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伯鲁往事
今年是古历戊戌年,逢戊戌变法正好两个花甲。中国的帝制已是往事,而变法中陕西非常出色的名士宋伯鲁已不为人常道。
戊戌变法前后的名士风范
宋伯鲁(1853-1932)字芝栋、芝田,亦署芝纯,号竹心行一,陕西礼泉县人,1853年11月24日吉时生。据《宋伯鲁陕西优贡卷》载,其太高祖商裔,进士,例赠文林郎;父早卒。父逝后,家贫,但他贫而有志,发愤读书。先后授业于张四敬夫子、柏子俊夫子等(特别是柏子俊夫子,他是清代“关学正传”,宋伯鲁受其影响最大)。宋伯鲁对张载“四为”精神心悟神往,特别是儒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对他影响极深。加上当时的家贫和社会不公,很小他就立志要通过仕途来改变个人命运、兼济天下。光绪十一年,宋伯鲁中举,翌年成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掌印御史。在戊戌变法中,宋伯鲁表现出色。
戊戌变法前,按清制,监察御史的官职并不高,大概从五品。但权很大,上可直接上疏天子,下可直接弹劾主政官员。变法前,宋伯鲁有两件事值得叙说。一是1894年奉命典试山东。负责考试之余,宋伯鲁对山东境内黄河泛滥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并向清廷上《条陈治河疏》。指出水患的根源在“人祸”,即“皆由河工诸员不肯实心任事”、以及官员“舞弊”。同时上疏的还有《劾陕西镇安各处匿灾不报片》等。这些都反映了他关心民众疾苦、揭露官员腐败的无私无畏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为官之道。另一大事是成立“关学会”。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瓜分中国的势态严峻。在京的各省旅京人员纷纷成立组织,目的是唤起民众保家爱国。陕西在京的宋伯鲁、李岳瑞等也成立了“关学会”。“关学会”是“保国会”的基础和助手,为扩大变法派的实力起到了很大作用,为变法作了组织准备和舆论准备。
戊戌变法人士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替康梁上书。宋伯鲁在变法初,对康有为特别崇拜,与康有为、梁启超走得很近,以至于有人认为“杨深秀、宋伯鲁与康最密。”按说,康当时的职位较宋低,还不能与之平起平坐,康没有对皇帝上书的权利。然而,从康的文字“命”宋一字可知,宋在当时的变法中受康指挥。宋在变法中的主要作用就是上奏章表达康与他的主张。据考证,宋伯鲁在变法的1898年3月到9月间,共上奏章达9份之多,这些奏章均与变法的重大事宜相关。宋、康如此紧密配合,说明宋对维新派的大力支持以及康对宋的信任。这里着重谈谈关于废除八股文和设置制度局的奏章。关于废八股,康记载为“于是发书告宋芝栋令其即上废八股之折。”以八股取士起源于明成化年间,考试的八股形式是有严格规定的,其弊端是生员只能把精力投入到“经义”中去,而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康有为认为,“今日之患,在吾民智不开,故虽多而不可用。而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光绪帝认为,“西人皆为有用之学,而吾中国皆为不用之学,故致此。”于是下诏废了八股取士。客观地说,八股取士之废除,开创了新的教育形式,有利于自然科学的传播,有利于生员认知国情,有利于中国教育制度改革,是划时代的大事件。在此,康、宋功莫大焉。另外,宋“上制度局疏”也值得一说。变法自当年6月11日实行以来,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于是康有为想设制度局,从制度上确立改革派参政议政的权利,御史杨漪川、宋芝栋等在康草拟下各上一折。杨、宋亦奏请御乾清门,以誓群臣。这一阶段,宋的主张是通过合法的程序去掉旧派人物,用维新人物取代他们并设立“议政处”,“与军机处、军务处并重。”用人标准是“要博古通今,通晓事务,体用兼宏,而不管仕与不仕”等等。从而从机构、制度上保障新政的实现。
