯》将笔触前移最基层当下发生的事件……

如果说,上述长篇小说是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横断面或断代史的话,那么,《老生》则是百年乡村历史生动的纵述或通史,堪称一部史诗性的巨制佳作。□王新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