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道连古今 文史总相宜
——读王蓬先生《秦蜀古道与石门石刻》
王蓬(左一)历时十年考察古道。
王蓬先生的《秦蜀古道与石门石刻》,共集30篇文章41万字,图文并茂,鲜活生动。
1992年,王蓬随摄制组耗时一年时间拍摄《栈道》,他撰写了解说词并请赵忠祥配音。央视多次播放,多家省市电视台亦予播出,秦蜀古道扬名天下。
之后,王蓬又持续30年踏访研究秦蜀古道,写出至少200篇文章200多万字,出版了《山河岁月》《中国蜀道》《秦蜀道》《大开通》《栈道栈道》等多部专著,获得多项奖励。著名作家、评论家阎纲先生说:“陕西名家群里,不能没有他……之后又精编为《中国蜀道》,集古道之大成,成一家之言,捧之不禁忭然……是史传,是游记,是报告,是散文,是当代作家徐霞客!”
秦岭巴山南北的先民们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至少四千年前就有了褒斜道和通往巴蜀的道路。大禹治理汉江、商武丁妇好征讨巴蜀、周王祭旱山、褒姒入朝、秦军伐蜀等等,都走秦蜀古道。
通达长安和巴蜀的道路,就是秦蜀古道。经由汉中这个枢纽所穿越的秦岭、巴山是狭义上的秦岭、巴山。
从汉中往秦岭北边有五条古道。
子午道,北起长安子午谷,翻越秦岭,经宁陕、石泉,过西乡、城固而达汉中市区(古时南郑)。唐人记载,子午道全长841里,其中山路660里。公元前206年4月,刘邦率军由此道到汉中。
傥骆道,北起周至县骆谷口,经厚畛子、都督门(老县城)、华阳镇而达洋县。《元和郡县图志》载:“(长安)西南至洋县六百三十里”是长安至汉中里程最近、最难走的路。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谷长四百二十里,其中路屈八十里,凡八十四盘。”
褒斜道,北起眉县斜谷,经太白县进入留坝县,南出褒谷口(今属汉台区)达汉中,全长760里。此路是穿越秦岭唯一不翻大山的古道,其中谷间山道470里,成道时间在4000年以上,《华阳国志》曰:“秦岭道路,起于三皇。”作者指出褒斜道留坝县是重点,及县境内与陈仓道、连云栈道连通、文川道路网等。
褒谷口往南几里就是王蓬一家特殊时期流落汉中的张寨村,王蓬当了18年挣工分的农民,无数次在褒斜道上行走劳作,其熟悉和感受,自然和别的古道大有不同。
陈仓道,又叫周道、故道、散关道、嘉陵道,因刘邦大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闻名天下。北起宝鸡陈仓县,经大散关翻秦岭,沿故道水至凤县,经徽县至略阳,接沮水道(勉县)抵汉中,或经略阳境陈平道至大安驿,接金牛道入川,或由凤县南星乡经留坝境,接褒斜道到汉中。
祁山道,1800年前诸葛亮大军伐魏(即六出祁山)所走之道。从汉中出发,经勉县入陇继转陇县或陈仓。此道宽阔平缓,还可利用嘉陵水系运输粮草等。
作者写了翻越大巴山的三条古道:
金牛道,是入川的主要道路,川陕公路、京昆高速、宝成铁路、西成高铁均沿此道修建。开通至少三千年,五丁开道广为人知。自宁强县大安镇烈金坝村上金牛道,翻五丁关至四川广元。
米仓道,南郑境内山岭均为米仓山,翻山入川的三条主要道路都叫米仓道,起点均为汉中。
荔枝道,因杜牧诗“一骑红尘妃子笑”而闻名天下。北从子午道过宁陕、石泉,向西至西乡县古城拐向南,过堰口、镇巴县城,再南过渔渡镇经达州、大竹到涪陵。
朝廷设驿站,是官道的重要标志。以上八条路,兴废随时,秦蜀之路从未中断。
本书特点:第一,说清了古道生成、走向等基本情况,讲述了各时期的路况变化。第二,归纳了古道的六大功能:生命之路、智慧之路、邮传之路、贸易之路、战争之路、石刻之路。这六路之提出,得到许多古道专家认可,川陕蜀道申遗时引用了此说。第三,写清了古道的山川河流地理情况,文后注明了重要集镇、关隘、渡口等。记叙精准确凿,堪称秦蜀古道权威史料和难得的路书。第四,语言生动,史料性、文学性、哲理性、趣味性兼具,阅读使人兴致盎然。
李白诗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石栈,就是栈道。
当年,因为有褒斜道、金牛道等,汉中、巴蜀乃至整个西南与关中相通,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足兵足食”的重要条件,《史记》中说:“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