另一部分就是宋伯鲁与杨深秀“不畏强御、合词劾之”的许应骙事件。事件的起因是,1898年,光绪帝下诏“举行经济特科之外,更举经济常科,试时务策论及政治法律、财政、外交、物理各专门之学”,以“开民智救八股愚民之害”。宋连上两折,痛陈八股之害,光绪令礼部议定。但是身为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许应骙却极力反对。6月20日,宋、杨合力劾之,这就是有名的《请将守旧礼臣立赐降斥疏》。此次,以光绪帝、宋、杨为代表的维新派与以刚毅、许应骙、刘悌为代表的保守派进行了几个回合的斗争。最终,许应骙被斥几乎回家,刘悌被罢免御史职务。这一斗争,使维新派与保守派阵线分明。在斗争中,宋的上疏起了主要作用,梁启超的《杨深秀传》也记录了此事。
戊戌变法后,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光绪、杀六君子,追捕康有为等。宋伯鲁即被加以“滥保匪人,平素声名恶劣”的“罪名”,“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得李岳瑞密报,宋开始了三年的逃亡之路。先后避入上海、日本等地,易姓改名,隐伏无常,历尽艰险,终于于1902年返陕。返陕时,欢迎的朋友学生有百余人。与宋早有隙的陕西按察使樊增祥,串通陕西巡抚升允电奏清廷,指控宋“授业康门甘为鹰犬,其罪在康有为之下,杨深秀之上”,宋入牢。被囚三年后,因慈禧七十大寿而特赦戊戌变法所涉人员,宋伯鲁方获自由。
解龟半生大风雅
自戊戌罢官至故去还有34年时间,期间,宋伯鲁先生做了大量工作。
编史志
首先他随伊犁将军长庚到迪化(乌鲁木齐),被藩司王树楠恳留,主持新疆通志局。1908年编成《新疆建置志》《新疆山脉志》各四卷。该书详尽记载了新疆历史变革和地域疆界、域内府区设置的历史沿革及物产贸易等,是维护中华民族地域疆土的重要法理依据,也是反对民族分裂的历史佐证,价值极高;其次,编《重修泾阳县志》共十六卷两册。《泾阳县志》中记载了几代皇帝对该免灾情税赋的史实,是研究当地人民生及朝廷税赋变化的重要资料;再者,修《陕西通志》。
巧与康有为周旋
保护宋元版《碛砂藏》
据《陕西省图书馆纪事》载:“(碛砂藏)始刻于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年),刻迄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历时91年。字体端庄劲拔,卷端所刻佛像庄严妙丽,刻工精美……藏量及品位均居全国之首。”《碛砂藏》是陕图最珍贵的藏品。1923年康有为到陕讲学访问,引出了一段康圣人盗经事件。后经宋伯鲁等陕西名流的交涉周旋,这一重宝才完整地留在陕西。
据笔者考证,事情原委大致是:至戊戌一劫,康与宋天各一方。1923年,当时的陕西省省长刘镇华邀康到陕西讲学。康于1923年11月到西安,后康应陕西佛教会邀请到卧龙寺参观讲演。期间始见《碛砂藏》,见其残缺不全,且生了书虫,康便对主持说:“将旧的不全的交鄙人带回修补,不知意下如何?我是说到做到的,尚有疑虑,鄙人愿签字作证。”主持定慧说不能自定,此事需开佛教会请众人决议。不久,康有为令人用汽车将经书运走大半。第二天,陕西佛教会即对此事作出反应,组成“陕西古物保护会”向康讨经。定慧和尚亲自去康下榻的宾馆讨要,康以“经已装箱固封,三日一早非起运不可”拒还。各界人士鼓噪哗然,甚至告到法院。未果,无奈贴出《公告》又讨。宋伯鲁先生得知后,十分焦急。在保全康名声的前提下,巧与周旋,宋去信云:
