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544期:第04版 视野

听路遥讲“人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20世纪80年代中期,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成同名电影,在西安公映后引起极大的反响。几个月后,西电公司团委邀请路遥为公司青年文学爱好者、基层通讯员举办了一场题为“人生”的文学报告会。

坐在主席台上的路遥身材微胖,看着十分和蔼。他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慢慢将手中的烟灭在烟灰缸里。诚恳地说:“大家辛苦了,周末来相聚,都是有缘人。”短短几句话朴实真诚,一下子把大家的心抓住了。

路遥说,他写小说,就是耐心地写下去,不图啥,没想到西郊有这么多读者喜欢!这时有读者从下面递上条子,要求与路遥互动。路遥看了后说:“这个好。”不一会儿,就有人提问,路遥喝了口茶,慢慢回答道:“小说源于现实,小说中的人物,是现实中青年在社会环境下的缩影,小说中的情节,是当代青年在人生的追求道路上困难曲折的再现,小说中的矛盾,也是我们在爱情、事业抉择上可能遇见问题的诠释。小说,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好的作品必须要打动观众,要打动观众必须在刻画人物、描绘情节的语言上着力表现,语言要刚劲有力、条理要清晰明瞭,这样才能让人读着有味,回想有趣。”

路遥正讲着,有一位年轻人站起来向路遥提问,电影是否采用了蒙太奇手法来处理场景的变化?电影中的灯光和音乐是否与小说相吻合?这一提问让路遥眉头一紧。路遥说,他过去听说过“蒙太奇”这词,听说外国一些电影常常采用这手法。但是国产电影让他说出个子丑来,他可说不准,他不是电影专家,作家创作和电影制作是两个行当。

关于《人生》中的人物命运,路遥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的。他说,作家笔下的人物,是现实生活中多个鲜活形象的集中显现。故事之所以感人,就是要求有丰厚的生活气息,让读者体会到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不同生活体验,所以我们常说:“小说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

此时会场气氛活跃,因为大家都来自工业企业,自然关注点落在路遥以后是否有写工业题材小说的想法。路遥坦率回答,他为了写《人生》,曾到铜川陈家山煤矿与工人一起生活。他下过矿井,吃过大灶,烤过红苕,喝过冷水,与工人们一起就着大葱大口嚼馍,披着大衣睡过通铺。缘此与煤矿工人有了更深交往。所以写农村、煤矿题材的小说比较顺手,现在叫我写大都市的工业题材,我恐怕写不好,也把握不住。大工厂信息量大,技术复杂,一道工序一个生产流程,不懂的人根本不了解,别人也不知你要说什么。作家搞创作就是要让读者明白你写了个啥,说不清楚就没有意思,所以大工业题材很难写。现在有想法的人很多,有创作激情的人却很少,再说文学本身是件苦差事,要写出一部像样的作品,必须深入到最艰苦的生活中去,与农民、工人,工厂技术人员、基层领导等交流,从他们这些人身上寻找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收集更多的生活素材。

路遥讲自己曾经看过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书,看过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书,读过好几遍鲁迅的作品,在陕西,最欣赏最敬重柳青先生和杜鹏程先生。同时,他建议大家不忙的时候,多看些精品图书,这对自己的提高有好处。

这场报告会虽然是因电影而谈,但因“人生”又让许多人有了梦想。一个人,一个梦,让一代代青年在生活的跑道上寻找人生的目标和生命的价值,这是非常有意义的。□邢德朝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