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20期:第03版 一线

破译“纸上蓝图”的实践密码

——陕建一建集团安装第三公司项目技术员郭帆的“解码”之道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通讯员   鲁友广

在轰鸣的工地现场,图纸上的精密线条与管道缆线的粗糙现实之间,常横亘着一道无形的鸿沟。陕建一建集团安装第三公司项目技术员郭帆,正是这道鸿沟上坚实的桥梁。他深谙技术员的战场:既在伏案研图的“纸上运筹”,更在直面难题的“现场解难”。“唯有两者深度融合,才是技术员真正的定位。”郭帆一语道破岗位真谛。

面对设计图纸与现场实况的“错位”,郭帆练就了一双鹰眼。在机场综合楼主体施工中,他敏锐发现卫生间降板区域内污水立管、采暖支管走向与密集的结构钢筋、二次排水地漏位置存在严重冲突。“结构钢筋密集,若机械套用图纸,势必挤压排水空间,埋下隐患。”他第一时间将现场钢筋排布、地漏位置等关键信息图文并茂地整理成报告,迅速联动监理、设计、业主线上“会诊”,高效推动了设计变更方案的落地。

如何让图纸语言穿透经验壁垒,精准抵达施工班组的理解层面?郭帆自有妙招。技术交底时,他善用“类比法”,将复杂节点与班组熟悉的过往案例关联:“之前某项目类似部位是这样处理的,现在这里情况更复杂,需要特别注意这几个关键点……”关键工序旁站时,他紧盯执行过程,随时纠偏、即时讲解,确保技术意图不折不扣地在现场扎根。

当棘手的技术难题如拦路虎般出现,郭帆的应对流程清晰而敏捷:快速定位问题核心,回溯图纸规范与历史案例,同时连线设计院与公司专家寻求智慧外援,最终结合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与工期要求三维度,筛选最优解决方案。这套高效的“组合拳”,让他在一次室外消防管道施工危机中大显身手。

彼时,雨污水、消防、采暖等各类管道的设计标高在有限空间内发生严重冲突,传统施工方法效率低下且碰撞频发。郭帆果断引入BIM技术,为错综复杂的室外管线群构建精细的三维模型,精准预判冲突点并优化空间布局。这不仅彻底解开了安装死结,更避免了因反复翻弯造成的材料浪费。

当精心打磨的方案成功落地,将纸上构想化作破解现场困局的“金钥匙”,郭帆心中奔涌的成就感足以消融所有疲惫。纵使技术工作“烧脑”甚至偶感不解,他始终被两股力量坚定托举:创新突破带来的澎湃价值感,以及团队协作中流淌的温暖支持与由衷认可。

从精密图纸到广袤工地,郭帆以技术为“解码器”,以创新为“优化师”,在冰冷的管道线缆间,开辟出一条融合智慧、责任与热忱的匠心之路。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