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49期:第01版 首版

略阳罐罐茶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郭小奇


链接

略阳曾是古代羌人的集居地,羌、汉民族融合,形成了略阳特有的一种民族文化现象。罐罐茶是略阳县羌族遗留下来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主要分布在县城西路沿嘉陵江流域,世代传承,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013年,陕西省公布了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略阳罐罐茶传统手工技艺属于传统技艺项目,被列为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一坨树根疙瘩,几截青冈硬柴,架在火塘里燃起来,待烧出些红彤彤的炭火子时,便可以煨罐罐茶了。树根耐火、耐烧,青冈木火硬、升温快,是煨罐罐茶的绝好搭配。

火塘上方吊一大茶壶,储着备用的热水。一只一拃高、圆肚、敞口带鹰嘴的陶罐,当地人称煨罐,置于炭火子中。罐中稍放猪油,加进茶叶、淫羊藿、花椒、茴香、杏仁、葱姜、盐,用一根细长的木棍或竹片,来回拨拉翻炒,闻到香味时注入大茶壶中的热水,继续熬开。旁边案几上,腊肉丁、蛋皮丁、核桃丁、花生丁、豆腐丁、土豆丁以及油炸过的酥脆的面点干果丁,都是提前加工制作好的熟料,静置在一个个瓮中瓶中,等待华丽亮相。待煨罐中水沸,淋入搅拌好的稀面糊(有勾芡之意),再煮开,趁热将汤冲入盛了这丁那丁的细瓷碗或土碗中,一碗香气扑鼻、诱人食欲的罐罐茶便靓丽登场了。

如若秋冬季节,围坐在火塘边的食客,或一二人或三五人,一边烤着温暖的火,一边看系着花围裙的厨娘忙而不乱地操作,一边等着一碗热气腾腾、香味早已窜进五脏六腑的罐罐茶端上来,又是另一种享受呢!当然,即便是在无需烤火的季节,在这样古朴、原生态的环境中,亲眼见证一种美味的诞生,心情也是十分愉悦的。

如果你是一位外地游客,脑海里还在感慨着拜谒江神庙时,羌汉民族文化大融合的画面,胸膛里还起伏着游览灵岩寺、敬礼《郙阁颂》的幽古情愫。劳累的双脚和又渴又饿的肠胃更需要一碗罐罐茶犒劳时,落座在这样一处地道的民间茶坊,品味着这样一份地道的特色茶饮,不知又是怎样的情怀呢?

这是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造访略阳喝罐罐茶时的场景,刻在心底,想忘都忘不了。二十余年后的仲秋,再访略阳,再去喝那一碗魂牵梦萦的罐罐茶时,县城已找不到当年那种古色古香的老式茶坊了。取代火塘的是烧无烟煤的多孔式集成灶,一排排放着许多烧茶的陶罐。每家都是食客盈门,去晚了还要等座,显然生意不错。这种独特的亦饮亦吃的汤品有了更大市场,吸引着、征服着更多人的味蕾。亮堂、干净的操作间,比散发着柴火烟熏味的火塘文明了许多,但却少了那种让人天然亲和、心灵回家的氛围,少了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情调。也许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融合中,能有一条双赢的路该多好!

据说罐罐茶的起源,是吃牛羊肉的、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生活智慧的结晶。茶乃除腥膻、助消化、降血脂的宝贝,淫羊藿有强肾固元、提高耐受风寒的作用,而杏仁具有润肺理气、止咳化痰的功效,核桃仁能补脑兼润肺润肠。只要有一口水,将这些易于保管、携带的干草和干果投在一起,即可烧开饮用。史料证明,略阳地域居民多为古羌氐族后裔,略阳罐罐茶的沿袭有其传承之功。不过,到了后来,里边再加腊肉丁、豆腐丁和花椒、葱姜等,无疑是汉民族的创新了。擅长农耕的汉民族,养殖猪、鸡并依此改善生活是强项,种豆子、磨豆腐就更不用说了,花椒、葱姜这些驱寒除湿的辛辣、提味之物,也是温暖潮湿之地的出产物。有了这些,还有什么理由不将原来稍显单薄的罐罐茶做一番改造、做一番融合呢?略阳的朋友告诉我,当地的百姓还以季节不同,变换罐中的茶汤,譬如夏天为了消暑,竹针(竹叶芯)、夏枯草之类代替了淫羊藿、桂皮,使你喝下的罐罐茶,更舒服也更养生。

盈满鼻腔的先是茴香、藿香浓郁的香气,茶味倒似乎成了淡淡的陪衬。轻轻咂一口,间或是熏腊肉的动物脂肪香,杏仁、核桃仁、花生的天然植物坚果香;间或是豆腐丁的鲜嫩、土豆丁的软糯、干果丁的酥脆。恰似忽而是一峰独秀、一花独芬,忽而是群峰逶迤、众花簇拥。刚与柔、醇与洌,破与立、分与合都在其中了。再配以葱花的鲜香,一碗稀粥似的茶品,顷刻间便俘虏你的心神,香得人浑身细胞激动,香得人不想停下手中的汤匙。岂止“壶里乾坤大”呀,吃过罐罐茶,也能说——“碗中有天地”!

一碗好喝的罐罐茶,见证着民族的融合,也见证着文化的融合,而融合,则是发展、强大、生生不息的同义语。

央视《远方的家》栏目前两年拍摄“百山百川行”,探访嘉陵江源头时,曾专门拍摄过罐罐茶的制作,将这一秦巴山区独特的茶饮介绍给了海内外。是的,不管你是远方的游客,还是本地的居民,不管你是羌人的后裔,还是汉族的子嗣,围坐在暖烘烘的火塘边,亲眼看着系有羌族图案花围裙的厨娘炒茶、续水、添柴、笼火、调料、冲茶,有板有眼、一丝不苟地烧制出一碗浓香诱人的罐罐茶时,此处便是家呀!

略阳罐罐茶选用当地优质的茶叶、藿香等放入特制的陶罐中,以文火慢慢熬制,直至茶香四溢。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