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199期:第04版 百味

病房杂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王化文

病房这个地方,大概没几个人会高高兴兴地去住。凡住进去的,都有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毛病。如同进了修理厂的汽车一样,都是需要修理或者更换一些部件的。

年龄大了,身上器官都老化了。它们辛苦为我服务快八十年了,这个受伤了,那个功能减弱了。这是提醒我该进修理厂了——便被送进了医院,被编了号、定了床,住进了病房。

病房里四个人,来自城南城东,还有一个来自油田。我进去时城南的出院了,油田的是个老头,便秘,住了十多天,觉得好转不大。医生要求做肠镜,他有些害怕不敢做,和家人商量,儿女都劝他下决心做了,但他死活不肯,所以出院了。出院前一夜,老头激动得睡不着,不断收拾行李。弄了不少塑料袋——装药、装衣、装洗漱用品,装零七碎八的东西。第二天还要做理疗,下午四点以后才走,他却把儿子早早叫来了,又进不了病房,让儿子在大厅白白等了六七个小时。

老头是16床,刚走,接班的又来了。新的16床是一位厂矿子校教师,因痛风病提前退休了,这次住进来是痛风引起了脚脖子疼。此病友乐观开朗,但听力有点问题,说话声大、手机声大,后来在大家建议下用上了耳机。他睡觉睡得实,护士给他打针也叫不醒他,把护士气得都笑了。晚上睡觉说梦话声大时长,每天都想着法子偷跑出去到大街上溜一圈,顺便改善一下伙食。

我临床的是一个低龄老头,六十岁刚过,人很精干。他因眩晕住过一次院,回去后胃不舒服,又二次住进来了。他是一名复转军人,在部队上养成了良好生活习惯,起床后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因有前次住院经历,他对医生护士比较了解,给自己选了一个合适的医生。经过吃药、打针、针灸、理疗,病情稍有好转便出院了。

后来这个床上来了位患老年综合征的退休老工人。退休老工人好像生活自理能力不强,一切都由他老婆安排,她对老伴像对孩子一样操心照料。吃的用的穿的,吃药检查,老婆全程安排。她家离医院近,每天给老头三餐送饭。但她是个话痨,每到病房就喋喋不休地说东道西——进门张嘴,出门闭嘴,几十分钟说个不停。不过还好,她每次离开时都会说句:“不好意思,打扰你们了”之类的客气话。病友中有人说,老婆对老头全程管护、照顾周到,有妻如此,夫复何求?有的说老头活得没有了自我,既不自主、又不自由。纯属闲谝而已,均为一己之见,别人家的事情,人家感到幸福就好。

我临出院前一天,进来一位脑梗患者,说他整夜睡不着觉,但当护士把针挂上后,他却睡着了。点滴完了他也不知道,还是病友帮他按铃叫来护士。医生让他晚上十点后不吃不喝,为抽血检查准备,结果他忘了。第二天天刚亮,护士来抽血,一问他,喝了不少水,说这血不能抽了,明天再抽。护士给他量完血压,一看高压200多,赶紧让他躺下休息。他却说自己没啥异常感觉。他确实是一夜没怎么睡觉——不停出去进来向楼道上跑,血压高可能与没睡好有关。

躺在病床上的病友们慢慢地熟悉了,一边挂吊瓶一边侃大山——东南西北,天上地下,国内国外,天文地理,历史生物,各地风俗,想到那里说到那里。没啥说了,便抬头盯着吊瓶,数下滴的点滴——你的快我的慢,像比赛一样还要争个高下。有病友的点滴完了,看到的便按铃叫护士。病房里呈现的是热闹、和谐和友好的情景,有一种温暖如家的感觉。

疫情期间,医院管得严,不让出楼层,人们便在楼道走步健身。走上几圈人就熟了,互相问病情、谈感受、评医护、谝闲话、传八卦。有些陪床的比较闲,成了“新闻人”,到处传说几床是老革命,几床儿女双全却请护工护理等等,五花八门,奇闻趣事,说得热热闹闹,兴奋激动。说完各回各病房,伺候病人喝药泡脚。有陪床的晚上没处睡,白天就搞侦探,探得那个病房有空床,晚上便偷偷去那里睡觉。

医生护士,一个个忙忙碌碌,查房、诊病、发药、打针,从这个病房到那个病房,谈病情、问疗效、答疑惑。主任医生带上主治医生和实习生,既诊病问疾,又兼顾教学示范,显示出一种仪式感。病人都喜欢态度好的医护,和他们交谈如沐春风,病痛都好像不治而愈了。曾经有人说,大夫对患者的微笑是最美的微笑,微笑着的大夫是最好的大夫。

病房就是这样,你出去了,他进来了。出去的有的病治好了,高高兴兴,有的疗效不明显,带着些许遗憾,有的病情不减,反而加重,走时带着不满。进来的都满怀着希望,希望遇到好医生,得到有效治疗。可天下哪有包治百病的医生,哪有一下便诊治见效的疗法?他们出去的时候,也会是有高高兴兴的,有些许遗憾的,有心怀不满的。如此如此,循环不息。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