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943期:第01版 首版

乾县过年风俗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马岗

乾县历史悠久,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重镇。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生活。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置好畤县。王莽新朝,更名为好邑。民国二年(1913),改为乾县,隶属关中道。1949年5月,乾县解放,隶属陕甘宁边区彬县分区。1984年,乾县隶属咸阳市。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乾县在过年时形成了特有的风俗。

乾县人把春节叫“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在远古时期,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人们不得安宁。在与“年”的搏斗中,人们发现这种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噼啪”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贴春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

乾县城乡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这一天要“祭灶”,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作准备了,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着置办年货。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家家户户蒸馍和蒸碗子的时间,家家户户都要蒸好多年馍、包子和碗子。

蒸碗子是乾县有名的一道美食,因为食材要放在土瓷碗内用火蒸而得名。蒸碗子香味浓郁、老少皆宜、耐存放,是过年待客必备美食。乾县人过年常做的蒸碗子有糖蜜碗子、红芋碗子、蜂蜜肉碗子和酥鸡碗子,有条件的人家还做带鱼碗子、小酥肉碗子、条子肉碗子等。接下来,要蒸过年吃的年馍,乾县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所以,蒸好的这些年馍,还有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同时,妇女上街要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不论县城还是农村,家家户户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院里院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户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户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整齐,贴好大红对联及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蜡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后,全家大小共聚一桌吃“团圆饭”。晚上,各家各户灯火通明,炉火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机逐渐普及,传统的“守岁”习俗变为欣赏电视台的文艺节目。

在守岁的同时,全家人换新衣、包饺子、下挂面,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待到子时(23点至1点),万家鞭炮齐放,意为“接天星”“迎财神”,有的还摆上香案行跪拜之礼。据说谁家最先响的鞭炮,财神就先光临谁家,然后便是晚辈为长辈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

大年初一是春节最隆重的日子。大年初一讲究“水火不出门”,不能走亲戚,不能打碎东西,不洗衣服不洗头,不能去别人家借东西,出嫁的女子不能回娘家。这天,家家爆竹雷鸣,香火缭绕。清晨,衣着簇新的孩子随家长及男性家庭成员,去祭拜祖宗神位,再依次向族中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及父母给孩子核桃、花生、糖果等。

大年初二是乾县特有的奠“新灵”,就是家有亡人未过三周年叫有“新灵”。这一天,亲人要带上香烛纸钱前往祭奠。大年初三,走亲戚拜年正式开始,约定俗成的规矩是辈分低、年龄小的看望辈分高、年龄大的。一般都是先走丈人家,出了门的女子看父母。其他亲戚按辈分亲疏走,一天走一家,在亲戚家早上吃酸汤挂面,中午吃蒸碗子,两顿饭吃完,当天的亲戚也就走完了。天天如此一直走到大年初九了。大年初十到正月十五,称为“追节”,舅舅要带着灯笼和油炸麻花到外甥家,给外甥“送灯笼”。

正月十五是仅次于正月初一的重要节日,庆祝形式除与正月初一的情形相似外,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大门上要高悬大红灯笼,有时还放焰火、耍竹马。城内则张灯结彩,举办灯谜活动,欢庆直至午夜。

正月十六就是乾县人说的游百病了,人们除了吃元宵外,都要外出走动,目的是登高望远,祛除百病。人们相约外出游乾陵、逛县城。城内人山人海,乡村的社火队进城耍社火,表演内容包括踩高跷、耍狮子、扭秧歌、跑旱船、铁芯子、骑竹马等。

到了正月三十晚,“燎花花”这是乾县春节中的最后一个节目。晚上每家门前燃一堆火,人们从火上来来回回跳跃而过,据说可以燎去一切晦气,保佑一年事事顺通。到了这个时候,年基本就过完了。

乾县过年习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过年特有的民俗文化孕育在乾县广大群众中,是乾县群众文化、心理和情感的载体。在浩瀚璀璨的华夏文明长河中,乾县过年的习俗不断成长、沉淀,融入了群众生活当中,向世人传递着古老民俗的真谛与魅力,形成了逸趣横生的地方节日文化,在乾县民俗文化卷帙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燎花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