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母的电话
关键字:电话
我家孩子高考结束刚刚被我们接回来,我就接到师母的电话,第一句就问孩子考得怎样。
我说我们都没好好问孩子,因为今年题目特别难,据说很多孩子都考哭了。我家这个表面上举重若轻,一副解脱的样子,甚至还有些刻意摆出来的轻松,但我们都知道她心里其实很在意的,高考结束后,大部分父母和孩子都这样子,彼此心照不宣,就好像没有这么一次重要的考试。
只有师母能这样简单明了地问情况,因为她是我老师的妻子。老师当了一辈子中学教师,教过的学生少说也几千人,把几代人送进了大学,她跟着老师一辈子,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高考,见惯了希望与失望、忐忑与焦虑、欣喜与失落……正所谓风轻云淡、波澜不惊。
也只有师母能这样丝毫不怀疑,因为她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说话做事,都用不着拐弯儿,人生到这个时候返璞归真,没必要也没精神绕弯子。她觉得我家孩子理所当然应该能学好能考好,所以她就能直截了当地问。我顿时心生愧疚,如果孩子考得太失败,那我得承担主要责任,师母的电话给我传导了一份压力,但她不会管那么多,因为她是师母啊。
当然也只有师母喜欢这样直接,她把自己当成我们的亲人,如同孩子的另一个奶奶,作为祖母辈,对自己的孙儿总是充满了偏爱,不管好赖她都会给一声喝彩,给一堆夸奖。
按照老师的讲述,他老家四川射洪属于富庶的天府之国,他读的是兰州大学数学系,算是一座名牌大学。但大学毕业,他稀里糊涂被装进一辆卡车,晃荡几十个小时之后被放下车,才发现人已经在陕南大巴山的一个小小的褶皱里了,就像一只小小的晕车的蚂蚁,顿时忘记了世界有多大。
这身世经历从他嘴里偶然讲出来,已经没有什么惊奇了。经过了几十年,他一直居住工作在小镇和小县城,教了几代学生,娶了妻生了子,把异乡变成了家乡,也把自己从流放者变成了守护者。
前些年,我和妻子带着孩子去看望老师,他们的独生子也已成家,他们不愿意打扰孩子的生活,老两口住在老房子里,互相照顾着,过着简单素朴的生活。退休以后,老师回四川射洪参加同学会,那时的同学少年,都成了六七十的老人,故乡也成了异乡。在灯下,老师拿出回老家参加同学会拍的照片给我看,讲述着那个遥远的已经成了异乡的故乡,我一边听一边在心里感慨。这是一代中国人的命运,他们的人生被时代风雨裹挟着,根本没有机会去抗争也没有时间去埋怨,等他们被冲到岸边、稍微有几分轻松的时候,却已经垂垂老矣,只剩下一点微小的享受,安安静静地度过余生。
师母给老师烧好火盆,把小屋子弄得暖暖和和,然后拿来瓜子水果,一边给我们削苹果剥桔子,一边安安静静听我们师生俩说闲话。偶尔她会插嘴,问问我某个同学的情况,我很吃惊,她记得每一个同学的名字,甚至单位,甚至他们孩子的情况。
这让我十分感动,为一个女人,为一个教师的妻子!
