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560期:第04版 百味国际

葫芦

任文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适逢暑假,我来秦岭探望文友。小住几日,十分留恋院里那绿叶扶疏、遮天蔽日的一大架葫芦。

正是三伏天,架上的枝蔓和绿叶为院子开辟了一片阴凉。有十几个葫芦在人的头顶上荡秋千,更多的葫芦是从缝隙间偷偷看人。每天晨起,我的第一件事便是站在葫芦架下,呼吸山野新鲜空气。凝视累累垂挂的葫芦,突然想起儿时,我们兄妹几个在老家葫芦架下玩耍,脑袋和吊在架下憨头憨脑的葫芦混淆,闹出人头攒动的局面。乡下人说“葫芦是吊大的,小孩是跌大的”,大概是淳朴的乡民触景生情比喻出来的吧。那时我们真好玩,学校的功课不多,更多时间是聚集在农家小院,翘着头,望着那些数不清的葫芦,比划争论哪个大哪个小,有时也会乘大人不在家,顺着葫芦架攀爬,居于高处望远,看大山朦胧的风景。如今,农家院里一架浓阴一架花藤铺天盖地,只是,乡下孩子少了,很难看到三五成群的孩子在葫芦架下嬉戏,和葫芦耳鬓厮磨的情景了。

夏午的阳光里,我和文友一起坐在葫芦架下读书看报。似看非看、似睡非睡地躺在藤椅上,听蝉鸣、忆往事,感叹时光的流逝。一缕阳光从葫芦架间斜射下来,正好照在我手捧的那散发墨香的书刊上,想必阳光也在偷偷地吮吸书香。

乡下人钟情葫芦,不仅在于美化小院风景,更在于它的食用价值。元代王祯《农书》说:“匏之为用甚广,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荤羹,可蜜煎作果,可削条作干……”可见,把葫芦作为瓜果蔬菜食用的,不是今人所发明,古已为之。满架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葫芦,圆胖、光亮,养眼悦目。青嫩时,可炒吃、可凉拌、可烧汤、可腌制,也能干晒。烧汤清香飘溢,其味鲜美。老成时,摘下葫芦晒干,可做成乡间必不可少的容器。冬日干燥的葫芦,一分为二,做水瓢、面瓢;在瓢上钻孔,可做成家乡人爱吃善用的漏鱼鱼瓢;在柄上钻孔,便是小巧玲珑的酒壶。当然,葫芦亦可当装饰品。熟语有“葫芦虽小能提千斤”“不知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就是葫芦作为容器的佐证。乡下人常与葫芦做的器具打交道,自然词汇里便多出与葫芦相关的量词:给锅里多添一瓢水,取半葫芦瘪稻喂鸡……小学生学画画,不也是“依样画葫芦”吗?

葫芦,“福禄”也。葫芦架下,农家人的日子似攀援的葫芦藤,密密层层地蔓延,煞是好看,富有诗意。“藤去藤来绕日光,花开花落逗蝶忙”不是吗?这边都结出小葫芦了,那边葫芦花还在盛开,陆陆续续,蝉唱蝶舞。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