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中创新 在创新中提高
记西飞公司张晨光劳模创新工作室
张晨光(左二)在进行机器人制孔现场指导。
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飞公司)张晨光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 0 1 5 年1 1 月,现有成员3 9 人,集合了铆装钳工、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专家等各方面的人才,主要是对机翼研制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难题进行技术攻关,同时传承技能、培养人才,进行管理创新。
攻技术 解难题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2 0 1 6 年,某型机对接站位选用了3 2 把自动进给钻。由于排屑效果不佳,故障率过高。工作室成员在装配中发现,现场的吸尘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热量大、声音沉闷,明显有过载现象,但在吸尘器未接入鼻管时声音就轻快很多。他们突然意识到是气流不畅造成的吸尘器负载过大,通过对鼻管仔细观察发现,气流不能形成有效回路是主要原因。随即决定对鼻管的负压回路重新设计,不但解决了自动进给钻的排屑问题,还利用负压气流实现了对刀具的冷却和清理,使制孔效率提高了一倍。
2 0 1 8 年,根据民机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决定对现有的C 9 1 9 自动制孔机器人进行拓展应用研究,使其能够满足多型号飞机活动翼面的加工工作,减少新机研制过程中的设备采购成本,提高已有自动化设备利用率。团队成员通过对C 9 1 9 离线编程软件及程序升级、多型号产品匹配及切换技术开发、复合材料自动制孔工艺参数开发,实现了设备能力的拓展,解决了设备产能不足及复合材料翼面手工制孔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育人才 定标准用心传承工匠精神
“在这里,不同专长的成员相互学习,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自身综合能力。”工作室成员薛宏说道。
张晨光作为创新工作室的牵头人,先后培训2 1 4 4 人次,培训课时8 4 7 小时。近三年,张晨光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对厂内优秀年轻人才进行专项培养,技能晋升1 1 4人,技术晋升2 4 人,通过日常培养和专题训练,胡永权、许俊伦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边磊磊荣获世界技能大赛陕西选拔赛一等奖。
同时,工作室从机翼装配现场疑难杂症入手,对症下药,有效解决了现场装配的一系列难题,形成标准的《铆工操作六项基本技能培训图册》《工作小手册》,并在机翼装配厂内推广应用,有效夯实了年轻生产工人的基本操作技能。
精生产 细计划开拓改进管理方式
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根根机翼盒系统管路在导管墙上整齐排列着,原来是团队利用厂房现有条件,对单元物料领用模式进行精益生产改进。工作室每年都会提出下一年度工作实施计划,建立管理台账,以每月例会制度具体推动。
三年来,张晨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依托航空主业,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先后完成2 1 项技术攻关课题和9 0 余项小改小革,完成了1 7项专利成果申报,工作室也先后荣获航空工业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陕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本报记者 赵院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张晨光(左二)在进行机器人制孔现场指导。
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飞公司)张晨光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 0 1 5 年1 1 月,现有成员3 9 人,集合了铆装钳工、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专家等各方面的人才,主要是对机翼研制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难题进行技术攻关,同时传承技能、培养人才,进行管理创新。
攻技术 解难题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2 0 1 6 年,某型机对接站位选用了3 2 把自动进给钻。由于排屑效果不佳,故障率过高。工作室成员在装配中发现,现场的吸尘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热量大、声音沉闷,明显有过载现象,但在吸尘器未接入鼻管时声音就轻快很多。他们突然意识到是气流不畅造成的吸尘器负载过大,通过对鼻管仔细观察发现,气流不能形成有效回路是主要原因。随即决定对鼻管的负压回路重新设计,不但解决了自动进给钻的排屑问题,还利用负压气流实现了对刀具的冷却和清理,使制孔效率提高了一倍。
2 0 1 8 年,根据民机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决定对现有的C 9 1 9 自动制孔机器人进行拓展应用研究,使其能够满足多型号飞机活动翼面的加工工作,减少新机研制过程中的设备采购成本,提高已有自动化设备利用率。团队成员通过对C 9 1 9 离线编程软件及程序升级、多型号产品匹配及切换技术开发、复合材料自动制孔工艺参数开发,实现了设备能力的拓展,解决了设备产能不足及复合材料翼面手工制孔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育人才 定标准用心传承工匠精神
“在这里,不同专长的成员相互学习,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自身综合能力。”工作室成员薛宏说道。
张晨光作为创新工作室的牵头人,先后培训2 1 4 4 人次,培训课时8 4 7 小时。近三年,张晨光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对厂内优秀年轻人才进行专项培养,技能晋升1 1 4人,技术晋升2 4 人,通过日常培养和专题训练,胡永权、许俊伦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边磊磊荣获世界技能大赛陕西选拔赛一等奖。
同时,工作室从机翼装配现场疑难杂症入手,对症下药,有效解决了现场装配的一系列难题,形成标准的《铆工操作六项基本技能培训图册》《工作小手册》,并在机翼装配厂内推广应用,有效夯实了年轻生产工人的基本操作技能。
精生产 细计划开拓改进管理方式
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根根机翼盒系统管路在导管墙上整齐排列着,原来是团队利用厂房现有条件,对单元物料领用模式进行精益生产改进。工作室每年都会提出下一年度工作实施计划,建立管理台账,以每月例会制度具体推动。
三年来,张晨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依托航空主业,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先后完成2 1 项技术攻关课题和9 0 余项小改小革,完成了1 7项专利成果申报,工作室也先后荣获航空工业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陕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本报记者 赵院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