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10期:第04版 憩心亭

难忘陈家滩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范铭

位于陕西汉中最南端、巴山深处的镇巴县,曾有一个陈家滩乡,是镇巴县人口最少、资源最匮乏的乡镇,却是全县闻名的“太古石之乡”。2007年夏天,大学毕业的我还不满22岁,就被分配到这个小乡镇工作。

从汉中出发,坐上班车,沿着210国道,翻山越岭,坡陡弯急,头晕目眩,长达158公里的路程,要5个多小时才能抵达这个不到10户人家的乡政府所在地。

初到陈家滩,这里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乡政府也没有配备公车,下村工作全靠徒步,而我包联的苍房村距离乡政府最远,清晨出发,徒步3个小时,翻越一座大山,到村上已是下午1点,我早已精疲力竭、饥肠辘辘。此时,一群头裹白巾、身穿粗布、脚穿草鞋、背着竹篓的群众簇拥过来,操着一口川渝方言热情地招呼着我:“走嘛,到窝屋里头吃晌午。走了勒么远的路,勒个细娃儿不咋地哦(镇巴话:小伙子,好样的)。”

村主任将我们迎进了灶房,就地架起柴火,支起两口鼎锅,一口炖着腊猪蹄和干豇豆,一口烧着洋芋蒸饭。瞬间香气满屋,我也顾不得礼让,三两下就扒拉起腊肉蒸饭,大家站在旁边看着我笑。晌午饭后,我与计生办主任很快完成了对8户村民的架线接电和通水情况的实地勘察,绘制了架塔草图,预算了经费。两个月后,这8户村民顺利用上了自来水,架设了光缆,家里安装了电灯和电视,完成了陈家滩乡最后一处的通电任务。

不久,一场特大暴雨突袭陈家滩,电闪雷鸣中大雨倾盆而至。陈家滩沿泾洋河段水位暴涨,短短数小时降水超100毫米,水位已超警戒线。我第一次目睹山洪河水夹杂着泥浆奔流而下,而陈家滩乡作为进入镇巴县城的必经要道,防汛任务非常险重。此时,书记乡长一声令下:“拿铲拿撬拿麻袋,转移群众动作快;公路要封边,桥梁封两端!”全乡干部闻“汛”而动,经验丰富的包村干部分工负责,敲着锣鼓边跑边喊,对全乡地质灾害点、老旧房屋、公路沿线、河沟边、切坡建房等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区域开展全覆盖、无死角、拉网式排查摸底。仅仅一个小时,就转移了40多户群众,排查道路河堤受损6处,处理滑坡点位1处,没有一处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下村基本靠走,取水基本靠沟,取暖基本靠抖,吃饭自己动手。”这是老百姓对我们乡干部的戏言,也是当时乡镇干部生活的现状。因乡政府蓄水沉淀池建在山顶,每逢下雨天,自来水就浑浊泛黄。当时乡政府并没有食堂,整个街道上也没有一家饭店,当地干部们都是自己带午饭,而我就成了唯一一个“留守干部”,只好自备了电磁炉和灶具,学着自己做饭,同事们闻见香味,纷纷从家里带菜带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也就成了我们乡镇工作的一件乐事。

秋冬季节,天气逐渐转凉,平均海拔1200多米的镇巴县11月中旬就下了大雪。深夜里的山区天寒地冻,长夜漫漫,大家睡不着觉,就围着一盆小小的炭火彻夜“谝咣子”,与同事们在一起的温暖和快乐驱散了寒冷与寂寞,熬过了一个个冬夜。让人欣慰的是,进入腊月后,乡政府的每个办公室里都添置了烤火炉,还运来了1000斤烤火煤。机关食堂也正式开办,会议室翻建一新,网线接通,乡政府还购置了第一辆公车。我也利用大学所学,帮着大家学电脑,实现了办公信息化、现代化。干部们高兴地打趣道:“感谢你,大学生,你是我们乡的福星。”

陈家滩的春天,总是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这里的“春倌说春”也是镇巴县一种独特的传统民间说唱艺术,如今已被列入陕西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第二年初春,天气乍暖还寒,陈家滩的春倌们戴着倌帽,穿着长衫,拿着春帖,走村串户,有说有唱,即景编词,即兴编曲,通过说唱形式送春报喜、传播农时节令:“到啥子山唱啥子歌,主人家有酒也能喝。”镇巴特有的川渝方言,风趣诙谐,演唱押韵,每演完一户,春倌送给一张春帖,户主们都会给春倌“封礼”,或粮食或少量财物,以图来年诸事顺利。

正月上班第一天,我与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一起下村开展“三查”,恰巧遇到一位春倌“说书人”。我连忙递上香烟,了解完来意后,春倌即兴发挥,就地向群众宣传起来:“山里来喽大领导,优生优育抓得早,医生护士更辛劳,老百姓健康生活好!”谈笑间,仅用了一周时间,整个陈家滩乡就完成了筛查工作。

初春之际,春暖花开。新的一年里,陈家滩乡全面启动了10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通达工程)。由于陈家滩地处山区,建设难度可想而知。我们与群众一起,搅拌砂石,抬浆铺路,固坝筑堤,见证了陈家滩乡村道路建设的全过程,目睹了老百姓出行从泥巴路到幸福路的转变。于我而言,从修路架桥项目的主动参与,到化解矛盾纠纷的经验积累,再到走村入户的政策落实,基本完成了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到基层乡镇干部的转变。

时间过得很快,两年后,我被县直部门抽调。临别之际,我登上了陈家滩乡唯一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至宝塔。希望它能继续护佑这里的百姓,让这片土地更加生机勃勃。

时光荏苒,18年过去了,镇巴县发生了沧桑巨变,陈家滩这个名字也被泾洋镇二郎滩所取代,只留下西镇高速上的回眸一瞥,依稀能看见当年的房屋院落。而陈家滩,这个藏在大巴山里的小乡镇,作为我人生的第一站,那段工作历练和镇巴人民身上那种质朴爽朗、乐观向上、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却始终令我难忘。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