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040期:第04版 憩心亭

第一枚印章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刘殿华

印章是一种象征。在以前,当一个人有了印章,基本象征着人的成熟。我的第一枚印章是在我十八岁的时候,一个叫唐琦民的同事送我的。

我们相识于一个三线建设工厂的宣传队,我在乐队吹笛子,他在剧务做道具。他比我大两岁,像一个大哥哥。他做道具很是精细,当年宣传队演出需要的道具都出于他一人之手,都做得惟妙惟肖,只要导演说需要个什么,他都会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来。刀、枪、镐头、纺车……没有他不会做的。后来,他回到北京,就喜欢上了风筝,凭着当年做道具的那股劲,一做就是几十年,还做出了名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工艺美术大师。

我与唐琦民闲暇常有交流,多聊一些他下乡在陕北窑洞的艰苦岁月,也会聊到喜欢读的书。我喜欢读书,他也喜欢,但是我们喜欢的方向不尽一样,我喜欢文史,他喜欢民俗,尤对地域民俗文化兴趣浓烈。那年春节,他回北京探亲,问我带什么?我说买几本书吧!就列了长长的书单给他,他仔细地看过,摇摇头,说好多书他没听说过。我说碰见就买,没有就算了。回北京十几天,他去了北京大大小小十几个书店,都没有买到我要的书。那个年代,书是奢侈品,有些也是禁品,想读书是件难事,读好书更是难乎其难。

他从北京回来,见到我一脸的难为情,就像做错了什么事,愧疚地对我说:“书都没买到。”看他的样子,我笑了说:“没关系。”接着,他从兜里掏出一个白纸包裹的小东西,塞给我说:“刻了一个章子,送你的。”那时候的人不太讲究送东西,更何况我们都是学徒工,一个月只有二十元生活费。我有点受宠若惊,轻轻地剥开纸,拿出印章,看到一张纸上拓过的印痕,那阴文小篆的深沉潇洒、冷静高贵跃然纸上,那笔端的刚柔相济、遒劲严整,曲直伸缩间游刃自如,笔茂深邃处幽深灵秀,是一方入眼入心的好印,随即爱不释手。

那时候,对于在边远山沟里备战备荒的我们,印章还是一个新鲜物件。当有了第一枚属于自己的印章,内心有一种满足与成长。那以后,但凡购得自己喜欢的书籍,便会拿出这枚印章郑重地在书的扉页拓上,留下这方印红。每次往书上拓印章,都是一件认真而享受的事情,甚至有点神圣。买了新书,先是洗了手,然后坐在桌前,拿起新书,随手翻上几页书,读上几个段落,再闻闻书香,才肯拿了印鉴庄重地拓上。

有一次,正准备往新书上拓印就来了朋友,一边招呼人,一边往印泥盒拓印泥,就将印章碰到了印泥盒的边缘,结果印章的边缘磕掉了一小块边角,印章就有了刺眼的残缺,心疼了许久。在那以后,新购的书籍,也就不太拓印了。有时候想再享受一下那种珍贵的享受,却总因为那块瑕疵而扫兴,有一种深度的惆怅与彷徨在心里绞痛。也试过用别的印章拓在书的扉页,怎么看着都不顺眼,几次过后,就兴致索然打住了。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枚印章的材料是寿山石,是制作印章一种很讲究的材料,足见唐琦民去刻这枚印章的时候何等用心。

后来,我虽然有了很多印章,也不乏篆刻名家之作,但最爱仍是这枚印章。这也许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精致厚朴,更多的是这枚印章浸润了当年的纯真友谊,印证了一段难忘的蹉跎岁月,弥漫着一种美好的青春记忆。我把它珍贵地放在了印鉴盒里,每每会拿出来端详一番,也会偶尔拓上一片宣纸,细细品味,任岁月的记忆、青春的律动在脑海里缠绵交织、肆意奔涌……

人生最难忘记的,都是青春;人生最动人心的,都是细节。这第一枚印章,就这样走进我的人生,融入我的生命,心中藏之,不可忘却。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