更生我兄先生道鉴:
昨日厚扰,谢谢!顷闻外间轰传卧龙寺换经一事,将起绝大交涉,窃思我公德高望重,辞受取与之间,丝毫不苟,弟知之熟矣。卧龙寺残经,榆档流传,历祀数百,秦人视之有若球图。一旦闻公辇去,自然不悦,群起而争,势所必至。吾兄此次来秦,莫不仰叹,以为千载一时,若因此小节使秦人得议其后,不特于风德有亏,且使兼座又何以为情耶?拟请即刻发还,以息浮言,庶化堆垛为烟云,而日月之更,莫不仰望者矣。冒昧上言,务希嘉纳,临笺无任悚惶之至。
弟宋伯鲁二十七日
(笔者注:应为阴历)
一月三日晚,宋又到康处,面劝康。后开箱送经返卧龙寺,“盗经”一事方才平。宋的斗争,有理有节,保全了我省宝藏,今为秦人乐道。康离开时,还赠宋书法对斯文在天地,孤愤寄山林”。
除此外,宋伯鲁先生在赈赊灾民、劝和场,与西安军民守城等诸事中,多有惠于安的父老乡亲。
书画盈清气诗著耀星灿
清末民初,官员书法家比比皆是。宋一时间卖书画以为生计,类似于辞官的郑板。宋伯鲁先生诗书画三者俱精,人称“三”。他在书画上造诣很高,有广泛的声。他视野深远,寻流溯源,讲求“中和之”、含蓄之美,不喜伸胳膊伸腿,字画讲究和雅正,历来为藏家所珍视。上世纪四十代,日本《支那墨迹大成》中就有收录。现,字画市场上很少见到宋的真迹。
据我所知,宋的著述很多,已出版的就二十多种,《新疆建置志》及《新疆山脉志》四卷、《重修泾阳县志》十六卷、《陕西通《焚余草》《西辕锁记》《画人轶闻》《清画诗史》等等。
宋伯鲁一生为官为民,磊落刚毅,为我示范着什么?每个人都当思之。王庆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今年是古历戊戌年,逢戊戌变法正好两个花甲。中国的帝制已是往事,而变法中陕西非常出色的名士宋伯鲁已不为人常道。
戊戌变法前后的名士风范
宋伯鲁(1853-1932)字芝栋、芝田,亦署芝纯,号竹心行一,陕西礼泉县人,1853年11月24日吉时生。据《宋伯鲁陕西优贡卷》载,其太高祖商裔,进士,例赠文林郎;父早卒。父逝后,家贫,但他贫而有志,发愤读书。先后授业于张四敬夫子、柏子俊夫子等(特别是柏子俊夫子,他是清代“关学正传”,宋伯鲁受其影响最大)。宋伯鲁对张载“四为”精神心悟神往,特别是儒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对他影响极深。加上当时的家贫和社会不公,很小他就立志要通过仕途来改变个人命运、兼济天下。光绪十一年,宋伯鲁中举,翌年成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掌印御史。在戊戌变法中,宋伯鲁表现出色。
戊戌变法前,按清制,监察御史的官职并不高,大概从五品。但权很大,上可直接上疏天子,下可直接弹劾主政官员。变法前,宋伯鲁有两件事值得叙说。一是1894年奉命典试山东。负责考试之余,宋伯鲁对山东境内黄河泛滥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并向清廷上《条陈治河疏》。指出水患的根源在“人祸”,即“皆由河工诸员不肯实心任事”、以及官员“舞弊”。同时上疏的还有《劾陕西镇安各处匿灾不报片》等。这些都反映了他关心民众疾苦、揭露官员腐败的无私无畏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他的为官之道。另一大事是成立“关学会”。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列强瓜分中国的势态严峻。在京的各省旅京人员纷纷成立组织,目的是唤起民众保家爱国。陕西在京的宋伯鲁、李岳瑞等也成立了“关学会”。“关学会”是“保国会”的基础和助手,为扩大变法派的实力起到了很大作用,为变法作了组织准备和舆论准备。