所谓文化或文明,须两种证明,一是实物,二是文字。秦蜀古道这两种都大量存在。唐时大文人好像都走过蜀道并有咏叹,大小李杜等在古道上留下了许多诗篇。宋时秦岭成了抗金前线,以陆游等文人写了大量抒发情怀的诗词,放翁《剑南诗稿》就有三百多首。
作者列出了杨慎、林则徐、曾国藩、果亲王允礼、魏源、汪灏、张之洞、毕沅等60多位名人和70首诗作。记述了行走秦蜀古道的6位外国人,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罗马尼亚使节米斯列库、日本汉学家竹添井井、德国学者李希霍芬、美国记者吉尔门、意大利神父南怀谦等,都经古道到过汉中,并留下了大量宝贵资料。
褒斜道南口的石门凿通于东汉永平年间,石门长约15米,宽高各约4米,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以通车的人工隧道,开凿方法至今是谜。面对这个伟大工程,官员撰文、书家挥毫、石匠凿崖、永久铭颂。石门内外摩崖有多少?栈道专家郭荣章先生认定东汉以降石刻共有179处。
此书中有8篇文章,分别是石门石刻的诞生记、传播记、保护记、凿迁记,还有与之关系密切的四位人物。作者通过生动描写,具体介绍了吴大澂、杨守敬、于右任、王世镗、张佐周、张茂功、范文藻和保护国宝作出贡献的一批人。
本书的多维度记述古道,多视角地理、人事纪实,多色彩语言描写,把古道写得生动灿烂、引人入胜。仇池古国探秘、华阳镇的如画山水、蒸笼场的沧桑演变,还有五丁关、剑门关、明月峡、清风峡、翠云长廊、牛岭、凤岭、柴关、武休关等的历史风云,使人读来不忍罢手。
30年前,王蓬先生以《山祭》《水葬》为代表的小说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界的一座高峰。
30年后,他以秦蜀古道为内容的系列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古道研究的一座高峰。
如今,穿越秦岭巴山的多条公路宽阔平坦,昔日天堑已为通途,但栈道精神仍在不断发扬光大!□李振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王蓬(左一)历时十年考察古道。
王蓬先生的《秦蜀古道与石门石刻》,共集30篇文章41万字,图文并茂,鲜活生动。
1992年,王蓬随摄制组耗时一年时间拍摄《栈道》,他撰写了解说词并请赵忠祥配音。央视多次播放,多家省市电视台亦予播出,秦蜀古道扬名天下。
之后,王蓬又持续30年踏访研究秦蜀古道,写出至少200篇文章200多万字,出版了《山河岁月》《中国蜀道》《秦蜀道》《大开通》《栈道栈道》等多部专著,获得多项奖励。著名作家、评论家阎纲先生说:“陕西名家群里,不能没有他……之后又精编为《中国蜀道》,集古道之大成,成一家之言,捧之不禁忭然……是史传,是游记,是报告,是散文,是当代作家徐霞客!”
秦岭巴山南北的先民们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至少四千年前就有了褒斜道和通往巴蜀的道路。大禹治理汉江、商武丁妇好征讨巴蜀、周王祭旱山、褒姒入朝、秦军伐蜀等等,都走秦蜀古道。
通达长安和巴蜀的道路,就是秦蜀古道。经由汉中这个枢纽所穿越的秦岭、巴山是狭义上的秦岭、巴山。
从汉中往秦岭北边有五条古道。
子午道,北起长安子午谷,翻越秦岭,经宁陕、石泉,过西乡、城固而达汉中市区(古时南郑)。唐人记载,子午道全长841里,其中山路660里。公元前206年4月,刘邦率军由此道到汉中。
傥骆道,北起周至县骆谷口,经厚畛子、都督门(老县城)、华阳镇而达洋县。《元和郡县图志》载:“(长安)西南至洋县六百三十里”是长安至汉中里程最近、最难走的路。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谷长四百二十里,其中路屈八十里,凡八十四盘。”
褒斜道,北起眉县斜谷,经太白县进入留坝县,南出褒谷口(今属汉台区)达汉中,全长760里。此路是穿越秦岭唯一不翻大山的古道,其中谷间山道470里,成道时间在4000年以上,《华阳国志》曰:“秦岭道路,起于三皇。”作者指出褒斜道留坝县是重点,及县境内与陈仓道、连云栈道连通、文川道路网等。
