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芳华岁月书写地铁人生
工作日的早高峰,人们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匆匆走过地铁站台;灯火璀璨的节日夜晚,盛装出行的市民朋友,在车厢内结伴而行。很少有人在意,安全、便捷、准点出行的背后,还有一位位默默奉献的地铁工建人。他们用坚韧的精神意志、精湛的专业技能、高度的责任担当,守护着古都最繁忙的交通系统。有这样一位地铁工建人,他就是我们西安地铁四号线工建专业介入负责人,一个有着26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刘建利。
运筹帷幄 以身作则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自三月份四号线正式介入以来,面对介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实际困难,作为西安地铁四号线介入组组长的他,第一件事便是组织编制了规范化和人性化并存的《西安地铁四号线介入组管理办法》。而刘建利也以身作则,诠释着介入组“不怕苦累,砥砺奋进”的优秀品质。幽黑隧道中刺鼻的粉尘,爬上消防管淌过区间的污水、穿过布满钢筋的现浇混凝土地带,这一幕幕艰辛,依然没有妨碍他多次前往一线检查工作的热情。繁琐的各项事务,从没有压垮他内心的坚定与执着。记得一次肠胃病发作,刚刚走出大雁塔至雁南四路区间察看渗漏水的刘建利,来不及清洗沾满灰尘的双手,便草草吞咽了几口盒饭,又马不停蹄地赶去总公司参加建设公司组织的施工问题协调会……
精益求精 恪尽职守
他虽然工作很忙,却从不吝啬对员工工作的帮助和教育。他是一名管理者,更是一名执着的教练。在刚刚组织的介入组轨道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中,他全程参与、学习,并邀请工电部单华军副部长现场指导工作,查找不足。记得一名正在实操的员工将道尺拿反,刘建利当即指出问题:“你这样从理论上虽可以读出数据,但是依照规范,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将大大降低工作中出错的概率,所以务必纠正过来,轨道线路安全就在毫厘间。”面对介入时期线路设备复杂的情况,他侧身观察、用心体会,以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同事。每一个技术问题的探讨、复核;每一个重点问题的盯控、协调;每一次月报总结的修订、留痕,都会给每位技术人员一次对比学习的机会。此外,刘建利还牵头汇编了《西安地铁四号线专业介入技术手册》,达到了“人手一册抄行本,走遍现场无障碍”的良好效果。对于一些技术瓶颈,他发动身边的专业人员结合既有线的经验,取长补短,并鼓励大家创新思路,同时也会经常请教同济大学的周宇教授和国铁同行。正是秉持这样科学的工作理念,他让原本冗杂的介入工作变得有序而高效。
开拓进取 与时俱进
而对于自身的要求,他更是紧追时代步伐,和年轻人一起接受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作为一名从事轨道线路工作二十六个春秋的专家级人物,他仍在不断地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他常说“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当作一种习惯”,走出了一条不断进取的职业之路。他曾于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与沈阳工务铁路机械厂合作共同研发YD-22型液压捣固机,做为主持确定方案和设计的主要负责人,参与该项目的设计、试验、研发等工作。该项目2009年5月通过局科委鉴定,并被路局评为第一名,目前已在全路推广使用。2010年7月,他被中国铁道企业管理协会聘为铁道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诊断师。2012年来到西安地铁工作后,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都市快轨交通》上发表了首篇有关《钢弹簧浮置板现有的不足与分析》的论文。而他刊登发表的数篇论文、出版的专业书籍都成为了业内同行进修的最好教材,其中《铁道线路施工与维护技术》已被西安铁道技师学院作为专业教材使用;同时面向在校大学生所开设的《大学生如何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课专题讲座也引起非同凡响。这样一位中年男人身上所散发的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又何尝不是我们年轻一代所应学习的呢?
