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热需降温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教育部回应入学不得与竞赛挂钩、保障随迁子女就学等热点问题
朱慧卿 作
3 月3 1 日,国新办就贯彻“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教育部就校外培训、小升初、设立新专业等热点问题回应,快看看最新政策方向吧。
严肃查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行为对于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近年来,各地开展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纲超标的培训行为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今年教育部把这项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任务,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和作业负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广泛关切。
吕玉刚表示,对校外培训机构,将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创新收费管理方式,规范培训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禁止中小学招生入学与社会竞赛挂钩
在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称,奥赛成绩曾一度是小升初“掐尖”的参考。近年来经过规范管理,给奥数热降了温,但是在短暂的沉寂之后,改头换面的奥赛在有的地方卷土重来,家长们蜂拥为孩子报名,不少人质疑,这是否代表刚实施一年的小升初全面摇号政策有所松动?
对此,吕玉刚回应,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竞赛项目管理,严格按照竞赛项目管理规范和举办方的承诺,加强竞赛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保障竞赛项目依法依规举行。
二是严肃查处违规竞赛。对没有经过审核通过的竞赛活动加大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禁中小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违规竞赛活动。
三是严格执行招生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行了“公民同招”政策,取得了很好效果。这项制度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不会有任何改变。要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和“公民同招”政策,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坚决斩断这种利益链。
职业教育设置新专业对接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非常重要,是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部印发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 0 2 1 年)》,集中修订主要是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紧盯产业链条、紧盯市场信号、紧盯技术前沿、紧盯民生需求。
这次调整幅度很大,中职层次调整了6 1 .1 %,高职专科层次调整了5 6 .4 %,职教本科层次调整了2 6 0 %,主要是新设了1 6 7 个专业。总的来说,从“全”“新”“特”三个方面来服务对接“十四五”的高质量发展。
“全”是指全面覆盖了国际通行的4 1 个工业门类以及我们国家最新发布的新职业;“新”是指深度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特”是指第一次一体化设计了中职、高职专科层次、高职本科层次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逐级递进,课程深度逐层增加,人才定位也是有机衔接的。
三方面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总量呈加快增长趋势,到2 0 2 0 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人数达到1 4 2 9 .7 万人。
针对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吕玉刚表示,下一步将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继续推动入学降门槛。从目前情况看,各地普遍建立了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政策,绝大多数省份随迁子女与当地户籍子女享有同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政策。“我们要重点推进特大城市和人口流入重点地区进一步完善入学政策,切实做到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能够应入尽入。”
二是进一步扩大城镇学位供给。要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合理布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扩大城镇学位资源。随着常住人口的增长,同步建设城镇的学校,保障入学需求。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学位政策,特别是将随迁子女占比比较高的民办学校优先纳入政府购买学位范围。
三是切实加强对随迁子女的教育关爱。要指导各地建立随迁子女关爱帮扶机制,在情感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使这些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五方面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强调,我国“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大力推进有重点的改革创新。
一是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牵引,带动政府治理、学校办学、考试招生、人才培养等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管理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一支有力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三是推动信息化时代教育创新,实施教育新基建工程,大力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培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四是改革完善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优化教育投入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五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这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何凡)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朱慧卿 作
3 月3 1 日,国新办就贯彻“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教育部就校外培训、小升初、设立新专业等热点问题回应,快看看最新政策方向吧。
严肃查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行为对于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近年来,各地开展治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纲超标的培训行为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今年教育部把这项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任务,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和作业负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广泛关切。
吕玉刚表示,对校外培训机构,将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创新收费管理方式,规范培训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禁止中小学招生入学与社会竞赛挂钩
在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称,奥赛成绩曾一度是小升初“掐尖”的参考。近年来经过规范管理,给奥数热降了温,但是在短暂的沉寂之后,改头换面的奥赛在有的地方卷土重来,家长们蜂拥为孩子报名,不少人质疑,这是否代表刚实施一年的小升初全面摇号政策有所松动?
对此,吕玉刚回应,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竞赛项目管理,严格按照竞赛项目管理规范和举办方的承诺,加强竞赛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保障竞赛项目依法依规举行。
二是严肃查处违规竞赛。对没有经过审核通过的竞赛活动加大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禁中小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违规竞赛活动。
三是严格执行招生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行了“公民同招”政策,取得了很好效果。这项制度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不会有任何改变。要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和“公民同招”政策,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坚决斩断这种利益链。
职业教育设置新专业对接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非常重要,是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部印发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 0 2 1 年)》,集中修订主要是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紧盯产业链条、紧盯市场信号、紧盯技术前沿、紧盯民生需求。
这次调整幅度很大,中职层次调整了6 1 .1 %,高职专科层次调整了5 6 .4 %,职教本科层次调整了2 6 0 %,主要是新设了1 6 7 个专业。总的来说,从“全”“新”“特”三个方面来服务对接“十四五”的高质量发展。
“全”是指全面覆盖了国际通行的4 1 个工业门类以及我们国家最新发布的新职业;“新”是指深度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特”是指第一次一体化设计了中职、高职专科层次、高职本科层次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逐级递进,课程深度逐层增加,人才定位也是有机衔接的。
三方面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总量呈加快增长趋势,到2 0 2 0 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人数达到1 4 2 9 .7 万人。
针对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吕玉刚表示,下一步将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继续推动入学降门槛。从目前情况看,各地普遍建立了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政策,绝大多数省份随迁子女与当地户籍子女享有同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政策。“我们要重点推进特大城市和人口流入重点地区进一步完善入学政策,切实做到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能够应入尽入。”
二是进一步扩大城镇学位供给。要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合理布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扩大城镇学位资源。随着常住人口的增长,同步建设城镇的学校,保障入学需求。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学位政策,特别是将随迁子女占比比较高的民办学校优先纳入政府购买学位范围。
三是切实加强对随迁子女的教育关爱。要指导各地建立随迁子女关爱帮扶机制,在情感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使这些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五方面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强调,我国“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大力推进有重点的改革创新。
一是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牵引,带动政府治理、学校办学、考试招生、人才培养等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全面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管理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一支有力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三是推动信息化时代教育创新,实施教育新基建工程,大力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培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四是改革完善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优化教育投入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五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这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何凡)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