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讨薪路 工会暖人心
——清涧县总工会为3位渝籍农民工追回“血汗钱”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何军
7月19日下午,远在千里之外的重庆黔江区,农民工喻绍祥用刚追回的钱给孙子交上了暑期兴趣班费用。电话那头,他难掩激动,对身旁的老乡感慨:“遇到难事别怕,工会就是咱的靠山。以后干活,俺们第一句就问‘签不签合同’!”
喻绍祥此刻的“安逸”,源于一段跨越1300公里的艰辛讨薪路。故事的开端,要回溯到两个月前那通焦灼的电话。
跨省求助:三位农民工的“三重难”
“喂,是清涧县总工会吗?俺们在你们那儿的高铁工地干活,快半年了,四万多元工资一直没拿到……”5月13日,清涧县总工会12351职工维权热线响起,电话那头,57岁的重庆农民工喻绍祥声音哽咽。
2024年寒冬,喻绍祥与同乡李学明、石化建奔赴陕西清涧县,投身延榆高铁七标段建设。从12月10日到次年1月17日,他们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工地上绑钢筋、支模板,常常日工作近十个小时。然而工程未完,他们因家中有急事不得不返乡。临行前,包工头杨明红只撂下一句“年后再说”,便再无音讯。
回重庆后,三人的讨薪之路陷入困境,面临“三重难”:
无凭无据——当初干的是零工,包工头以“都是老乡,签啥合同”为由未签书面协议,如今缺乏维权凭证;
路远难返——从重庆黔江到陕西清涧,单程转乘耗时超20小时,往返路费对经济拮据的他们是沉重负担;
责任推诿——找包工头,对方推说“总包中铁隧道局没结款”;联系总包方,又被指“你们是分包湖北筑安劳务公司招的人”,各方互相“踢皮球”。
“家里就指着这笔钱给孙子交学费、还春耕贷款啊。”喻绍祥在电话中反复念叨。他手机里存着密密麻麻的记工记录:“12月15日,装模打灰10小时”“1月3日,加班浇筑至凌晨2点”……这些电子“证据”,成了他们最后的希望。
工会攻坚:二十天的“双线作战”
“农民工兄弟的血汗钱,一分都不能少!”清涧县总工会经济法律保障室主任刘艳放下电话,当即请示领导成立维权专班。一支由工会干部和劳动仲裁员组成的队伍,迅速投入这场跨地域的维权行动——
现场追根:拨开迷雾锁源头。5月14日清晨,专班直奔延榆高铁七标段工地。在尘土飞扬的项目部,他们逐一走访指挥部、总包单位和分包老板,反复核查用工链条,厘清这钱到底该谁出?起初,杨明红、何永建等包工头并不配合,辩称他们也是受害者,总包拖着不结算。
云端取证:拼凑线上证据链。刘艳化身“线上侦探”,每天早晚与喻绍祥三人微信视频连线,逐条核对记工信息:“12月干了多少天?日工资标准是多少?……”她细致梳理每一条记录、每一个工时,一点点拼凑起关键证据。
谈判桌上:据理力争守底线。面对各方,刘艳拿出整理好的证据链,态度坚定:“钱可以分期,但必须定死支付时间!”她语速平缓却字字有力:“这是考勤记录,这是工人加班的视频佐证……”
20多天里,专班成员跑工地、磨嘴皮,最终促成各方确认欠薪金额:喻绍祥15502元,李学明13121元,石化建12393元,合计41016元。经过连续5天的拉锯谈判,6月2日,涉事三方终于签署支付协议。
千里到账:屏幕里的“暖心时刻”
功夫不负有心人。6月27日19时42分,重庆市黔江区的农家小院里,喻绍祥的手机响起短信提示音——他的银行账户收到了一笔来自“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渝万高铁枢纽工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总包代付账户)”的汇款。
他颤抖着手点开手机银行,“15502.00元”的到账信息赫然弹出。喻绍祥猛地站起身,激动地在微信群里喊道:“学明、化建,钱到了!清涧县总工会真把咱的血汗钱追回来了!”他第一时间截图发给刘艳,附言:“收到了!比过年还高兴!”
7月4日,喜讯相继传至新疆和云南——李学明、石化建的手机也收到了各自的欠薪转账。石化建在微信里连发三个“磕头”表情:“刘干部,俺这辈子没见过这么负责任的单位!”李学明感慨:“心理暖和得很。”
如今,清涧县总工会办公室的墙上,新贴了一张《在建项目工资支付监测表》,延榆高铁等重点工程被醒目地标注为“红色预警”。
清涧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徐东表示:“为农民工兄弟追回欠薪固然重要,但防患于未然更为关键,今后我们将更严格地盯住在建工程项目,特别是工资支付环节,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目前,一项新举措正在清涧县推进:工会联合住建部门,要求施工单位按月公示工资发放记录,推行“先签合同后上岗”制度,并已为多名农民工补签了劳动合同。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何军
7月19日下午,远在千里之外的重庆黔江区,农民工喻绍祥用刚追回的钱给孙子交上了暑期兴趣班费用。电话那头,他难掩激动,对身旁的老乡感慨:“遇到难事别怕,工会就是咱的靠山。以后干活,俺们第一句就问‘签不签合同’!”
