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6977期:第04版 视野

鸿鹄究竟是个什么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人们对“鸿”应该不陌生,与“毛”组合,便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的名句;与另一个“茅”组合,而成一种神奇的药酒,兴起的风波还未平息。对“鹄”字呢,肯定要陌生得多。这字可读“gu”,指箭靶,也通“鹤”,一般读“hu”,便是“鸿鹄”。

通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们得知,鸿鹄肯定是一种鸟。燕雀不善飞,鸿鹄则是振翅高翔。那这“鸿鹄”究竟是什么鸟呢?鸿鹄实为两种鸟。鸿是大雁,如今还称鸿雁;鹄则是天鹅。鸿鹄是古人对大雁、天鹅之类飞行极为高远鸟类的通称。

人类文明,都有共同的鸟神崇拜。在伊朗神话中,叫西木尔格;在印度神话中,叫迦楼罗(传入西藏叫“琼”,汉译大鹏金翅鸟);在汉族神话中,则是凤凰。凤凰共有五类,分别是赤者凤、黄者鹓雏(yuān chú)、青者鸾、紫者鸑鷟(yuè zhuó)、白者鸿鹄。

庄子当属汉文学中写鸟的鼻祖。在《逍遥游》里,他写了“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的“鹏”。在《惠子相梁》中,他又写到了鹓雏(yuān chú):“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

赤凤应该是红色的凤凰(古人以雄为凤,雌为凰),与西方神话中浴火重生的火烈鸟相近。青鸾,理应是青鸟。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白也有诗:“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而鸑鷟,可能是太生僻,几乎没受到文学作品的青睐。

五凤之中,备受文学作品青睐的,除去赤凤和青鸾,便是鸿鹄了。“鸿鹄之志”这个成语,可能首出《吕氏春秋·士容》篇:“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农民出身的反秦首领陈胜还在躬耕田亩时,就能说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可见这句话早已流行闾巷,家喻户晓。

历朝文学作品中,几乎都不缺“鸿鹄”的身影。唐·卢肇《鸜鹆舞赋》:“况乃意绰步蹲,然后知鸿鹄之志,不与俗态而同尘。”宋·陆游《庵中杂书》诗:“辍耕垄上鸿鹄志,长啸山中鸾凤音。”

“鸿鹄”固然得志,殊不知,被误读后,又成经典。我们都知道,古汉语的发音,与今天大为不同。粤语被视为唐宋的官话,与时下的普通话相比,已像另一种语言。汉语用的是一种表意文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字基本不会变,音却一直在变。

在古时发音中,鸿与黄的发音、鹄与鹤的发音,很容易混淆。故而鸿鹄常被误读成黄鹄、黄鹤等。

在古典文学中,黄鹤与黄鹤楼,早已成为经典意象。崔颢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平生狂傲的李白登上黄鹤楼一看,只是叹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为了跟崔颢比一比,他终究还是写了首《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在黄鹤楼上,李白也没少恣肆诗情。送孟浩然而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与人饮酒听黄鹤楼上传出笛声而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醉酒之后更是口吐狂言:“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鹉鹦洲。”

不独李白,古今凡是诗人词客,登上黄鹤楼,似乎都难抑才思,必然一吐为快。苦吟诗人贾岛有问:“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岳飞有感“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毛泽东登上黄鹤楼也很激动:“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试想,如果没有这种误读,古典诗词该会受到多大的损失。

现在,又有人把“鸿鹄(hu)”读成了“鸿鹄(hao)”,可能要开启鸿鹄得志的另一个时代了。不管怎么说,黄鹤至少算个鸟,“鸿浩”还是个鸟吗?曾瑞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