戊戌变法人士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替康梁上书。宋伯鲁在变法初,对康有为特别崇拜,与康有为、梁启超走得很近,以至于有人认为“杨深秀、宋伯鲁与康最密。”按说,康当时的职位较宋低,还不能与之平起平坐,康没有对皇帝上书的权利。然而,从康的文字“命”宋一字可知,宋在当时的变法中受康指挥。宋在变法中的主要作用就是上奏章表达康与他的主张。据考证,宋伯鲁在变法的1898年3月到9月间,共上奏章达9份之多,这些奏章均与变法的重大事宜相关。宋、康如此紧密配合,说明宋对维新派的大力支持以及康对宋的信任。这里着重谈谈关于废除八股文和设置制度局的奏章。关于废八股,康记载为“于是发书告宋芝栋令其即上废八股之折。”以八股取士起源于明成化年间,考试的八股形式是有严格规定的,其弊端是生员只能把精力投入到“经义”中去,而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康有为认为,“今日之患,在吾民智不开,故虽多而不可用。而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光绪帝认为,“西人皆为有用之学,而吾中国皆为不用之学,故致此。”于是下诏废了八股取士。客观地说,八股取士之废除,开创了新的教育形式,有利于自然科学的传播,有利于生员认知国情,有利于中国教育制度改革,是划时代的大事件。在此,康、宋功莫大焉。另外,宋“上制度局疏”也值得一说。变法自当年6月11日实行以来,维新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于是康有为想设制度局,从制度上确立改革派参政议政的权利,御史杨漪川、宋芝栋等在康草拟下各上一折。杨、宋亦奏请御乾清门,以誓群臣。这一阶段,宋的主张是通过合法的程序去掉旧派人物,用维新人物取代他们并设立“议政处”,“与军机处、军务处并重。”用人标准是“要博古通今,通晓事务,体用兼宏,而不管仕与不仕”等等。从而从机构、制度上保障新政的实现。
另一部分就是宋伯鲁与杨深秀“不畏强御、合词劾之”的许应骙事件。事件的起因是,1898年,光绪帝下诏“举行经济特科之外,更举经济常科,试时务策论及政治法律、财政、外交、物理各专门之学”,以“开民智救八股愚民之害”。宋连上两折,痛陈八股之害,光绪令礼部议定。但是身为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许应骙却极力反对。6月20日,宋、杨合力劾之,这就是有名的《请将守旧礼臣立赐降斥疏》。此次,以光绪帝、宋、杨为代表的维新派与以刚毅、许应骙、刘悌为代表的保守派进行了几个回合的斗争。最终,许应骙被斥几乎回家,刘悌被罢免御史职务。这一斗争,使维新派与保守派阵线分明。在斗争中,宋的上疏起了主要作用,梁启超的《杨深秀传》也记录了此事。
戊戌变法后,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光绪、杀六君子,追捕康有为等。宋伯鲁即被加以“滥保匪人,平素声名恶劣”的“罪名”,“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得李岳瑞密报,宋开始了三年的逃亡之路。先后避入上海、日本等地,易姓改名,隐伏无常,历尽艰险,终于于1902年返陕。返陕时,欢迎的朋友学生有百余人。与宋早有隙的陕西按察使樊增祥,串通陕西巡抚升允电奏清廷,指控宋“授业康门甘为鹰犬,其罪在康有为之下,杨深秀之上”,宋入牢。被囚三年后,因慈禧七十大寿而特赦戊戌变法所涉人员,宋伯鲁方获自由。