我知道师母年轻时在乡镇医院工作,后来身体不好,办理了内退手续,中年以后基本在家相夫教子,当了专职太太。她的职业就是老师的一个助手,她的事业就是老师的事业。所以老师教过的大部分学生,她都记得。
她记得我们上的大学,记得我们的工作单位,记得我们结婚的年份,记得我们孩子出生的时间,记得我们孩子上学的年份,还记得我们孩子们都上了什么大学……
按照现在时尚的家庭观念和女权意识,这太不可思议了。一个女人甘当了自己丈夫的附属品,还把丈夫最平凡的工作当成了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老师也不是什么特别有趣的人,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和班主任,他甚至显得刻板,跟我们学生说话也讲究师道尊严,从来没开过玩笑。
最重要的是,老师一生寂寂无名,没当过什么先进和劳模,没当过什么名师和明星,也没当过任何职务的“领导”,他也没写过专著,没讲过电视讲座……在中国,这样的老师有几百万。作为老师的妻子,她不能以他为骄傲,只能陪着他过着这平凡的人生、这素朴的生活和波澜不惊的岁月。
我读高中的时候,老师一家三口住在两个小半间平房里,里间是卧室,外间既做厨房客厅也是办公室。老师是班主任,免不了要叫学生来谈话。每次老师叫我们去谈话的时候,师母都提个小板凳,悄悄到屋外安安静静坐着。
有时候我们一些学生被训得一脸通红,走出门也不好意思跟师母打招呼,她假装没听到,一脸微笑地招呼你喝茶什么的。我常常想,当一个老师的妻子,可能不知不觉变成了慈母,学生在严父般的老师那儿被损伤的,往往在师母的笑脸中被安抚了。这笑脸让我永远记得。
我们高考那两天,老师见到我们都不说考试,一副举重若轻的样子。我自己后来当了中学教师,教了高三学生,明白了这个时候老师和学生一样忐忑,但老师多了一份责任,那就是不给学生添加压力。
考完最后一场,我们没见到老师,很多人也怕被老师问,都悄悄回到宿舍,走到门口却看到师母提着一大口袋鸡蛋,她给我们这些住校生煮了鸡蛋送来,每人一袋。
我们农村孩子离家远,父母也从来没觉得高考算是一件天大的事儿。只有老师和他妻子知道,但师母也没多问我们,她知道这样的考试,难免就有失败者,她解决不了这些事儿,但她可以安抚一下我们年轻的口腹。
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母校教书,刚好和我老师成了同事,和师母几乎天天见。我教了高三她高兴,我结了婚她高兴,我有了孩子她要来送吃的……就如同世上多了一个亲人。
后来,我调到别的城市工作,前两年老师去世了,我出差没能去参加告别会,过后我去看师母,她一个人住在老房子,就好像依然守着我的老师。她隔一阵子会打电话,我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升初中、读高中,她都要问,问孩子多大了,问孩子的学校怎么样,问孩子学得怎么样……
我并不喜欢在电话上讲长话,唯独接到师母的电话,我会听她慢慢悠悠地絮叨,静静地听她说话,不管这个电话打多久。
这可能是这世界上最慈爱的声音了。 □丁小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我家孩子高考结束刚刚被我们接回来,我就接到师母的电话,第一句就问孩子考得怎样。
我说我们都没好好问孩子,因为今年题目特别难,据说很多孩子都考哭了。我家这个表面上举重若轻,一副解脱的样子,甚至还有些刻意摆出来的轻松,但我们都知道她心里其实很在意的,高考结束后,大部分父母和孩子都这样子,彼此心照不宣,就好像没有这么一次重要的考试。
只有师母能这样简单明了地问情况,因为她是我老师的妻子。老师当了一辈子中学教师,教过的学生少说也几千人,把几代人送进了大学,她跟着老师一辈子,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高考,见惯了希望与失望、忐忑与焦虑、欣喜与失落……正所谓风轻云淡、波澜不惊。
也只有师母能这样丝毫不怀疑,因为她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说话做事,都用不着拐弯儿,人生到这个时候返璞归真,没必要也没精神绕弯子。她觉得我家孩子理所当然应该能学好能考好,所以她就能直截了当地问。我顿时心生愧疚,如果孩子考得太失败,那我得承担主要责任,师母的电话给我传导了一份压力,但她不会管那么多,因为她是师母啊。
当然也只有师母喜欢这样直接,她把自己当成我们的亲人,如同孩子的另一个奶奶,作为祖母辈,对自己的孙儿总是充满了偏爱,不管好赖她都会给一声喝彩,给一堆夸奖。
按照老师的讲述,他老家四川射洪属于富庶的天府之国,他读的是兰州大学数学系,算是一座名牌大学。但大学毕业,他稀里糊涂被装进一辆卡车,晃荡几十个小时之后被放下车,才发现人已经在陕南大巴山的一个小小的褶皱里了,就像一只小小的晕车的蚂蚁,顿时忘记了世界有多大。
这身世经历从他嘴里偶然讲出来,已经没有什么惊奇了。经过了几十年,他一直居住工作在小镇和小县城,教了几代学生,娶了妻生了子,把异乡变成了家乡,也把自己从流放者变成了守护者。
前些年,我和妻子带着孩子去看望老师,他们的独生子也已成家,他们不愿意打扰孩子的生活,老两口住在老房子里,互相照顾着,过着简单素朴的生活。退休以后,老师回四川射洪参加同学会,那时的同学少年,都成了六七十的老人,故乡也成了异乡。在灯下,老师拿出回老家参加同学会拍的照片给我看,讲述着那个遥远的已经成了异乡的故乡,我一边听一边在心里感慨。这是一代中国人的命运,他们的人生被时代风雨裹挟着,根本没有机会去抗争也没有时间去埋怨,等他们被冲到岸边、稍微有几分轻松的时候,却已经垂垂老矣,只剩下一点微小的享受,安安静静地度过余生。
师母给老师烧好火盆,把小屋子弄得暖暖和和,然后拿来瓜子水果,一边给我们削苹果剥桔子,一边安安静静听我们师生俩说闲话。偶尔她会插嘴,问问我某个同学的情况,我很吃惊,她记得每一个同学的名字,甚至单位,甚至他们孩子的情况。
这让我十分感动,为一个女人,为一个教师的妻子!