公而忘私 体恤下属
刘建利作为地铁四号线介入组长,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环境恶劣保开通的关键时刻,军事化的管理模式让介入组的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生活中他则是无微不至的老大哥,人性化的团队理念让每一位身处大家庭中的同事都倍感温馨。去年8月,同事孟士淇意外摔伤骨折,住进红会医院,他自掏腰包垫付部分医药费。在结束了一天的辛劳后,又匆匆赶往医院慰问小孟的病情;轨道技师李平平父亲摔伤住院期间组织大家前来探望等等。诸如此类同事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都事必躬亲、照顾关心,用实际行动温暖着大家。面对妻子的等待,面对儿子的埋怨,他常常三言两语便把家人和私事放在了一边,或许在他的心中,同事们早已胜似家人。
怀着对职业的敬重、对岗位的热爱、对同事的关心、对地铁的忠诚,他还将继续书写着自己的地铁人生,将芳华岁月与地铁建设发展的命运紧紧相连!(西安地铁运营公司 郭嘉豪)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工作日的早高峰,人们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匆匆走过地铁站台;灯火璀璨的节日夜晚,盛装出行的市民朋友,在车厢内结伴而行。很少有人在意,安全、便捷、准点出行的背后,还有一位位默默奉献的地铁工建人。他们用坚韧的精神意志、精湛的专业技能、高度的责任担当,守护着古都最繁忙的交通系统。有这样一位地铁工建人,他就是我们西安地铁四号线工建专业介入负责人,一个有着26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刘建利。
运筹帷幄 以身作则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自三月份四号线正式介入以来,面对介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实际困难,作为西安地铁四号线介入组组长的他,第一件事便是组织编制了规范化和人性化并存的《西安地铁四号线介入组管理办法》。而刘建利也以身作则,诠释着介入组“不怕苦累,砥砺奋进”的优秀品质。幽黑隧道中刺鼻的粉尘,爬上消防管淌过区间的污水、穿过布满钢筋的现浇混凝土地带,这一幕幕艰辛,依然没有妨碍他多次前往一线检查工作的热情。繁琐的各项事务,从没有压垮他内心的坚定与执着。记得一次肠胃病发作,刚刚走出大雁塔至雁南四路区间察看渗漏水的刘建利,来不及清洗沾满灰尘的双手,便草草吞咽了几口盒饭,又马不停蹄地赶去总公司参加建设公司组织的施工问题协调会……
精益求精 恪尽职守
他虽然工作很忙,却从不吝啬对员工工作的帮助和教育。他是一名管理者,更是一名执着的教练。在刚刚组织的介入组轨道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中,他全程参与、学习,并邀请工电部单华军副部长现场指导工作,查找不足。记得一名正在实操的员工将道尺拿反,刘建利当即指出问题:“你这样从理论上虽可以读出数据,但是依照规范,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将大大降低工作中出错的概率,所以务必纠正过来,轨道线路安全就在毫厘间。”面对介入时期线路设备复杂的情况,他侧身观察、用心体会,以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同事。每一个技术问题的探讨、复核;每一个重点问题的盯控、协调;每一次月报总结的修订、留痕,都会给每位技术人员一次对比学习的机会。此外,刘建利还牵头汇编了《西安地铁四号线专业介入技术手册》,达到了“人手一册抄行本,走遍现场无障碍”的良好效果。对于一些技术瓶颈,他发动身边的专业人员结合既有线的经验,取长补短,并鼓励大家创新思路,同时也会经常请教同济大学的周宇教授和国铁同行。正是秉持这样科学的工作理念,他让原本冗杂的介入工作变得有序而高效。
开拓进取 与时俱进
而对于自身的要求,他更是紧追时代步伐,和年轻人一起接受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作为一名从事轨道线路工作二十六个春秋的专家级人物,他仍在不断地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他常说“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当作一种习惯”,走出了一条不断进取的职业之路。他曾于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与沈阳工务铁路机械厂合作共同研发YD-22型液压捣固机,做为主持确定方案和设计的主要负责人,参与该项目的设计、试验、研发等工作。该项目2009年5月通过局科委鉴定,并被路局评为第一名,目前已在全路推广使用。2010年7月,他被中国铁道企业管理协会聘为铁道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诊断师。2012年来到西安地铁工作后,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都市快轨交通》上发表了首篇有关《钢弹簧浮置板现有的不足与分析》的论文。而他刊登发表的数篇论文、出版的专业书籍都成为了业内同行进修的最好教材,其中《铁道线路施工与维护技术》已被西安铁道技师学院作为专业教材使用;同时面向在校大学生所开设的《大学生如何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课专题讲座也引起非同凡响。这样一位中年男人身上所散发的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又何尝不是我们年轻一代所应学习的呢?
公而忘私 体恤下属
刘建利作为地铁四号线介入组长,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环境恶劣保开通的关键时刻,军事化的管理模式让介入组的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生活中他则是无微不至的老大哥,人性化的团队理念让每一位身处大家庭中的同事都倍感温馨。去年8月,同事孟士淇意外摔伤骨折,住进红会医院,他自掏腰包垫付部分医药费。在结束了一天的辛劳后,又匆匆赶往医院慰问小孟的病情;轨道技师李平平父亲摔伤住院期间组织大家前来探望等等。诸如此类同事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他都事必躬亲、照顾关心,用实际行动温暖着大家。面对妻子的等待,面对儿子的埋怨,他常常三言两语便把家人和私事放在了一边,或许在他的心中,同事们早已胜似家人。
怀着对职业的敬重、对岗位的热爱、对同事的关心、对地铁的忠诚,他还将继续书写着自己的地铁人生,将芳华岁月与地铁建设发展的命运紧紧相连!(西安地铁运营公司 郭嘉豪)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