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74期:第04版 读书

热土孕育赤子情

——王飞笔记体散文欣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闻讯散文家王飞近年来佳作频出,连续在省内外专业文学期刊刊发文章数篇,并获奖颇多,已经成长为陕西乃至全国颇具影响力的知名作家。

认识王飞好些年了,虽然见面不多,可是因为他的勤奋聪明、与众不同以及他的获奖频次,我一直很关注这位年轻作家。最近读了他在《延河》上发表的《地脉:焦庄人物记》、《岁月》上发表的《焦庄人物简史》,更使我对他的散文有了新的认识。

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发展,写作的难度在增加,特别是散文,这些年写的人越来越多,作品也层出不穷,但是仔细阅读,好的作品有多少?真正优秀的散文作家有几个?确实不敢恭维。不少人在反思,也有人撰文进行分析,可是现状至今也没有大的改变。前天和几个文友聚会,其间说到了散文创作,大家一直认为散文创作的主要问题还是作家缺少生活,创作手法单一,涉猎范围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说着说着,就说到了王飞最近写的几篇散文,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给他的这些散文冠上了“笔记体”。由此又说到了明清小说,说到了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秦岭笔记》。总之,大家都认为王飞的散文有创新、有飞跃,值得学习研究。

回家后,我又一次翻开《延河》和《岁月》,又一次阅读了王飞的文章。经过思考,我认为王飞能写出这样的文章,首先是因为他深入生活、拥有生活。这些年,人们都在嚷嚷深入生活,实际上是嘴上说得多,真正做得少,在思想上没有真正解决为人民书写的问题,所以就难以提升生活的厚度、情感的温度、审美的高度、精神的大度。王飞从小生活在渭北平原农村,这里的土地养育了他,他也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爱这里的亲人、乡邻、老师、同学和朋友,熟悉这里的牛、羊、房屋、一草、一木。王飞拥有“焦庄”这热土和熟悉的人物,他了解这块土地的时空,熟悉这里的风物,清楚这里的日常生活情态,熟悉这里人们的一切。虽然离开故乡、故土几十年了,聚神回望时,往事依然历历在目,这里的一切,特别是那些可亲、可敬、可爱的人物和故事,一个一个在他的脑海里浮现。许多个不眠之夜,无数个节假日,他提起笔就停不下来。于是那些鲜活的人物逐一出现在他的作品里,读了他的文章人就激动,就不能自已。

阅读王飞的文章,无论写《巧匠》我爷、《长辫子》我婆、《游击队员》外爷,还是《女先生》《霞姑》《张老师》《花生姨》《刘梅花》《喜顺》《焦有富》等等,每个人物都立得起、站得住,个性特色鲜明,容易引起读者共情、共鸣。

文学创作既需要技术,也要找到属于自己耕作的土地。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曾说:“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作家归根到底是文化的代言人。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世界》、贾平凹的《秦腔》,他们之所以成功,就因为他们都写了自己熟悉的家乡,写了自己熟悉的人物和故事。由此可以看出,是文化给作家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作家也因他们熟悉的土地而硕果累累。王飞同样因为熟悉的渭北焦庄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物,才写出了这么优秀的“笔记体”散文。

巧抓人物特征,塑造个性化人物,是王飞“笔记体”散文的第二个特色。《地脉:焦庄人物记》《焦庄人物简史》都是写人物的。这十多个小人物,有亲人、亲戚,有乡邻、老师,有同学、好人,有不好的人,也有中间人。不管什么人,他们在王飞的笔下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十分生动。可以说,王飞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很典型,都很个性,做到了这一点,是王飞真正抓住了每个人的特征。《巧匠》中抓住了“我爷”的巧,《长辫子》中抓住了“我婆”聪明智慧和关键时刻的“强悍”,《游击队员》中抓住了“外爷”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和硬朗的作风。还有《刘梅花》的单纯幼稚、《焦有富》杀人又抚育前妻儿子的复杂人性等。王飞笔下的好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坏人干坏事也做好事,真实的描写人物,充分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所以这些人物真实、丰满、典型、生动。

追求语言准确、灵动,也是王飞散文的第三个特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散文的语言更显得重要。多年从事散文创作的王飞尤其重视散文语言的锤炼。他认为散文语言好主要体现在准确和灵动上。只有准确,没有灵动,语言就乏味;只有灵动,没有准确,语言就飘忽。正是这种认识,他一直追求散文语言的朴实自然、简洁明快、清秀灵动。如王飞写焦有富和凤云,“有富浓眉大眼,有文化有知识。凤云鹅蛋脸樱桃嘴。”短短20个字,就把两个人勾勒出来。再如写焦有富邻居黑娃,也是短短是几个字,“黑娃,名字黑,人却不黑。憨厚朴实,一见女人就脸红。”

王飞还重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这在《张老师》一文中尤其突出。张老师是一个乡村教师,爱学校、爱学生,对工作负责任,王飞写张老师只突出了一个“改”字。这是张老师的口头语,这个“改”字也充分表现了张老师爱学生、对工作负责任的优点和精神,同时也把张老师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字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特点,也是很难的事情。王飞却写得轻松自如。

王飞精巧的散文语言表现在他的每一篇文章里,如他写《马堂爷》,有一段景色描写,很简洁,“南坡里那片葱茏的苞谷地已经完成了收割,飒飒秋风里,裸露出了干涩的黄土地。”琢磨琢磨“完成了收割”和“干涩的黄土地”,你能不佩服王飞的语言吗?还有,他写《女女》,“高喉咙大嗓,每回在屋里和男人骂仗、训孩子,马路上的人都能听得一清二楚。”未见其人先听其声,一个人物的轮廓就出来了。

王飞笔记体散文的特点还有很多,我这里说的只是其中几个。□周养俊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