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140期:第01版 首版

“绿衣信使”韩宏伟:帮助别人就是成就自己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15秒内完成近30封信件的邮戳加盖任务,对于韩宏伟来说已经是驾轻就熟了。

“明星投递员”“道德模范”“先进工作者”“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从业14年来,他行程10万多公里,投递报纸300多万份,杂志约17.4万份、平信约423.7万封,救活“死信”近1000封,收到的表扬信和电话60次,用户称他为“活雷锋”。

他就是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韩宏伟,因为获得的荣誉太多,以至于韩宏伟有些不确定自己到底是因为荣誉的驱动而努力工作,还是因为努力工作了才获得荣誉。他说,“荣誉越多,越不敢掉以轻心,生怕自己有负肩扛的责任,配不上如此多的荣誉。”

前两年最怕战友问自己干什么工作

2004年,从部队复员的边防战士韩宏伟陪朋友到邮局找工作,后来朋友嫌工资太低不愿意干,邮局又正好缺人,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韩宏伟经不住邮局领导的劝说就领了邮递员这份差。

“当兵的人有这样一种习惯,哪里需要就得上。刚开始那两年,战友问我在做啥工作,根本不好意思说。觉得挺自卑的,害怕别人看不起。”韩宏伟说,自己在部队时每月能拿两千块的补贴,到邮局上班后,每个月工资只有三四百,而且投递员干的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活。有人嘲笑那是三四年级水平的人就能干的工作。韩宏伟心想,既然缺人就先干着吧,等邮局招到合适的人自己再撤,就当“骑驴找马”。

工作之初,由于对环境不熟,跑回头路是常有的事。为了熟悉了解自己分管的片区,韩宏伟常常一天几趟来回跑,观察熟记每个村、每条街、每个片区的特点标识,并用心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下班后躺在床上过“电影”,就这样用笨办法熟记了分管区域每个单位的门房、每个小区的信箱,甚至连一些客户的姓名电话和住址都倒背如流。

为了能及时把包裹送到客户手上,别人一天跑2趟就可以的活,韩宏伟可以跑3—4趟,“就是希望他们能早点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他想不到,工作的第二年就收到了客户写的感谢信。“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工作,没想到别人会放在心上。”韩宏伟觉得自己要更加努力工作,才对得起客户的信任,领导的认可。结果是越努力越幸运,2006年开始,韩宏伟先后获得陈仓区十佳服务明星、宝鸡市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从区上,到市上,再到省上,甚至国家级表彰,接二连三的荣誉让韩宏伟充满感动。

韩宏伟感慨:“我的同事们都很优秀,都很努力,但是只有我一个人获奖了。所以我得更努力才能配得上这些荣誉。”

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韩宏伟手机通讯录上的662个联系人,有超半数的是他的客户。他说,服务的时间长了,和客户也处成了朋友,对很多人的脾性和生活习惯了解得比家人还透彻。

“某某中学的退休教师,平时喜欢看报,几点起床、几点出门散步,几点在家练字,这些我都知道;还有某街道的环卫工大姐,她家几口人,儿子在哪当兵,多久回来一次,她也告诉过我……”

甚至有些老人,常常把求助电话打到了韩宏伟这里,或是需要搬家,或是包裹丢了。因为知道他不会拒绝,所以别人在求助无门的时候总能想到他。

“有次一个老人家给我打电话说她的包裹丢了,让我帮忙找找,我去查了一遍,我们这里根本没有收过她的包裹。几经周转,韩宏伟才知道,原来包裹是通过别的快递公司投递的,在山上寺庙住了多年的老人家只知道邮政,只认识我一个快递员,所以收不到包裹就只管找我要。”韩宏伟最后联系到那家快递公司的投递员,但投递员表示自己只能送到村上,没法进山,韩宏伟只好帮老人把包裹领了又送到山上去。“那是别人给老人家寄来的过冬衣服,如果这些衣服送不到她手里,我不知道寒冷的冬季老人如何煎熬。”

成为投递小组班组长后,韩宏伟每天的工作主要是给组员安排配送任务和处理退件。每天拒收或联系不上的退件大概在50—60件。因为考虑到客户的需要,韩宏伟从不轻易将那些投递无门或是写错电话号码的包裹退回。

对于像身份证或户口本等重要快递,如果是预留的电话号码打不通或是写错了,韩宏伟就会根据人名到收件地址打听。“仅是写错电话号码的快递,多数都能根据地址找到收件人。直接退回就太冤了,说不定还耽误事呢。”

虽然这给自己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麻烦和负担,但是韩宏伟说,工作的意义不在于挣了多少钱,而在于服务了多少人。

2014年前后,陈仓区邮政局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现在改成韩宏伟志愿服务队),号召大家向韩宏伟学习。作为队长的韩宏伟会定期带着志愿者到社区帮忙打扫卫生、冬季上街铲雪,每年还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等一系列活动。

他说:“自己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从来没想过会获得这么多荣誉,大家的认可是我前进的动力,帮助别人也是成就自己!”

(赵雪 赵昊)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