喻绍祥此刻的“安逸”,源于一段跨越1300公里的艰辛讨薪路。故事的开端,要回溯到两个月前那通焦灼的电话。
跨省求助:三位农民工的“三重难”
“喂,是清涧县总工会吗?俺们在你们那儿的高铁工地干活,快半年了,四万多元工资一直没拿到……”5月13日,清涧县总工会12351职工维权热线响起,电话那头,57岁的重庆农民工喻绍祥声音哽咽。
2024年寒冬,喻绍祥与同乡李学明、石化建奔赴陕西清涧县,投身延榆高铁七标段建设。从12月10日到次年1月17日,他们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工地上绑钢筋、支模板,常常日工作近十个小时。然而工程未完,他们因家中有急事不得不返乡。临行前,包工头杨明红只撂下一句“年后再说”,便再无音讯。
回重庆后,三人的讨薪之路陷入困境,面临“三重难”:
无凭无据——当初干的是零工,包工头以“都是老乡,签啥合同”为由未签书面协议,如今缺乏维权凭证;
路远难返——从重庆黔江到陕西清涧,单程转乘耗时超20小时,往返路费对经济拮据的他们是沉重负担;
责任推诿——找包工头,对方推说“总包中铁隧道局没结款”;联系总包方,又被指“你们是分包湖北筑安劳务公司招的人”,各方互相“踢皮球”。
“家里就指着这笔钱给孙子交学费、还春耕贷款啊。”喻绍祥在电话中反复念叨。他手机里存着密密麻麻的记工记录:“12月15日,装模打灰10小时”“1月3日,加班浇筑至凌晨2点”……这些电子“证据”,成了他们最后的希望。
工会攻坚:二十天的“双线作战”
“农民工兄弟的血汗钱,一分都不能少!”清涧县总工会经济法律保障室主任刘艳放下电话,当即请示领导成立维权专班。一支由工会干部和劳动仲裁员组成的队伍,迅速投入这场跨地域的维权行动——
现场追根:拨开迷雾锁源头。5月14日清晨,专班直奔延榆高铁七标段工地。在尘土飞扬的项目部,他们逐一走访指挥部、总包单位和分包老板,反复核查用工链条,厘清这钱到底该谁出?起初,杨明红、何永建等包工头并不配合,辩称他们也是受害者,总包拖着不结算。
云端取证:拼凑线上证据链。刘艳化身“线上侦探”,每天早晚与喻绍祥三人微信视频连线,逐条核对记工信息:“12月干了多少天?日工资标准是多少?……”她细致梳理每一条记录、每一个工时,一点点拼凑起关键证据。
谈判桌上:据理力争守底线。面对各方,刘艳拿出整理好的证据链,态度坚定:“钱可以分期,但必须定死支付时间!”她语速平缓却字字有力:“这是考勤记录,这是工人加班的视频佐证……”
20多天里,专班成员跑工地、磨嘴皮,最终促成各方确认欠薪金额:喻绍祥15502元,李学明13121元,石化建12393元,合计41016元。经过连续5天的拉锯谈判,6月2日,涉事三方终于签署支付协议。
千里到账:屏幕里的“暖心时刻”
功夫不负有心人。6月27日19时42分,重庆市黔江区的农家小院里,喻绍祥的手机响起短信提示音——他的银行账户收到了一笔来自“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渝万高铁枢纽工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总包代付账户)”的汇款。
他颤抖着手点开手机银行,“15502.00元”的到账信息赫然弹出。喻绍祥猛地站起身,激动地在微信群里喊道:“学明、化建,钱到了!清涧县总工会真把咱的血汗钱追回来了!”他第一时间截图发给刘艳,附言:“收到了!比过年还高兴!”
7月4日,喜讯相继传至新疆和云南——李学明、石化建的手机也收到了各自的欠薪转账。石化建在微信里连发三个“磕头”表情:“刘干部,俺这辈子没见过这么负责任的单位!”李学明感慨:“心理暖和得很。”
如今,清涧县总工会办公室的墙上,新贴了一张《在建项目工资支付监测表》,延榆高铁等重点工程被醒目地标注为“红色预警”。
清涧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徐东表示:“为农民工兄弟追回欠薪固然重要,但防患于未然更为关键,今后我们将更严格地盯住在建工程项目,特别是工资支付环节,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矛盾,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目前,一项新举措正在清涧县推进:工会联合住建部门,要求施工单位按月公示工资发放记录,推行“先签合同后上岗”制度,并已为多名农民工补签了劳动合同。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