褒谷口往南几里就是王蓬一家特殊时期流落汉中的张寨村,王蓬当了18年挣工分的农民,无数次在褒斜道上行走劳作,其熟悉和感受,自然和别的古道大有不同。
陈仓道,又叫周道、故道、散关道、嘉陵道,因刘邦大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闻名天下。北起宝鸡陈仓县,经大散关翻秦岭,沿故道水至凤县,经徽县至略阳,接沮水道(勉县)抵汉中,或经略阳境陈平道至大安驿,接金牛道入川,或由凤县南星乡经留坝境,接褒斜道到汉中。
祁山道,1800年前诸葛亮大军伐魏(即六出祁山)所走之道。从汉中出发,经勉县入陇继转陇县或陈仓。此道宽阔平缓,还可利用嘉陵水系运输粮草等。
作者写了翻越大巴山的三条古道:
金牛道,是入川的主要道路,川陕公路、京昆高速、宝成铁路、西成高铁均沿此道修建。开通至少三千年,五丁开道广为人知。自宁强县大安镇烈金坝村上金牛道,翻五丁关至四川广元。
米仓道,南郑境内山岭均为米仓山,翻山入川的三条主要道路都叫米仓道,起点均为汉中。
荔枝道,因杜牧诗“一骑红尘妃子笑”而闻名天下。北从子午道过宁陕、石泉,向西至西乡县古城拐向南,过堰口、镇巴县城,再南过渔渡镇经达州、大竹到涪陵。
朝廷设驿站,是官道的重要标志。以上八条路,兴废随时,秦蜀之路从未中断。
本书特点:第一,说清了古道生成、走向等基本情况,讲述了各时期的路况变化。第二,归纳了古道的六大功能:生命之路、智慧之路、邮传之路、贸易之路、战争之路、石刻之路。这六路之提出,得到许多古道专家认可,川陕蜀道申遗时引用了此说。第三,写清了古道的山川河流地理情况,文后注明了重要集镇、关隘、渡口等。记叙精准确凿,堪称秦蜀古道权威史料和难得的路书。第四,语言生动,史料性、文学性、哲理性、趣味性兼具,阅读使人兴致盎然。
李白诗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石栈,就是栈道。
当年,因为有褒斜道、金牛道等,汉中、巴蜀乃至整个西南与关中相通,为秦国统一天下提供了“足兵足食”的重要条件,《史记》中说:“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
所谓文化或文明,须两种证明,一是实物,二是文字。秦蜀古道这两种都大量存在。唐时大文人好像都走过蜀道并有咏叹,大小李杜等在古道上留下了许多诗篇。宋时秦岭成了抗金前线,以陆游等文人写了大量抒发情怀的诗词,放翁《剑南诗稿》就有三百多首。
作者列出了杨慎、林则徐、曾国藩、果亲王允礼、魏源、汪灏、张之洞、毕沅等60多位名人和70首诗作。记述了行走秦蜀古道的6位外国人,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罗马尼亚使节米斯列库、日本汉学家竹添井井、德国学者李希霍芬、美国记者吉尔门、意大利神父南怀谦等,都经古道到过汉中,并留下了大量宝贵资料。
褒斜道南口的石门凿通于东汉永平年间,石门长约15米,宽高各约4米,是世界上第一个可以通车的人工隧道,开凿方法至今是谜。面对这个伟大工程,官员撰文、书家挥毫、石匠凿崖、永久铭颂。石门内外摩崖有多少?栈道专家郭荣章先生认定东汉以降石刻共有179处。
此书中有8篇文章,分别是石门石刻的诞生记、传播记、保护记、凿迁记,还有与之关系密切的四位人物。作者通过生动描写,具体介绍了吴大澂、杨守敬、于右任、王世镗、张佐周、张茂功、范文藻和保护国宝作出贡献的一批人。
本书的多维度记述古道,多视角地理、人事纪实,多色彩语言描写,把古道写得生动灿烂、引人入胜。仇池古国探秘、华阳镇的如画山水、蒸笼场的沧桑演变,还有五丁关、剑门关、明月峡、清风峡、翠云长廊、牛岭、凤岭、柴关、武休关等的历史风云,使人读来不忍罢手。
30年前,王蓬先生以《山祭》《水葬》为代表的小说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界的一座高峰。
30年后,他以秦蜀古道为内容的系列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古道研究的一座高峰。
如今,穿越秦岭巴山的多条公路宽阔平坦,昔日天堑已为通途,但栈道精神仍在不断发扬光大!□李振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