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544期:第04版 视野

天贶节与晒书节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点石斋画报》所绘之佛寺晒经。

宋人许月卿有一首《天贶》诗:“天贶逢佳节,地灵钟异人。今朝书上考,同日是生辰。部使星留次,临川月半轮。明年当此日,五马列朝绅。”“天贶”即上天恩赐的意思,在宋朝是一个节日。《宋史》“本纪第八·真宗三”记载:大中祥符四年正月“丙申,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宋真宗就是那个签订“澶渊之盟”的皇帝赵恒。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侵入宋境,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畏敌如虎的赵恒被迫亲征,一番争战后,宋辽双方在澶州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朝每年送给辽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两国以白沟河为边界。赵恒把“澶渊之盟”作为一件“丰功伟业”而沾沾自喜,不料有一天,宠臣王钦若对他说:“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也。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之盟,其何耻如之!”(宋史·寇准传)王钦若本意是想构陷寇准,没想到刺疼了赵恒的虚荣心,赵恒为此闷闷不乐。善于察言观色的王钦若为了迎合好大喜功的赵恒,策划了天降诏书,泰山封禅的闹剧。赵恒煞有介事,编造“天降昭书”的骗局,率领群臣,车载“天书”来到泰山,举行了隆重的答谢天恩告祭大礼,并定于每年六月初六为“天贶节”,官员放假一天,到道观行香,京城上清宫等处还要建道场,全国禁屠九天,停刑一天。赵恒还下诏扩建岱庙,建造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天贶殿。

赵恒设立天贶节本是利用天神道教愚弄民众,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毕竟行之不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贶节原来的含义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衍生出晾晒衣物、书籍等习俗,民间有“六月六,晒红绿”之说。

关于晒书,民间有玄奘晒经书的传说。玄奘师徒从印度取经回国,经书被河水打湿。六月六日,当太阳升空高照时,他们将经书放到高崖大石之上,一一晾晒。《西游记》第99回亦有描写。所以佛教寺庙在这一天翻检曝晒所藏经书,故称“翻经节”。

历史上晒书兴起于何时?东汉崔寔《四民月令》有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这说明在东汉时期就有了晒书的习俗,但不是在六月六,而是在七月七。唐杜牧《西山草堂》云:“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也应是七月之后。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排调》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东晋名士郝隆在七月七这天,他见富裕人家暴晒绫罗绸缎炫富,他就仰躺在太阳下,露出腹部。人家问他干什么,他回答:“我晒书。”既显示他对富家炫富的不屑,又夸耀自己满腹经纶,才学横溢。清道光举人曾省有诗赞曰:“此日天门开好晒,郝隆惟晒腹中书。”

到了宋朝后的明清时期,晒书节为何定在了六月六呢?我想这与赵恒的六月六“天降诏书”的故事和玄奘六月六晒经的传说有关。再者,北方在六月进入了阴雨季节,江南地区更是梅雨天气,书籍容易受潮霉变,文人士子们一遇到晴日便将书籍拿出晾晒,而六月六又多值晴天朗日,阳光充足却不甚毒烈,此日晒书,既能起到干燥去霉的作用,又可驱除藏匿于书卷中书蠹。康熙年间,浙江嘉兴饱学之士朱彝尊,满腹学问,但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有一年六月六日,他得知康熙皇帝微服南巡浙江,便在康熙必经之地袒胸露肚,躺在烈日下暴晒,康熙看见后奇怪地问道:“你这是做什么啊?”朱彝尊回答说:“我一肚子学问派不上用场,快发霉了,今天晒一晒。”他的怪诞举动引起了康熙的注意,恰巧在这一年(1679年),50岁的朱彝尊又高中博学鸿词科,被朝廷封为翰林院检讨,负责撰修明史。

□郑学富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