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753期:第04版 憩心亭

故乡行

关键字:故乡
□朱碧波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长久以来,一直都想写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可每次坐在电脑前,思绪万千,竟不知从何说起。在一个暮秋的季节里,我再次回到了故乡。

算起来,离开故乡已经有三十二年了。当年我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背负行囊,沿着西兰公路走出了故乡的小城,来到省城求学。第二年冬天,全家搬到省城后,回故乡的机会就变少了,从此,故乡就变成了记忆。然而,在外面历经几十年的风雨磨练之后,才发现,故乡依然在心间。每次回去吃到地道的家乡饭,见到熟悉亲切的故乡人,心情还是那么激动,往昔生活的一幕幕总会浮现在脑海里,久久回荡,难以忘怀。我终于明白,故乡是生命的起点,那里永远承载着生命个体的永恒记忆。

走在小城的街头,每次总有一种熟悉且陌生的感觉。小时候看小人书的新华书店门口,已经装修一新,完全没有了当年的模样。当年矮小破烂的收购站,是我们卖废铜烂铁换零花钱的地方,现在早已拆除,变成了商场。小城中心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旁边有一个很大的涝池,现在已经填平改造,变成了中心广场,有健身器械和各种灯光,周围布满了商铺。站在这充满现代气息的广场上,我心里充满了无限陌生感,莫名怀念起上世纪80年代小城的样子来,难道是我老了,爱回忆了吗?小城当年的第一学府是我们一家生活的地方,可我踅摸半天,竟找不到学校大门。原来学校已经改造成了一家培训中心,另外开了新门,走进去,里面横七竖八地布满了新楼,记忆中的学校荡然无存!所幸还有几个老建筑,当年四层教学楼也还在,当时那么高大雄伟,大楼落成的时候,我们一群孩子还在楼顶玩耍嬉闹。后来上中学后,我们就在里面上课。而现在这座四层楼却低矮破旧,萎缩于一隅,周围长满了杂草。我家当时居住的平房还在,我拐弯抹角找到,站在门口出神。那一瞬间,仿佛时光倒流,我恍然看见母亲在厨房里做饭,父亲在书桌前备课,我们兄妹几个有的做作业,有的帮母亲打下手,一大家人幸福生活在一起。三十年前的记忆闸门瞬间打开,我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在故乡的十八年里,我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这所学校里度过的。父亲在这里教书,我们一家就在这里生活,到我上中学又在这里上学。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角角落落都是满满的回忆。我们在这里玩耍、上课、打球,夏天坐在核桃树下吃核桃,打乒乓球不到天黑不回家,小树林里我们一群孩子追逐打闹,长大后在小树林里看书温课,在锅炉房排队打开水,在校电镀厂我们一群孩子捡废铜丝,操场上我和同学打篮球飞奔,这忘不掉的一幕幕场景、时间把我们甩在身后,但是,时间却永远磨灭不了早年的记忆。

从学校出来,我们几个同学相约。我的车还没停稳,高君就迎了过来,他黑脸大个,是我的发小,从小就在一起玩耍,后来上学又在一起,算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几个同学坐定,发现人到中年的大家都发福了,一个个脸宽腰圆。李君这几十年生活艰辛,满脸都是皱纹,尽管在政府部门任职,但从面容上看,好像快六十岁的老人。周君师范毕业后就在小城中学教书,依然心宽体胖,满脸堆笑。我当时的女同桌葛君性格还是那么爽朗,哈哈大笑的声音一如当年响亮。另一个女生唐君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几乎不说话,和当年一样文静,只是静静听大家说。我发现,同学们说起当年的老师、同学或者某个场景,记忆惊人的准确,大家叙旧言欢气氛融融,仿佛回到了单纯明净的学生时代。

临近黄昏的时候,我离开了故乡。走在高速路上,看着车窗外故乡的风物逐渐远去,我心头涌现出无尽惆怅。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