我知道师母年轻时在乡镇医院工作,后来身体不好,办理了内退手续,中年以后基本在家相夫教子,当了专职太太。她的职业就是老师的一个助手,她的事业就是老师的事业。所以老师教过的大部分学生,她都记得。
她记得我们上的大学,记得我们的工作单位,记得我们结婚的年份,记得我们孩子出生的时间,记得我们孩子上学的年份,还记得我们孩子们都上了什么大学……
按照现在时尚的家庭观念和女权意识,这太不可思议了。一个女人甘当了自己丈夫的附属品,还把丈夫最平凡的工作当成了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老师也不是什么特别有趣的人,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和班主任,他甚至显得刻板,跟我们学生说话也讲究师道尊严,从来没开过玩笑。
最重要的是,老师一生寂寂无名,没当过什么先进和劳模,没当过什么名师和明星,也没当过任何职务的“领导”,他也没写过专著,没讲过电视讲座……在中国,这样的老师有几百万。作为老师的妻子,她不能以他为骄傲,只能陪着他过着这平凡的人生、这素朴的生活和波澜不惊的岁月。
我读高中的时候,老师一家三口住在两个小半间平房里,里间是卧室,外间既做厨房客厅也是办公室。老师是班主任,免不了要叫学生来谈话。每次老师叫我们去谈话的时候,师母都提个小板凳,悄悄到屋外安安静静坐着。
有时候我们一些学生被训得一脸通红,走出门也不好意思跟师母打招呼,她假装没听到,一脸微笑地招呼你喝茶什么的。我常常想,当一个老师的妻子,可能不知不觉变成了慈母,学生在严父般的老师那儿被损伤的,往往在师母的笑脸中被安抚了。这笑脸让我永远记得。
我们高考那两天,老师见到我们都不说考试,一副举重若轻的样子。我自己后来当了中学教师,教了高三学生,明白了这个时候老师和学生一样忐忑,但老师多了一份责任,那就是不给学生添加压力。
考完最后一场,我们没见到老师,很多人也怕被老师问,都悄悄回到宿舍,走到门口却看到师母提着一大口袋鸡蛋,她给我们这些住校生煮了鸡蛋送来,每人一袋。
我们农村孩子离家远,父母也从来没觉得高考算是一件天大的事儿。只有老师和他妻子知道,但师母也没多问我们,她知道这样的考试,难免就有失败者,她解决不了这些事儿,但她可以安抚一下我们年轻的口腹。
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母校教书,刚好和我老师成了同事,和师母几乎天天见。我教了高三她高兴,我结了婚她高兴,我有了孩子她要来送吃的……就如同世上多了一个亲人。
后来,我调到别的城市工作,前两年老师去世了,我出差没能去参加告别会,过后我去看师母,她一个人住在老房子,就好像依然守着我的老师。她隔一阵子会打电话,我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升初中、读高中,她都要问,问孩子多大了,问孩子的学校怎么样,问孩子学得怎么样……
我并不喜欢在电话上讲长话,唯独接到师母的电话,我会听她慢慢悠悠地絮叨,静静地听她说话,不管这个电话打多久。
这可能是这世界上最慈爱的声音了。 □丁小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