解龟半生大风雅
自戊戌罢官至故去还有34年时间,期间,宋伯鲁先生做了大量工作。
编史志
首先他随伊犁将军长庚到迪化(乌鲁木齐),被藩司王树楠恳留,主持新疆通志局。1908年编成《新疆建置志》《新疆山脉志》各四卷。该书详尽记载了新疆历史变革和地域疆界、域内府区设置的历史沿革及物产贸易等,是维护中华民族地域疆土的重要法理依据,也是反对民族分裂的历史佐证,价值极高;其次,编《重修泾阳县志》共十六卷两册。《泾阳县志》中记载了几代皇帝对该免灾情税赋的史实,是研究当地人民生及朝廷税赋变化的重要资料;再者,修《陕西通志》。
巧与康有为周旋
保护宋元版《碛砂藏》
据《陕西省图书馆纪事》载:“(碛砂藏)始刻于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年),刻迄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历时91年。字体端庄劲拔,卷端所刻佛像庄严妙丽,刻工精美……藏量及品位均居全国之首。”《碛砂藏》是陕图最珍贵的藏品。1923年康有为到陕讲学访问,引出了一段康圣人盗经事件。后经宋伯鲁等陕西名流的交涉周旋,这一重宝才完整地留在陕西。
据笔者考证,事情原委大致是:至戊戌一劫,康与宋天各一方。1923年,当时的陕西省省长刘镇华邀康到陕西讲学。康于1923年11月到西安,后康应陕西佛教会邀请到卧龙寺参观讲演。期间始见《碛砂藏》,见其残缺不全,且生了书虫,康便对主持说:“将旧的不全的交鄙人带回修补,不知意下如何?我是说到做到的,尚有疑虑,鄙人愿签字作证。”主持定慧说不能自定,此事需开佛教会请众人决议。不久,康有为令人用汽车将经书运走大半。第二天,陕西佛教会即对此事作出反应,组成“陕西古物保护会”向康讨经。定慧和尚亲自去康下榻的宾馆讨要,康以“经已装箱固封,三日一早非起运不可”拒还。各界人士鼓噪哗然,甚至告到法院。未果,无奈贴出《公告》又讨。宋伯鲁先生得知后,十分焦急。在保全康名声的前提下,巧与周旋,宋去信云:
更生我兄先生道鉴:
昨日厚扰,谢谢!顷闻外间轰传卧龙寺换经一事,将起绝大交涉,窃思我公德高望重,辞受取与之间,丝毫不苟,弟知之熟矣。卧龙寺残经,榆档流传,历祀数百,秦人视之有若球图。一旦闻公辇去,自然不悦,群起而争,势所必至。吾兄此次来秦,莫不仰叹,以为千载一时,若因此小节使秦人得议其后,不特于风德有亏,且使兼座又何以为情耶?拟请即刻发还,以息浮言,庶化堆垛为烟云,而日月之更,莫不仰望者矣。冒昧上言,务希嘉纳,临笺无任悚惶之至。
弟宋伯鲁二十七日
(笔者注:应为阴历)
一月三日晚,宋又到康处,面劝康。后开箱送经返卧龙寺,“盗经”一事方才平。宋的斗争,有理有节,保全了我省宝藏,今为秦人乐道。康离开时,还赠宋书法对斯文在天地,孤愤寄山林”。
除此外,宋伯鲁先生在赈赊灾民、劝和场,与西安军民守城等诸事中,多有惠于安的父老乡亲。
书画盈清气诗著耀星灿
清末民初,官员书法家比比皆是。宋一时间卖书画以为生计,类似于辞官的郑板。宋伯鲁先生诗书画三者俱精,人称“三”。他在书画上造诣很高,有广泛的声。他视野深远,寻流溯源,讲求“中和之”、含蓄之美,不喜伸胳膊伸腿,字画讲究和雅正,历来为藏家所珍视。上世纪四十代,日本《支那墨迹大成》中就有收录。现,字画市场上很少见到宋的真迹。
据我所知,宋的著述很多,已出版的就二十多种,《新疆建置志》及《新疆山脉志》四卷、《重修泾阳县志》十六卷、《陕西通《焚余草》《西辕锁记》《画人轶闻》《清画诗史》等等。
宋伯鲁一生为官为民,磊落刚毅,为我示范着什么?每个人都当思之。王庆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