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205期:第04版 憩心亭

思念父亲的时候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逝水共吞声,任伤情泪雨成倾,浩浩亲恩难报答;终天常抱恨,虽遗像春花供养,蔼蔼庭训不复闻。

父亲离开我们21年了,走得很突然,突然到没有机会留下遗言。21年,21个清明节,都是我心情沉痛的日子。年年柏下低语,不知父亲在地下可知?

父亲年少时,家里很贫困。祖父是农村里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着做木工挣点养家糊口的钱,和祖母一起抚养四个儿子,真可谓含辛茹苦。父亲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二,由于性子倔,常遭祖父祖母责打,直到13岁,在四叔不愿念书强烈退学后,父亲才进了学校,读小学一年级。同村和父亲一起读书的人都说父亲聪明、成绩好。那时候,家里穷,父亲放学后要到学校附近地里捡拾遗落下的红薯、胡萝卜充饥。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吃馍都是双手捧着馒头,唯恐一粒馍渣掉在地上。

艰难中,父亲读完了初中,赶上了“文革”。父亲作为学校红卫兵连长,带队赴南京“串联”。后来,由于伯父在生产队当干部,凭着这个关系,公社(现在叫乡镇)下来的四个招工指标,有一个指标给了父亲。我们大队和父亲一同参加考试的四个人中,只有父亲考上了,进了县城的“五金厂”工作,一个月28元钱,吃上了“皇粮”。这样一来,我家就成了村里唯一一个“来源户”(即有收入的人家)。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总是从家里带着黑馍馍(红薯面做的)去工厂吃,给我们带回来白馍。每当看到我们吃白馍,村里的孩子都很羡慕。其实,那都是父亲省下来的。父亲艰难地抚养我们兄弟姊妹四个长大成人,供我们上学,希望我们之中能出一个“光宗耀祖”的人,给父亲“争气”。可惜,我们不懂事,也不争气,父亲到死都没有看到他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儿女成才,没有一个让他感到脸上有光。

父亲在县城工作,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与世无争、不谋私利,一心为公、坦荡光明。父亲是高级技术工人,在技术创新方面常有发明创造,为工厂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是单位里仅有的六个骨干技术员之一,并且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后来,改革开放了,时代变了,父亲的创新再也没有给他带来荣誉,再也没有当选过先进。

□闫岩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